新华社北京4月5日电 特稿:跨越太平洋的熊猫情缘(详版)
新华社记者柳丝 贾小华
4月的美国华盛顿,草木葱茏,春意渐浓,国家动物园中游人如织,一岁半的熊猫“贝贝”在竹棚翠柳间攀爬玩耍,每一个呆萌表情都能引来阵阵惊呼。
时光回溯到1972年,同样是个草木含春的四月天。中国赠送的第一对熊猫“玲玲”和“兴兴”,乘坐一架波音707专机跨越太平洋,飞抵华府,8000多名民众冒雨相迎。
近半个世纪,光阴荏苒,时空变迁。性情和善、娇憨可掬的中国国宝大熊猫,作为人文交流的纽带,始终以它特有的悠然之态,静静见证着两国关系的成长前行。
“出使”美利坚 缔造“熊猫年”
满头银发的斯蒂芬妮·史密斯女士不知是多少次到美国国家动物园熊猫馆了,她把一枚熊猫徽章别在帽子上,目光紧随着园子里“贝贝”的一举一动。“上世纪70年代,中国向华盛顿赠送了大熊猫,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来看它们,”她说,“大熊猫已经成为华盛顿的一部分。”
1972年2月21日,北京,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开启“破冰之旅”。到访第二天,尼克松夫人就迫不及待地前往北京动物园观看大熊猫。在尼克松回国前的答谢晚宴上,周恩来总理突然宣布赠送给美国两只熊猫。这个决定让尼克松夫人既倍感意外,又欣喜若狂。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向西方国家赠送大熊猫。
“玲玲”和“兴兴”在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的首秀,吸引了超过2万人前来观看。开馆首月,观众多达110多万人。“第一个来看大熊猫的是尼克松夫人,在工作人员向她介绍大熊猫时,她一直咯咯笑个不停,”《纽约时报》的一篇头版文章这样写道。
经久不衰的“熊猫热”,也让大洋彼岸原本陌生的国度频频登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主流媒体头版,激发了美国民众对中国的极大兴趣和好感,给两国关系添加了更多人情味,成就了中美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
这一年,被美国人民称为“熊猫年”。
如今,美国成为中国之外大熊猫最多的国家,目前有12只大熊猫生活在全美4座城市中,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与友谊。
科研促繁衍 双边同发展
3月24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经过一个月的隔离检疫,从美国归来的熊猫“宝宝”入住新家,第一次在故乡亮相。“宝宝”对新家很是好奇,不停走来走去,显得很兴奋。
“今天是中美合作很重要的日子。我们不仅在人员交往方面有合作,还在科研和保护濒危野生动物方面有合作。这些合作也向世界发出信号,显示出两个国家合作的能力,”美国驻华使馆临时代办阮大为说。
此前一个月,3岁半的“宝宝”度过了在出生地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的最后一个早晨,登上回国的专机。中美双方的精心照料,让“宝宝”的归国旅途格外顺利,全程没有出现大的情绪波动。
饲养员马蒂·迪里和兽医凯瑟琳·霍普从“宝宝”出生就开始照顾它,他们一路和“宝宝”做伴,并陪着“宝宝”在中国待了三天。“在我的中国搭档的帮助下,‘宝宝’适应得很快。”迪里把“宝宝”回家的近况发在国家动物园官网上。“希望几年后,我们就能从中国同事们那里得到‘宝宝’当妈妈的喜讯。”
“宝宝”回国是中美双方在大熊猫合作上的一个成功案例。根据有关协议,在国外动物园出生的所有熊猫都要在4岁前送返中国,以便在5至6岁时参与国内的大熊猫繁育计划,保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上世纪80年代,熊猫生存环境恶化,数量锐减,中国政府不再向外国赠送熊猫,转为“租借”的方式。1994年,熊猫首次以“科研交流大使”身份出国,包括美国等不少国家开始与中国开展长期合作研究。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专家李德生介绍,该中心已与10个国家12个动物园开展大熊猫科研合作交流,提高了整体大熊猫科研人员的从业水平。“我们已经在海外繁育了17只大熊猫,‘宝宝’是第11只回来的。”
在美国,不仅有西海岸圣迭戈生育6个孩子的英雄母亲“白云”,还有华盛顿的“美香”成功育有两子一女。《纽约时报》说,大熊猫繁育已成为美中合作中一个罕见的领域。美国国务院称赞,大熊猫是“实实在在的、毛茸茸的、美中两国合作的体现”。
与保护大熊猫同步发展的是中美在各个领域的深度合作:当第一对熊猫在美国定居时,中美年双边贸易额只有10亿美元。到2016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达到5196亿美元;人员往来从上世纪70年代的几千人次,增长到去年的500万人次;建立涉及多领域的90多个政府间对话合作机制……
归华引思念 爱心长相伴
随“宝宝”一起来到中国的,还有美国人民对“宝宝”的喜爱和思念。
回国一个多月来,来自太平洋彼岸思念和祝福的信件、照片雪片般飞来,塞满了“宝宝”在新家的信箱。“你是我第一个熊猫闺女,你是我永远的小公主,”一位“宝宝”迷写道。
把自己叫作“‘宝宝’亲姨”的唐·拉瓦莱随信寄来一张照片,露出左臂上“宝宝”微笑的头像文身,说“这样就能永远记住”。
远在华盛顿,思念“宝宝”的福尔茨一家给中国大使馆寄去两幅孩子们心中的“宝宝”图画,画上用中文写下“熊猫”两个字。福尔茨在信中写道,“她(‘宝宝’)的回家让我们对她的家乡充满好奇。”
不止“宝宝”,每一只大熊猫的离开,都牵动美国人民的心。
2010年,“宝宝”的哥哥“泰山”离开华盛顿。返乡那一天,大雪纷飞,却阻挡不住“泰山”迷们的热情。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执着地等在“泰山”住所前,只为再多拍几张“泰山”。
“‘泰山’给美国人,特别是华盛顿市民,带来了很多欢笑和快乐,网上到处是它的‘粉丝’,”“泰山”的主管饲养员妮科尔·米斯说,“很多人都因为‘泰山’而对保护大熊猫和中国的大熊猫科学产生了兴趣,我相信其中不少人会为看‘泰山’而到中国去。”
半个世纪以来,只要大熊猫到达的地方,总是充满温暖与欢乐。
在美国学界,友华派还被赋予一个形象的名字——“拥抱熊猫派”,为人熟知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尼克松时期的国务卿亨利·基辛格。
大熊猫拉近中美两国人民的心灵。今天,大熊猫在太平洋两岸一同健康成长,见证中美关系一步一个脚印迈向未来的新征程。(参与记者:余里、刘帅、石英珊、徐剑梅、辛俭强)
-
四川芦山发现下山喝水野生大熊猫 憨厚可爱不怕生
记者31日从四川雅安市林业部门证实,当天上午10点左右,在芦山县大川镇杨开村一个小地名为中咀的溪谷,当地护林人员发现了一只下山到小溪里喝水的野生大熊猫。2017-03-31 15:45:05
-
"DNA之父"詹姆斯·沃森博士:抚摸了熊猫 几十年心愿实现
他说:“我这4天的成都之行,收获很大。首先,我和夫人品尝了正宗的川菜,还和四川大学的师生们一起分享了生物科学,探讨如何用DNA技术精准治疗癌症的研究课题。更重要的是,我亲眼看到了熊猫,这是我最高兴的!”2017-04-05 07:45:06
-
遭不明动物攻击 大熊猫“和盛”野化放归期间死亡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30日通报,该基地大熊猫“和盛”于去年9月在野化放归期间死亡。2017-03-30 16:59:23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