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再次撩开月球的“面纱”
2018-01-30 07:55:28 来源: 人民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月球今年又成了热点。一些国家今年将陆续开展探月活动:印度将发射“月船2号”探测器;中国将先后发射月球中继卫星和嫦娥四号探测器;日本将发射“月球调查智能着陆器”。此外,美国去年底宣布,美国要载人重返月球。月球探测呈现一片热闹景象。

  人类探月的历程由来已久,从1958年至今,共经历了3个阶段。1958年至1976年,美苏空间竞赛引发首次探月高潮;1976年至1994年,是深入研究探月意义的冷静思考阶段。主要原因是随着冷战的缓和,对空间霸权的争夺有所缓解,加上探测活动耗资大、效率低及对探测资料的消化、分析,使得月球科学研究进入到一个更理性的阶段。

  1994年起至今,是人类探月的第三个阶段,也是探月的又一次高潮。首先,人们逐渐认识到探月具有政治、科技和经济等多重意义,特别是通过对“阿波罗”登月航天员取回的样品研究发现,月球上有大量地球上少有的氦3,这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燃料,使得月球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青睐。其次,月球两极被发现存在大量水冰,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人类新的探月热情。此外,经过多年发展,一些国家的经济与技术实力有了较大提升,有能力参与探月。

  现在,人类对月球探测的科学内涵正大大扩展。未来的月球探索不仅要发射大量的轨道器,还要进行更多的月面活动。总体而言,人类的月球探测可分为探月、登月和驻月。世界各国或组织的最终目标,都是在月球建立永久性载人基地,开发和利用月球的资源、能源和特殊环境,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为载人探测和登陆火星做准备。

  2018年,探月领域最大的亮点,是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因为它将率先在月球背面着陆。月球背面与正面的地质特征存在很大差异,对月球背面开展综合探测,可促进对月球早期演化历史的新认知,对研究地球的早期历史也有重要价值。而且,由于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周期相同等原因,在地球上永远看不到月球的背面。所以,在月球背面进行射电天文观测,可屏蔽来自地球的各种无线电干扰信号,监测到地面和地球附近的太空无法分辨的电磁信号,有望取得重大天文学成果。

  再往远里说,韩国拟在2020年发射首个月球探测器。2024年,欧洲航天局拟在月球南极的陨石坑打造一座名为“月球城”的首个月球基地,作为国际空间站退役之后的新太空基地,并采用3D打印机、充气式生活舱等前沿技术,一次最多能容纳4名航天员在其中生活。美国计划在2021年进行载人绕月飞行,然后与俄罗斯合作建立深空之门——月球空间站,最终与多国合作进行载人登月,为载人登陆火星奠定基础。

  (作者庞之浩为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1
【纠错】 责任编辑: 徐海知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雪落武当
雪落武当
春运将至 郑铁警方破获特大制贩假火车票案
春运将至 郑铁警方破获特大制贩假火车票案
云南艺术学院艺考开考 万人同场逐梦
云南艺术学院艺考开考 万人同场逐梦
寒假练“冰”
寒假练“冰”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54711298013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