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我们的标准不是标配,是精彩、非凡、卓越”——访平昌冬奥会 “顶岗实习生”张静
2018-02-08 14:27:46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平昌2月8日电 题:“我们的标准不是标配,是精彩、非凡、卓越”——访平昌冬奥会 “顶岗实习生”张静

  新华社记者刘阳 王君宝

  在韩国的平昌冬奥会上,一批来自2022年北京冬奥会组委会的工作人员正在以“顶岗实习生”的身份为这项盛会贡献力量。他们既是平昌冬奥会的普通工作人员,还身兼学习冬奥会运行经验、学以致用服务北京冬奥会的重任。

  37岁的张静便是北京冬奥组委派到平昌的41位“顶岗实习生”中的其中一位,日常在平昌奥运村工作。平昌冬奥会结束后,她将继续为平昌冬残奥会服务,总共将在韩国工作137天,创造了这次“顶岗实习”时间最长的纪录。

  何谓“顶岗实习”?张静解释说,这些来自北京冬奥组委的工作人员直接参与到平昌冬奥会运行之中,而不是作为观察员在一旁学习观察。“我就是平昌冬奥会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接受平昌冬奥组委分配的具体任务,完成各项工作。”张静说。

  身穿平昌冬奥会工作人员制服的张静身材苗条,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曾在英国留学,来北京冬奥组委工作前任职于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拥有举办大型活动的经验。

  到了平昌,她担任平昌奥运村的注册分配协调员,负责为各代表团安排住宿空间。在代表团到达前,他们需要把户型图发给代表团,让他们早做安排;然后根据他们的要求,在住宿、办公空间的配置标准上进行个性化安排,并且帮助他们分配、布置房间。这份工作貌似简单,其实内容琐碎而且责任重大。“接待中国代表团时,咱们的物资我核了一遍又一遍!”张静骄傲地说。

  作为北京冬奥组委选派的第一批“顶岗实习生”,张静早在11月4日就来到平昌开始工作。天气渐冷、冬奥临近,奥运村从一片工地逐渐变为运动员们温馨的家,亲自参与工作的张静很激动:“看到平昌冬奥村一点一点完善,我很自豪。可以想象,到了北京冬奥会,在奥运村工作、参与冬奥会将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张静说。

  张静几次和记者们强调,奥运村的工作角色只是她平昌之行的切入点。作为北京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的一员,她还要在业余时间全面考察奥运村各个方面的运行。她说:“我们运动会服务部主要负责北京奥运会的后勤,‘顶岗实习’名额有限,我希望能把各个业务口的内容都学到手。”

  去年10月中旬,北京冬奥组委正式启动实战培训工作,派出41名业务骨干来平昌“顶岗实习”便是其中的“实习计划”。这些业务骨干目前在平昌冬奥组委总部、相关竞赛和非竞赛场馆、国际残奥委会驻平昌冬奥组委的总部机构,进行为期1至4个月的“顶岗实习”,参与赛事运行保障任务。除此之外,实战培训工作还包括“专项实习计划”和“观察员项目”两种形式。

  让张静略有遗憾的是,自己没有参与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但是根据北京冬奥组委的要求,她临行前特地恶补那届夏季盛会的各种知识。“这样才能和平昌冬奥会做比较,做到知己知彼。”她说。

  来到奥运村,张静对照着国际奥委会《奥运村运行手册》里的奥运村服务标准,仔细观察平昌奥运村的执行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她慢慢对北京冬奥会的奥运村服务标准有了自己的思考。她说:“举办北京冬奥会,我们的标准不是标配,是精彩、非凡、卓越。奥运村的运行工作如何在标配的基础上达到这个目标,是我想做的课题。”

  对平昌冬奥村的注册协调团队,张静的内心充满感激。她告诉韩国同事们自己要完成奥运村工作外的任务,他们都非常支持、积极协调。“到了分别时,我们一定会抱在一起痛哭一场。”张静说。

  对于千里之外的北京,张静感觉既亲近又遥远。说到亲近,每周的视频会议、工作总结让她和其他40位“顶岗实习生”与北京的同事同步工作,就像从未远离;说到遥远,她又惦记着自己8岁的儿子,母子俩在视频聊天中倒数着归期。

  “付出很多,但是收获更多。希望到了2022年可以坚守奥运村,把我在平昌的所学所得贡献给北京冬奥会。”张静说这是她的一大心愿。

+1
【纠错】 责任编辑: 刘阳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新加坡航展上的中国参展商
新加坡航展上的中国参展商
高铁“后厨”打造美味旅程
高铁“后厨”打造美味旅程
朝鲜艺术团抵达韩国
朝鲜艺术团抵达韩国
科威特最大博物馆群揭幕
科威特最大博物馆群揭幕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8691122387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