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巴黎3月7日电 (天下人物)传播中国文化“芳香”的法国博物馆馆长
新华社记者张曼
巴黎市立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地处蒙梭公园旁的僻静一隅。在法国,这里的中国艺术收藏仅次于吉梅博物馆,尤以青铜器和中国现当代绘画收藏著称。
3月9日,赛努奇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共同策办的《中国芳香:中国古代香文化》展览将开展。5个月的展期中,观众可欣赏到中国古代各种香具和书画艺术品,了解中国的“香文化”。
身为赛努奇博物馆馆长,埃里克·勒菲弗本身就是中国艺术史专家,中文名“易凯”,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我们将通过器具和书画,勾勒出从汉到晚清的中国香文化发展,还特别请法国香水师依照‘古方’复原了一款中国‘古香’,唤醒参观者的嗅觉。”他告诉记者。
“闻香识中国”,是易凯延续赛努奇博物馆传统、传播中国文化“芳香”的一个最新动作。自1911年以来,该博物馆至今举办的百余场展览中,约半数是中国主题。
易凯2015年出任赛努奇博物馆第七任馆长,而他的学术研究和工作始终没有离开过中国艺术。他上世纪90年代进入卢浮宫学院学习亚洲艺术史,后在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学习中文,“此后自然开始偏向中国艺术”。
求学期间,他曾在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学习一年。“这一年经历让人兴奋!在卢浮宫学院接触的都是古代艺术品,无法和艺术家直接对话,而在中国美术学院,老师们就是艺术家,同学们便是将来的艺术家!”
易凯曾在卢浮宫学院和巴黎索邦大学开设中国艺术史课程。他还深入探究中国文化遗产的传承,2002年前往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在中法导师共同指导下历时8年完成论著《阮元(1764-1849)收藏:中国文化遗产传承的一个案例》。
研究阮元这位清代重臣的收藏经历,给易凯后来的研究方向带来了灵感。2004年,他进入赛努奇博物馆担任中国藏品研究员,在馆藏中发掘了新的研究方向——留法中国画家及其作品。
“选择这个方向是向阮元学习。他在不同省份工作生活过,在山东时他研究汉碑;在西湖边上他潜心诗歌绘画;去广东后专注于端砚;到了云南又对大理石产生兴趣……我从他的经历中得到启发,应该研究身边能够接触到的文化遗产。”
易凯对留法中国画家的研究在2011年“开花结果”,当年在赛努奇博物馆策展了《中国艺术家在法国》,并以“从林风眠到赵无极”为主题之一,首次系统展示留法中国艺术家群体的作品。展览大获成功,“这里的人们都知道赵无极,对他老师林风眠的作品也产生了兴趣”。
2013年至2014年,易凯转至吉梅博物馆书画部工作。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易凯作为法方策展人参与了吉梅博物馆举办的《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展览吸引了近8.5万人次参观,是吉梅博物馆近年最成功的展览之一。
赛努奇博物馆的中国故事可追溯至亨利·赛努奇在1871年开启的环球之旅。这位法籍意大利经济学家游历期间收集了大量亚洲艺术品,尤以中国和日本艺术品居多。1896年,赛努奇辞世前不久将亚洲收藏品捐赠给巴黎市。1898年,他捐赠的约5000件艺术品被移至其故居,由此创建了赛努奇博物馆。
赛努奇博物馆历任馆长多为亚洲文化专家,重视中国文物收藏,其中几位与中国艺术家交情深厚。1946年,赛努奇博物馆举办了大型中国当代绘画展,展出了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林风眠等名家的作品,也包括当时不到30岁的赵无极的作品。以此为契机,赛努奇博物馆开始了中国现当代绘画收藏。中国改革开放后,对外文化交流再度密切,赛努奇博物馆也成为不少中国画家重返法国和欧洲艺术舞台的首选。
“赛努奇博物馆一直记得这批中国画家,他们的声名在这里有迹可循,我们了解其作品价值。”易凯说。
这些中国画家也对赛努奇博物馆投桃报李,张大千、林风眠、赵无极等都曾向其捐赠画作。如今,这家博物馆拥有法国最大的中国现当代画收藏,在欧洲也首屈一指。
近年,赛努奇博物馆与中国各地博物馆展开积极合作。比如,它与上海博物馆合作推出《海上画派》展览;与浙江的博物馆合作展出过青瓷。在易凯看来,“很多展览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博物馆的参与”。
易凯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尽快扩大博物馆展厅面积,通过古代文物和现当代绘画展示中国艺术发展的全景图,让更多观众领略中国文化的“芳香”。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