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国际观察)西方驱逐逾百名俄外交官 掀新一轮对抗
新华社记者
俄罗斯外交部26日发表声明,强烈抗议西方国家驱逐俄外交人员,并表示将采取回应措施。截至目前,包括欧盟成员国和美国等20多个西方国家集体驱逐逾百名俄罗斯外交官,以回应俄罗斯前特工在英国“中毒”事件。
分析人士指出,西方国家此次在案件调查未有定论的情况下联合驱逐俄外交官,凸显其冷战思维,将令恶化的俄西关系雪上加霜。
英俄矛盾扩大
据英国媒体报道,俄罗斯前特工斯克里帕尔及其女儿本月4日在英国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市街头一条长椅上昏迷。英官方称,两人中了一种军用级别神经性毒剂,俄罗斯“极有可能”与此事有关联。
俄方对此坚决否认,并指责英方拒绝向俄方透露详情,拒绝答复俄方就“中毒”案向英方表达沟通合作的愿望。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俄罗斯或苏联从未进行过英国所指责的神经毒剂“诺维乔克”项目研究。
尽管俄前特工“中毒”事件的调查未有定论,英国在欧洲和北美的盟友国相继发声声援英国,英俄外交冲突也迅速升级为西方阵营继乌克兰危机后发起的与俄罗斯之间的新一轮对抗。
在英国和俄罗斯相继宣布驱逐对方23名外交官后,欧盟23日宣布召回欧盟驻俄罗斯大使。26日,包括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在内的16个欧盟国家以及乌克兰和挪威等其他欧洲国家也宣布各自驱逐一定数量的俄外交官。
美国政府26日则宣布,将驱逐约60名俄罗斯外交官,并关闭俄罗斯驻西雅图领馆。加拿大政府当天也宣布驱逐4名俄外交官。
俄外交部发表声明,谴责英国的盟友在缺乏客观详尽调查的情况下盲目追求西方一致,而不惜损害其理智、国际对话规范和相关国际法准则,并警告说俄方将作出回应。
欧盟内部存分歧
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26日表示,欧洲理事会同意英方看法,认为俄罗斯极有可能制造了“中毒”事件,不排除欧方未来还将采取更多措施,包括驱逐更多俄外交官。
分析人士认为,在英国就“脱欧”问题与欧盟争吵不断的背景下,争取到如此多的欧盟成员支持,是英国政府的一大外交胜利。自2013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不少欧盟国家对俄罗斯心怀戒惧,容易对涉俄事件作出强烈反应。
但应注意到,此次欧盟国家驱逐俄外交官的“摆姿态”意义或大于实质意义。即便是力度最大的法国、德国和波兰也仅仅各驱逐4名俄外交官,其他大多数欧盟国家只是驱逐一到三名。
分析人士指出,欧盟内部在此次事件中存在不同声音,不排除有部分欧盟成员国迫于欧盟领导层和舆论压力,不得已“跟风”。
尽管芬兰政府宣布将驱逐一名外交官,但芬兰总统尼尼斯托同时呼吁欧盟各国与俄罗斯继续展开对话,弥合双方裂痕。芬兰总理西比莱更是直言说,作出驱逐俄外交官的决定对于芬兰来说很艰难,之前芬兰建议欧盟慎重考虑,采取不同于驱逐外交官的措施。
此外,奥利地总理和外长26日发表联合声明说,奥不会跟随其他欧盟国家采取驱逐俄罗斯外交官的措施。声明强调,奥地利作为中立国,把自身视为“东西方的搭桥者”,希望对俄沟通渠道保持畅通。
美俄对抗升级
据美方官员在媒体吹风上介绍,美方此次驱逐的俄方人员包括多名俄驻西雅图领馆人员和12名俄驻纽约联合国总部人员。美官员称,美方此举旨在应对俄罗斯在美境内日益“活跃”的情报收集行为,同时也是表示与北约盟友站在一起。
白宫在一份声明中说,美方之所以关闭俄驻西雅图领馆,是因为该领馆靠近美国一座潜艇基地和波音公司。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对俄采取一系列制裁措施。本月15日,特朗普政府以发动恶意网络攻击为名对俄实施新制裁。
美国两党普遍认为俄罗斯涉嫌干预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美国政界因此普遍对俄敌意浓厚。尽管特朗普在总统竞选期间和竞选获胜后曾多次公开表达希望在自己任期内改善美俄关系的意愿,但受到多方掣肘。受“通俄门”事件影响,特朗普非但不能改善美俄关系,反而要与俄罗斯撇清关系,摆脱嫌疑。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副主席贾巴罗夫表示,他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此次作出驱逐俄罗斯外交官的决定,正是因为受到了国内反俄浪潮的巨大政治和舆论压力。
分析人士认为,乌克兰危机以来,西方深陷“恐俄症”,冷战思维回潮。正如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什维特金所言,这一由西方世界单边发起的对抗不利于世界稳定。(参与记者:郑江华 刘晨 朱东阳 魏良磊 吴刚)
-
综合消息:多国宣布驱逐俄罗斯外交官 俄方回应必以对等措施报复
27日,澳大利亚政府宣布驱逐两名俄罗斯外交人员。2018-03-27 14:12:57
-
德国宣布驱逐4名俄罗斯外交官
新华社柏林3月26日电(记者袁帅 任珂)德国外交部26日在其网站上发表声明,宣布要求4名俄罗斯驻德外交官7日内离开德国,作为对俄罗斯涉嫌在英国杀害俄前特工的回应。2018-03-27 07:41:35
-
加拿大宣布驱逐4名俄罗斯外交官
新华社渥太华3月26日电(记者李保东) 加拿大外交部长弗里兰26日发表声明,宣布驱逐4名俄罗斯外交官。2018-03-27 02:41:12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