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已经有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其中包括联合国工发组织。您认为,这5年来,“一带一路”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联合国工发组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李勇:我们坚决支持这个倡议。习主席提出来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实现共同繁荣,全球都在不断探索,从理论到实践,有很多道路和方法。我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将大大推动互联互通,促进投资贸易,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从工发组织的角度来说,投资贸易是一个核心。但投资贸易的基础是工业制造,没有工业制造,投资贸易就是空的。但要推动工业化的进展,没有基础设施是不行的,要连接全球价值链,进入到全球贸易体制里面,没有互联互通是不可能的。
在这五年里,工发组织成员国刚开始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有些偏差,现在逐渐达成了一种共识,认为“一带一路”是对全球的贡献。如果全球能够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实现高速公路、铁路联通,实现数字化联通,将对全球未来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工发组织成员国里的非洲国家提出2063经济转型规划,54个非洲国家一致赞成支持50年的经济转型规划。经济转型就是要从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到工业占主导地位,提升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一带一路”、没有互联互通,没有贸易投资的进一步促进,如何能实现?
从我们的成员国来讲,中亚古丝绸之路上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现在都非常积极踊跃地加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中亚、中东欧地区也在积极地响应,“16+1”的机制推动了“一带一路”倡议;非洲就更不用说了,要推进工业化,走工业化发展道路,就要抓住“一带一路”这个契机。
工发组织为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做了很多工作。一方面是办论坛,比如举办“一带一路”包容与可持续城市展览与对话活动。该论坛已成为联合国系统内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型旗舰活动。2016年,有50个城市参与这个论坛,去年达到136个城市。我们让这些城市结对子,设立高科技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城市群等,通过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发展。另一方面是做项目,通过“一带一路”的南南合作项目和其他项目,在可持续生产和消费、创新绿色技术、加强国际合作这三个领域提供很多合作契机。
新华网:从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到世界银行执行董事,再到联合国工发组织总干事,您的履历非常丰富,可以说是我们年轻人的人生楷模。作为首位担任联合国专门机构负责人的中国内地官员,您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您当选时,工发组织处于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您是如何迎接挑战,带领工发组织走出困境的?
李勇:我曾担任中国财政部副部长、世界银行顾问,目前在联合国工发组织担任总干事,有一段很重要的经历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真正踏上社会是在1970年上山下乡到东北黑龙江兵团的时候,我在那里待了五年,那是一个很难忘的人生历练的过程,是我踏上人生的第一步。怎么能够认识到巨大的社会挑战,怎么样能够承受艰难困苦,怎么样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生的道路,这五年时间给我上了一堂非常生动的课。那时又有一个机会让我能够到南开大学学习外文专业,我毕业以后正好赶上1978年改革开放,学的语言能用得上,同时又能很快地进入研究生学习,掌握财务知识,国家给了我很多的机会。比如说1986年到1988年我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很早接触到外交领域的工作,是很难得的机会。
我在工作中也学到很多,后来的阶段对于我是一个更深刻教育和学习的阶段。参加G20峰会,应对金融危机,国内的金融改革、扶贫、妇女发展等工作,我都广泛地参与,这让我不断有机会去学习、去工作、去提升。
我的工作时间在国内差不多有三分之二,在国外有三分之一,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我与各类国际人士打交道的能力。
如果要说一点体会的话,特别是对年轻人,我想跟大家分享以下几点。
一是要踏踏实实工作;二是要严于律己,对自己有一个约束;三是要努力学习,不断地学习、不停地学习;四是一定要不断创新,寻求突破新的理念。
我很高兴现在能在这个舞台上为国家、为人民做点事情,推动中国工业化的新进程,能够促进中国政府、中国领导人的愿景得以实现,为使中国在2035年能够成为世界强国添砖加瓦。
另外,我个人还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希望能对全球工业化发展,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做一点有益的工作。比如说非洲国家,一些最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几乎是零,有的是5%、7%,如果得不到帮助和支持,这些国家会落得更远。结果会是什么?20年、30年以后非洲15到24岁的青年,也就是壮劳动力达到3到5亿。他们没有就业的机会,对全球的和平、安定、移民等会造成巨大问题,到那时候为时过晚了。作为工发组织的总干事,我必须考虑该如何推动这些国家的发展;让他们中的一些人有朝一日,也像我一样,一个在渔村长大的青年,能够站在联合国的舞台上竞选总干事,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助一臂之力。
(总监制:田舒斌 总策划:郭奔胜 终审:刘加文 策划:刘宏伟 夏小鹏 主持人:徐倩 编辑:董小娇 宋家慧)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