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曼谷6月18日电 记者手记:粽香千里寄相思——曼谷华人的端午节
新华社记者汪瑾
33岁的坤许是生在泰国首都曼谷的第三代华人,职业是一名视频设计师。每年端午节,他都会兼职干另一份工作——粽子接单员。
坤许的兼职与他的中国血统密不可分。坤许的爷爷奶奶民国年间来到泰国定居,子辈孙辈都出生在泰国。随着老一辈的离去,坤许家中几乎无人会说中文,但中华传统习俗一直传承至今。
坤许家每年都会接到粽子订单。起初订单主要来自街坊邻居,后来通过口口相传,曼谷很多华人家庭都会找坤许预订粽子,订单量每年稳定在4000至5000个。受中国电商的启发,坤许打算明年开通自己的网上商铺。
从曼谷的叻抛街往里走,几经迂回才能找到坤许的家。平日里,这是一栋普通的民宅;端午节前后,这里被临时启用为粽子铺。门口挂着一串串包好的粽子,一旁的蒸锅炊烟袅袅。
在中国,粽子有南咸北甜之分,风味大不相同。泰国华人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雷同的食材清单上。虽远离故土,他们还是怀着对食物的理解,因地制宜地寻求着转化的灵感。
在泰国,粽子的“内涵”丰富,堪称“八宝粽”。除了糯米,里面的馅通常有香菇、咸蛋黄、甜芋头、中式香肠、猪肉、花生米、虾仁,以及泰国特色的甜品白果。
坤许说,这种配方是曼谷多数华人家庭采用的配方,也是一代代传下来的。在端午节当天,泰国华人往往将粽子供奉在台上举行祭拜仪式,即“拜粽子”。坤许说,他们祭拜祖先,通过“拜粽子”向自己的华人血统致敬。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订单从曼谷各个角落汇聚,平日里隐性的中国元素像潮水一样泛起。在海外,中华传统节日的模式也许无法百分之百还原,但是对华夏血脉的认同感,在每一个传统节日,都会油然而起。
吃着粽子,品味食材、时间和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在远离故土的漫长时光里,和当年下南洋时的勇气、坚韧、勤劳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起,才下舌尖,却上心头。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