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惠灵顿9月14日电 通讯:中国风筝“飞进”新西兰校园
新华社记者郭磊 田野
14日,在新西兰惠灵顿卡皮蒂的科纳科纳毛利学校的操场上,几十个巨大的中国风筝在空中飘荡,有长达数十米的蛇形风筝、八爪章鱼风筝、京剧脸谱、功夫熊猫、古代仙女图案的风筝……跟随着风筝的起落,孩子们在操场上来回奔跑雀跃,嬉闹欢呼。
这是科纳科纳学校的四年级学生在参加中国风筝体验课。在过去一周时间里,由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山东省文化厅共同举办的“非遗进校园——山东潍坊风筝扎制及展演活动”先后4次进入惠灵顿地区的马斯登女子学校和科纳科纳毛利学校。
山东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风筝代表性传承人郭洪利为当地学生讲解中国风筝的历史,并亲自展示传统中国风筝的“扎、糊、绘、放”4项技巧。
“在中国,风筝上往往绘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郭洪利鼓励孩子们创作属于自己的“原创风筝”放飞校园上空,让孩子尽情发挥想象力,不拘一格在纸上随意描绘自己最心仪的图案。“你们的风筝虽然简单,但都是独一无二的。”
马斯登女校七年级的伊莎贝拉画出一只栩栩如生的大熊猫,并用工整的中文写下“熊猫”二字。她兴奋地说:“真希望有机会去中国亲眼看一看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另一名七年级学生佩奇·马丁则以一幅毛利特色的猫头鹰画作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她说:“希望我制作的这只毛利风筝,可以带着新西兰毛利部落的传说,飞到中国去。”
梅西大学老师、有多年风筝制作经验的新西兰毛利艺术家阿提提韦帕认为,中国的风筝与新西兰毛利文化有历史渊源。毛利语中有一个词,专指毛利人的风筝,字面意思是用植物纤维制作的会飞的鸟,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阿提提韦帕说,据史料记载,这种当地风筝源自中国,只不过传到新西兰后,制作风筝的材料因地制宜,当地一种植物硬纤维代替了中国的毛竹来做骨架。新西兰国家博物馆里如今还存留着这种风筝的原型。
在科纳科纳毛利学校,年近六旬的老师蒂姆·文森特全程参与了体验课,还亲自尝试操控巨大的中国风筝。他满头大汗却不失兴奋地对记者说:“(放风筝的)感觉对我、对孩子们太奇妙了,是一生难忘的记忆。你看,孩子们大多都是第一次放风筝。风筝飞了起来,这画面会定格在他们的脑海。”
两个小时的体验课很快结束,孩子们有太多留恋和不舍。9岁男孩泰勒意犹未尽地问:“你们什么时候再来?可不可以明天再来?我还想放风筝。”
中国风筝飞进新西兰校园,也是为即将到来的“2019中国新西兰旅游年”预热,旨在让新西兰人、特别是当地儿童通过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俗活动,切身体验中国文化,更好地了解中国。
-
一个鄂温克族妇女的非遗情缘
但无论多忙,只要和她提起鄂温克族的“手艺”,萨仁其其格就会立刻放下手中的活,拉着你的手讲起柳条包和五畜绳的故事。2018-09-14 10:36:16
-
中国湖南省多项非遗亮相波兰
湖南省委副书记乌兰说,希望通过这次推介会,宣传推介湖南的旅游产品,深入推动湖南与波兰的旅游交流合作,让更多波兰民众了解湖南。2018-09-13 11:00:26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