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分房”了解下?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6日报道称,随着人口负增长成为趋势,“房比人多”的现象在该国各地的居住区愈发普遍。废弃住宅的激增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不少地方政府纷纷推出“空屋计划”、上线“弃宅银行”,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寻求外来者“接盘”,一些地区甚至抛出了人口大国想都不敢想的“超级福利”——“入住即送房”。不过在媒体看来,这些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口回流、增加了地方税收,但终究只是“权宜之计”,并没有看上去那般美好。
对于井田一家来说,居住紧张一直是最头痛的问题。夫妇二人带着3个孩子,常年挤在男方的父母家。4年前,夫妇二人分得一套免费住宅,位于东京都地区最西端的奥多摩町,距市中心约两小时车程。住宅地段虽偏,但这栋两层小楼房间轩敞,彻底终结了一家人“蜗居”的窘况。据女主人直子反映,刚搬来时社区内还没什么人气,野猴子经常窜入邻居家的菜地啃食蔬菜。随着更多住户到来,野兽“犯境”的状况才逐渐减少。
井田一家的幸运得益于当地出台的“空屋计划”。2014年,奥多摩町的“弃宅银行”网站正式上线,有意定居者可在线上申请,系统将对申请人和当地闲置的房产、或步入高龄的房主进行匹配,并反馈匹配结果。免费住房的申请标准各地不一,但受理方对于申请家庭是否有意“永久性定居”、是否具备“家族延续性”等问题十分关注。一些地区要求申请人的年龄不得超过40岁,或要求申请方必须为夫妇、且膝下至少有一个年龄不超过18岁的孩子。此外,房屋免费并不代表新房主可以一分不花、“拎包入住”。除了承担房产税、支付中介佣金外,新房主往往还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房屋翻修。不过,一些地区对于修缮房屋会提供一定数额的补贴。
CNN称,日本“房比人多”的现象早在2013年就已经十分普遍。据估算,当年全日本约有5200万个家庭单位、住房总数却高达6100万套。在现有的数百万套“弃宅”当中,相当一部分处于“无限期闲置”状态。美国《石英》杂志称,这些房屋的原房主多为独居——不是举目无亲、就是疏远家人,为此官方在他们去世后很难追查房屋继承人,也就无法征收房产税。不仅如此,由于长期荒废、无人打理,一些废弃宅院日渐老化、植被丛生,对社区也会形成卫生与火灾隐患。事实上,即便当局能联系到继承人,很多人也根本不愿打理这些住宅——因地段不好且日本人普遍不愿购买“二手房”,将这些房屋挂牌出售非常困难。综合这些因素,“入住送房”这种权宜之计就渐渐开始被地方当局广泛采纳。
之前有调研显示,随着日本人口的连年负增长,该国2040年时或将有900个村镇从地图上消失,未来遭废弃的人口居住区甚至能达到奥地利的国土总面积。其中,奥多摩町就面临着“被消失”的风险。最近几年来,当地政府极力吸引外来定居者,其中不乏美国和中国来客。而对于这些“新移民”,仅有免费房屋还远远不够。媒体认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社区居民的良好互动也很重要。此前,日本已经有一些小镇招募初创企业前来开设公司,并支持经营意识较强的定居者开设民宿、咖啡馆,促进当地的经济活动。
然而,这些举措是否能真正扭转社区“人走屋空”的颓势?《日本时报》援引野村综合研究所2017年的一份报告称,日本2033年的弃宅总数或超过2100万,相当于全国住宅总数的1/3;到2065年,该国人口总数将下降30%,届时的住宅空置率将达到空前水平。该研究所不动产问题专家神原涉表示,应对这一问题并无单一解决办法,日本政府此前已经提出了系列应对方案:比如为自主拆除老旧建筑的居民提供一定补贴、对空置房屋增收房产税。如有必要,政府甚至会考虑限制新楼盘的开发。
日本东京大学建筑学教授野泽千绘表示,日本的住建规划问题一直存在弊端,开发商经常会不顾市场供需而盲目扩大建设。此外,“房多人少”也涉及历史遗留问题:二战过后,日本经历过两次人口激增,大幅带动了房屋需求。然而,当年批量建设的住建项目往往质量堪忧,这也是当今绝大多数日本人不愿购买二手房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今,对于一些试图“赠房留人”的市镇来说,最大的尴尬莫过于“房子白给都没人要”。
也有舆论认为,即便老龄化的日本面临着诸多严峻社会问题,有效施政仍然会产生积极且明显的功效。路透社举例称,日本千叶县相互邻近的印西市和佐仓市就如同一对“龙兄鼠弟”。两城的发展潜力不相上下,又均具备日常通勤东京的条件,但前者人口增长势头强劲、后者却面临着20%的大幅缩水。究其原因,无非是一个注重招商与发展,另一个因循守旧、裹足不前。(记者 蓝雅歌 郝树华)
- @大学生 假期安全,你get到了吗?寒假4年前
- 3岁萌娃打110求助 超可爱对话曝光警察,电话,叔叔,父母,赣州市,联系,妈妈,一边,龙南县,讲故事4年前
- 【“飞阅”中国】“山沟沟”变身乡村治理示范村铁岭,柴家堡子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村屯绿化,生活垃圾治理4年前
- 藏在滇西板桥古镇里的“乌铜走银”云南,保山,乌铜走银4年前
- 一边湖一边海 福州这条高颜值公路通车了景观式滨海公路,通车,旅游打卡4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