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内罗毕12月17日电 通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我们在非洲见证
新华社记者杨臻
40年沧海桑田,40年砥砺前行。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成就,身在非洲的驻外人员和华侨华人一样见证,一样经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声:“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没有机会走出国门,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们这一代人是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
外交官张世钢有三次常驻肯尼亚的经历。初到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是在1988年,张世钢和不少同事当时都觉得,有着“东非小巴黎”之称的内罗毕要比中国不少地方更发达、更现代化。
不过内罗毕当时也只有两栋高楼:一个是国际会议中心,一个是政府办公大楼。今天,这两座楼在内罗毕市内鳞次栉比的高楼中早已没有了当年鹤立鸡群的感觉。而那一栋栋拔地而起的现代化高楼,有不少都是中企参与建设的。
事实上,中资企业已参与到肯尼亚铁路、公路、供水、电力、通信、机场、港口等众多领域的建设中,包括莫伊国际体育中心、蒙内铁路等百余个重大项目都能看到中资企业的身影。中国已成为肯尼亚最大贸易伙伴、投资来源国和工程承包方。
去年,张世钢作为联合国环境署南南合作首席协调官重返肯尼亚。他说:“不论是在哪个系统工作,我们都有很多机会为国树立形象、发挥作用。”
“国际机构这个平台,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大助力,推动中方的对外合作,也帮助非洲更好地发展。”张世钢说,他目前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搭建国际平台,交流分享各国绿色发展的理念、政策与实践。
1999年,当时在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工作的曹民第一次踏上非洲,来到博茨瓦纳常驻,从此与非洲结下不解之缘。那时,中企能拿到一个上百万美元的合同已经算是好业绩,而不到十年时间,曹民在安哥拉担任首席财务官的一个中企大型房建项目的投资总额已达40亿美元。
2008年,中国工商银行参股非洲最大商业银行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成为这家非洲百年银行的单一最大股东。曹民不久也被“挖”到了标准银行。
2012年,曹民受命来到肯尼亚,负责标准银行东非地区的对华业务。六年间,标准银行东非地区对华业务量翻了20倍,仅仅落实的授信金额一项就已达3亿美元。
在曹民眼中,从第一代海外华人开餐馆、开超市,到中企进军海外的工程项目,到现在中国的金融和技术创新在海外越做越大,这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国力提升的体现。
1994年,刚从对外经贸大学毕业的谢彭娟来到肯尼亚从事国际贸易。这一待,就是24年。
谈起自己的“非漂”岁月,谢彭娟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幸运”。然而,她在肯尼亚的这些年却并非一帆风顺:经历过“燕舞牌”手提收录机畅销的欣喜,也体会过棉被、袜子、皮鞋滞销的愁闷。
回忆当年,谢彭娟不无自嘲地说:我们曾经进了大批棉被,可是当地人长期习惯使用毯子;进的大批女鞋都是36、37码的,可是当地妇女都是39、40码的大脚;进了大批袜子,可当地人从来不穿袜子……
经过多年潜移默化,时至今日,轻暖的中国产棉被终于成为肯尼亚人欢迎的轻工业品。
2004年,肯尼亚正式成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家,中国来肯旅游人数逐年攀升,已经转行从事餐饮旅游行业的谢彭娟终于迎来了事业上的春天。这位在肯尼亚打拼24年的“老肯”现在已是肯尼亚华人旅游协会秘书长。
“回顾这二十年,我深深感受到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紧密结合的。饮水思源,我们应该珍惜这个时代。”谢彭娟说。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