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荒漠绿洲闪耀中国方案——中埃两国的新时代新机遇
2019-01-21 21:59:50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北京1月21日电 特稿:荒漠绿洲闪耀中国方案——中埃两国的新时代新机遇

  新华社记者邹多为 李鲲 郑开君

  阿拉伯谚语“独行快,众行远”常被用来形容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埃及是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中埃关系已成为这句谚语的生动践行者和诠释者。

  十余载春秋、几经耕耘,中国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属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的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已从红海荒漠变为园区绿洲。21日,由中埃两国元首共同揭牌的该区拓展区项目喜迎三周年。

  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不仅助益埃及经济发展,也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经典案例。毫无疑问,双方的合作是互利共赢的典范——时任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董事会秘书长纳塞尔·福埃德如此评价。

  泰达模式,深植沙漠王国赢点赞

  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距离埃及首都开罗120多公里,坐落在苏伊士运河畔广袤的戈壁中。始建于2008年的园区,分为起步区和拓展区。

  泰达是中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英文首字母缩写的音译。苏伊士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环境都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极为相似。据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秉军介绍:“1998年初,国务院正式指定由天津开发区帮助埃及开发苏伊士地区,包括开发公司与政府机构密切互动、产城融合等理念在内的‘泰达模式’开始在当地复制。”

  虽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国家情况各异,经验模式并不等同于拿来即用,而需活学活用。“最早的阶段,我们试图照搬‘泰达模式’,走了不少弯路”,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爱民坦承,后来公司意识到,园区最具可复制性的是“以投资者为中心,为企业做好服务”的核心理念。

  刘爱民总结说,在“泰达模式”基础上,结合境外园区的行业特点和起步区多年来的探索经验,公司已经梳理出涵盖政策、金融、产业、文化在内的“泰达海外模式”。同时为了培养专业化人才,打造属地化队伍,公司还开办了“泰达海外学堂”,这些都将在拓展区深植。

  娜赫拉·伊马德是拓展区投资运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这位34岁的埃及姑娘进入园区工作已近10年,行事干练的她谈及自己的“升职记”,脸上洋溢着幸福:“在园区里,埃及人与中国人平等相处,合作愉快,埃及员工上升渠道通畅,都可以成为高管。”

  公司数据显示,中非泰达员工属地化率已达90%以上,中高层管理人员属地化率高达80%以上。已晋升为公司高管的艾哈迈德·苏莱曼告诉记者,自入职后,自己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并逐步成长为管理者,“这里具有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

  “公司对员工的倾力培养使我们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工作,我正鼓励朋友们来此工作。”负责拓展区项目工程管理的埃及小伙艾哈迈德·阿卜杜勒·巴基也深有感触。

  战略叠加,紧抓历史机遇促发展

  十余年春华秋实,面积为1.34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历经艰难,如今已成功吸引企业近80家,吸引投资逾10亿美元,累计总产值约12亿美元,直接解决就业3500余人,产业带动就业约3万人。

  与在探索中发展的起步区相比,6平方公里的拓展区自2016年启动以来,中埃国家层面的战略为其快速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刘爱民告诉新华社记者,一方面,园区建设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埃及新行政首都、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建设这两大国家项目深度契合;另一方面,埃及与多国拥有多边和双边贸易协定,成为中企“出海”的不错选择。

  时任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副主席的马赫福兹·塔哈认为,埃及有许多投资方面的优势,包括新的投资法、友好的投资环境和大量熟练劳动力,是中国企业在非洲、中东地区和阿拉伯国家投资目的地的最佳选择。

  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叠加而成的双重红利有力推动了园区从创业阶段迈向发展阶段。目前,拓展区已完成2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8家行业领军企业,协议投资额2亿美元,其中,投资3000万美元的中国大运集团摩托车项目今年即将正式投产运营。

  “我们鼓励两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各方面的合作,”塔哈说,“埃及将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而不仅仅是一个中转站。”

  中国方案,导入境外园区创共赢

  水上乐园、恐龙主题公园、餐厅、酒店……起步区一片生机盎然。“泰达不仅在园区内建立起林立的工厂,还将其打造成集住宅、商务、娱乐、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发展社区。”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管理总局主席顾问阿拉·阿卜杜勒·卡里姆如此评价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

  将中国产城融合的方案导入7500多公里外的埃及,渤海与红海之滨的跨洲相交与传承,正令一座充满生命力的城市在荒漠拔地而起。如今,起步区内,新型建材、石油装备、高低压设备、机械制造四大产业在埃及当地逐渐培育成熟,拓展区发展则沿用“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的方式,力争在乘用车制造、纺织服装等方面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埃两国,正通过经贸合作区的形式凸显互利共赢的示范效应。

  数据显示,到2018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中国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82个,累计投资289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24.4万个就业岗位。伴随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未来境外园区数量势必会继续增加。

  对此,刘爱民认为,未来园区同质化竞争很可能更加激烈,企业走出去发展需要成型、成熟的方案,它既能为中国园区良性发展作出贡献,也可以为其他园区“把脉看病、诊断治疗”。“这种发展是共赢的。”他强调。

  三年来,拓展区沉静俯首、奋力疾行,充分履行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使中国方案闪耀在非洲大地。深耕之下,相信如福埃德所言: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是目前埃及最具活力的心脏地区,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参与记者:李碧念、郑思远、汤沛沛)

+1
【纠错】 责任编辑: 邱丽芳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叶鹎闹枝头
叶鹎闹枝头
春运“味道”
春运“味道”
向着家的方向骑行
向着家的方向骑行
湖北襄阳:流光溢彩迎新春
湖北襄阳:流光溢彩迎新春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1326112402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