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日前宣布,她将于6月7日辞去保守党领导人一职,但将留任首相至保守党新领导人产生。作为以“脱欧”为首要任务的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提前离任凸显英国内部在“脱欧”问题难以调和的巨大分歧。而其继任者仍面临如何打破“脱欧”僵局的难题。
特雷莎·梅5月24日在首相府外发表声明称,为了尊重英国全民公投退出欧盟的结果,她已“尽了最大努力”,但未能带领英国实现“脱欧”令她深感遗憾。由一位新首相带领英国继续“脱欧”进程“最符合英国的利益”。
有分析指出,特雷莎·梅提前离任并不能打破英国目前的“脱欧”僵局。未来英国新首相人选将对“脱欧”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首相被迫选择提前下台
经过近两年马拉松式谈判,英欧双方于去年11月正式达成“脱欧”协议,但此后英国议会下院三度投票否决这一协议,特雷莎·梅的政治掌控力不断弱化。英国保守党内始终有呼声要求再次对首相进行不信任投票,迫使特雷莎·梅尽早下台。在遭遇数次逼宫后,其退位时间不断被提前。
2016年7月,时任首相卡梅伦因误判“脱欧”公投结果,最后不得不黯然辞职,特雷莎·梅接任首相;特雷莎·梅在将近3年的时间里,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艰苦的“脱欧”谈判中,试图在“硬脱欧”和“软脱欧”之间选择一条中间道路,但最终深陷“脱欧”困局而无奈选择辞职。
在宣布辞职前,特雷莎·梅原计划在6月7日开始推动对新修订的“脱欧”方案进行第四次投票,为自己的“脱欧”方案作最后努力。不料,在新方案公布后,因其承诺议会将决定是否就“脱欧”条件举行公投引发广泛批评。
为了尽可能弥合保守党与工党在“脱欧”问题上的分歧,特雷莎·梅将新方案与“二次公投”捆绑,如果新方案获得议会通过,议员们随后可投票决定是否举行“二次公投”,新方案还设置了“临时关税同盟”的选项。
特雷莎·梅对“二次公投”的妥协不仅没能换来工党的信任,反而招致保守党内众多“脱欧派”不满,大多数保守党议员认为“二次公投”将使英国再次陷入分裂。这使其遭到保守党内部更大的“逼宫”压力。英国议会下院领袖、政府重要阁僚安德烈娅·利德索姆也因此辞职,成为压垮特雷莎·梅的“最后一根稻草”。
“脱欧”前景愈发扑朔迷离
随着英国新首相争夺战拉开帷幕,新首相人选将对“脱欧”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英国距离2022年大选还有两年多时间,因此执政党保守党党内选举胜出者将直接出任英国新首相。保守党发布声明称,在6月10日开始的一周将选举新党魁。在新的领导人选出之前,特雷莎·梅将担任内阁看守首相。
目前,保守党内已经有多名候选人公开表示有意参与竞争新领导人的位置。这些候选人名单将于7月底之前交由保守党成员投票。被普遍看好的热门人选包括英国前外交大臣约翰逊、现任外交大臣亨特、内阁办公厅大臣利丁顿、前“脱欧”事务大臣拉布和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大臣戈夫等,其中约翰逊的呼声最高。
有分析指出,上述这些候选人中“脱欧派”优势明显,约翰逊、拉布、戈夫等人均不同程度支持“脱欧”,这使得英国今后“无协议脱欧”的可能性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欧洲议会选举“英国站”选举结果展现的最新民意,将是新任首相在“脱欧”问题上的重要考量。在此次选举中,英国保守党和工党因选民不满“脱欧”僵局而双双惨败。今年4月正式创建的“脱欧党”获得压倒性胜利,支持英国留在欧盟的自由民主党则紧随其后。“脱欧党”的政策目标是让英国尽快“脱欧”,即便以“无协议脱欧”的方式。自由民主党则主张再次就“脱欧”举行公投,以便逆转“脱欧”进程。选举结果表明,民众希望各政党就“脱欧”展露明确立场,而劝说民众支持折中方案的努力均告失败。
多家媒体因此预测,面对选举失利,保守党可能被迫放弃折中立场,即将参与党首之争的保守党竞选人可能更趋向更强硬的“无协议脱欧”。
英国原定今年3月29日正式“脱欧”,但由于“脱欧”协议连续遭到议会下院否决,“脱欧”进程陷入停滞。目前,英国“脱欧”期限已延长至10月31日。欧盟方面此前已宣布,希望英国内部尽早就“脱欧”协议达成一致。
有分析指出,“脱欧”期限的延长为英国内部就“脱欧”问题达成一致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灵活性,但“无协议脱欧”的风险在增大。目前,英国主要政党内“脱欧派”与“留欧派”矛盾犹存,不同党派之间争执不休,对立加深,而民意也进一步两极化。未来无论谁继任英国首相,都很难达成一份让英国和欧盟都满意的“脱欧”协议。(记者 许立群)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