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市中心“绿区”所有路段和出入口4日起向公众全天候开放。按照法新社的说法,这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至今“绿区”首次全部开放。
伊拉克总理阿迪勒·阿卜杜勒-迈赫迪去年10月就职,把开放“绿区”当成主要政务。在他命令下,环绕“绿区”的水泥防爆墙和安全检查站陆续拆除和取消,公众在特定时间段可以自由出入“绿区”。
伊拉克中央政府在4日开斋节发布最新消息:“绿区”以后全部开放。
49岁的出租车司机阿布-马吉德2003年以后没有进过“绿区”。他告诉法新社记者:“这真是好消息!这下路好走了。”
巴格达是世界上交通堵塞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巴格达的“堵车”与其他大城市不一样,主要是由于伊拉克安全部队在大街小巷设立诸多检查站,而且常会因为某个地方受恐怖威胁或遭爆炸袭击,临时封闭附近多条道路。对市内这些“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检查站,巴格达很多市民颇有微词。
伊拉克战争前,巴格达市中心、底格里斯河西岸一片10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前领导人萨达姆的官邸、议会和政府部门所在地。伊拉克战争后,美军用水泥墙和铁丝网把这片区域圈起来,称之为“绿区”,又名“国际区”。
“绿区”是伊拉克新政府、西方国家使馆和联合国办事处所在地,戒备森严,进出需要特别通行证。
笔者几年前在巴格达任记者时,多次出入“绿区”。进入“绿区”不仅需要经过层层安全检查,包括下车检查和警犬嗅探,还需要把护照押在安检站,离开时取回。去一回,停车安检需要几十分钟,非常费劲。
对大部分没有通行证的巴格达市民而言,“绿区”里面“长什么样”只能从电视获知。可以说,相对安全的“绿区”和爆炸频发的巴格达是两个世界。一些待在“绿区”里的外国人把“绿区”以外的巴格达戏称为“红区”,还把“绿区”称作“泡沫”,因为他们基本不外出,只生活在“脱离伊拉克现实的泡沫里”。
“绿区”内相对安全,却是武装人员的袭击目标,不时会有从天而降的火箭弹和迫击炮弹。“绿区”入口是自杀式袭击的高危地带。
美国国务院上月中旬以所谓“伊朗威胁”为由,要求所有驻伊拉克“非紧要人员”撤离。美方宣布这一决定后不久,一枚火箭弹落入巴格达“绿区”,落点与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相距不远。没有组织或人员声称制造这一事件。(王宏彬)(新华社专特稿)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