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巴格达8月20日电 通讯:对不起,妈妈去排雷了——记伊拉克雅兹迪排雷团队
新华社记者 张淼
7月4日,在伊拉克北部尼尼微省辛贾尔镇附近,法迪娅·穆拉德(中)、萨拉姆·库杜尔(右)和其他排雷团队成员进入一所废弃学校,准备排除遗留爆炸物风险。新华社发(哈利勒·达伍德 摄)
带着家人的牵挂,带着让更多流离失所民众安全返乡的希望,在联合国地雷行动处的支持下,两支分别由14名伊拉克雅兹迪青年组成的排雷团队,正在伊北部尼尼微省辛贾尔镇及其周边地区排除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遗留的爆炸物。
雅兹迪人为伊拉克少数族群,多聚居在辛贾尔镇和拜希卡镇。在辛贾尔镇外一所废弃学校里,校园设施因战事被毁。24岁的母亲、化学专业毕业生法迪娅·穆拉德和同伴最近的主要工作,就是清理出校园内遗留的爆炸物。
7月4日,在伊拉克北部尼尼微省辛贾尔镇附近,萨拉姆·库杜尔在一所废弃学校内排除遗留爆炸物风险。新华社发(哈利勒·达伍德 摄)
在进入散落档案和文件的学校办公室前,28岁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萨拉姆·库杜尔临危不乱,先用铁丝、微型后视镜等简易装置寻找引爆线,排除门后等角落没有故意设置的爆炸装置后,才逐步扩大搜寻的区域。作为首个要进入排雷区域的队员,库杜尔的工作极为危险。
确定搜寻过的办公室无危险后,团队成员用粉笔在办公室门上写上“安全”两字,善意提醒或许有一天返回的教职员工,这间办公室是安全的。
7月4日,在伊拉克北部尼尼微省辛贾尔镇附近,两名雅兹迪女性在一所废弃学校内排除遗留爆炸物风险。新华社发(哈利勒·达伍德 摄)
2017年伊拉克战事结束,留给当地民众的只剩断壁残垣的家园。而战事中遗留下的各类爆炸物,成了重建家园挥之不去的痛。有返乡民众一冲进家门,便引爆了遗留的爆炸物。在辛贾尔、摩苏尔等收复区,这样的惨剧多次上演。
联合国地雷行动处说,伊拉克是遭受战争遗留爆炸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里遗留爆炸物的规模、密度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因此,清除遗留爆炸物的风险,成为重建家园的第一步。排雷团队的目标,是采取物理手段安全排除简易爆炸装置和其他未爆炸的战争遗留物。
这是7月4日在伊拉克北部尼尼微省辛贾尔镇附近的一所废弃学校内拍摄的排雷团队成员法迪娅·穆拉德。新华社发(哈利勒·达伍德 摄)
“这确实是份危险的工作,但是我别无选择。”穆拉德对新华社记者说。她穿着厚重防护服,个子不高,戴着一副圆圆的眼镜。
穆拉德10个月大的女儿拉拉,患有严重的唐氏综合征和弱视。重建未能推进,又缺少工作机会,她经过短暂培训后只能走上排雷的危险道路,靠排雷赚来的薪水为女儿支付医药费。
“我需要照顾生病的女儿。”在排雷团队中担任搜索员的穆拉德只能把无法陪伴女儿的歉意放在心里。“危险确实存在,但是我们遵循安全准则也采取了防护措施,应该问题不大。”穆拉德说起自己第一次成功清理出爆炸物时,兴奋大过了害怕。
7月4日,在伊拉克北部尼尼微省辛贾尔镇附近,萨拉姆·库杜尔在一所废弃学校内使用微型后视镜查看盲区。新华社发(哈利勒·达伍德 摄)
40多摄氏度的气温下工作,穿戴将近10公斤重的防护服本身就是考验。“我的家人至今还流落在杜胡克省的安置营地中,只有我回来了,这份工作可以帮助弟弟们完成学业。”对性格内向的库杜尔来说,接受记者采访要比排雷还要紧张。
面对成千上万流离失所仍然住在辛贾尔镇周边的民众,库杜尔希望自己也能亲手清理家乡的遗留爆炸物,帮助家人和乡亲们重建家园。
“清除爆炸物,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为国家服务,拯救生命,把稳定带回收复区。”穆拉德说。
7月4日,在伊拉克北部尼尼微省辛贾尔镇附近,法迪娅·穆拉德(中)、萨拉姆·库杜尔(右)与其他排雷团队成员站在一起。新华社发(哈利勒·达伍德 摄)
幸运的是,工作数月以来,排雷工作顺利有序,团队完成了辛贾尔镇周边3个村落的清雷工作。更令队员们欣慰的是,许多家庭得以回归,开始重新耕作。
从“伊斯兰国”武装分子自制的土炸弹,各式枪炮弹头甚至是携带炸弹的无人机部件……排雷团队展示了几天来在学校及附近区域发现的各类爆炸装置。
排雷行动负责人凯文·斯特雷克说:“这些年轻人发现了大量危险的爆炸装置,他们做得很棒!”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