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通讯:急人所需 授人以渔——中国农技援助项目改善萨摩亚人“果菜篮子”
2019-10-21 15:28:47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阿皮亚10月21日电 通讯:急人所需、授人以渔——中国农技援助项目改善萨摩亚人“果菜篮子”

  新华社记者郑昕 张永兴 邰背平

  10月的萨摩亚骄阳似火。在距离首都阿皮亚市中心约40分钟车程的阿雷沙村,身材高大的农场主约翰·马普苏抹去额头的汗珠,又继续费力地弯下腰,采摘橄榄球般大小的中国圆茄子。

  “我在这里务农30年,以前种的当地长茄子根本卖不出价钱。中国的专家们给了我这个品种后,现在刚采下来就全被阿皮亚各家酒店包圆了。”他说。

  作为中国与萨摩亚政府间合作历史最悠久的项目之一,中国农业专家们扎根萨摩亚近10年,在田间地头描绘出一幅两国友谊的图景。他们的示范与培训,提升了当地农业生产水平,培养出农业生产好手,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更丰富了当地人的“果菜篮子”。

  作为该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农业每年为萨摩亚贡献约10%的国内生产总值,提供70%的就业岗位。但由于农业生产方式与技术落后,萨摩亚依旧需要进口大量的农产品。萨摩亚农业和渔业部统计数据显示,该国每年食品进口总额占全国进口总额的四分之一,其中,大米、小麦和食糖等全部依赖进口,优质蔬菜水果等也靠进口维持。

  2010年起,作为中萨政府间合作项目,由湖南省农业对外经济合作中心负责实施的中国援萨农业技术援助项目启动。“萨摩亚并非不适合农业生产,只要跟对路子、找准方法,这个国家不仅可以让老百姓吃饱、吃好,还可以把特色农产品卖到海外赚外汇。”中国援萨农业技术援助项目专家组组长刘知文说。

  经过多年的合作与交流,中国专家们克服了当地农业底子薄、沟通不便、“水土不服”等主客观困难,边研究、边示范、边培训,摸索出了一套以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和绿色低碳农业为指导的系统,在当地推广“种、养、沼”一体化、热带大棚蔬菜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并试种了40多个作物品种,目前已有15个通过了当地政府的审定登记。

  萨摩亚农业和渔业部作物局驻中国示范农场高级专家肯尼蒂·拉瓦萨告诉记者,经过了多年试验,这些技术与品种都十分适合耕地有限但又气候条件严苛的热带岛国。“中国专家们在合作中教会了我们很多现代化种养殖的经验。”他说。

  记者20日造访这座示范农场时,看到新鲜的黄瓜、西瓜、南瓜、青椒、茄子等作物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刘知文说,在中国的品种到来之前,这些蔬菜水果有些在当地根本就没有生产,有的品种也是个头小、味道差、抗病害能力低。

  如今,中国专家通过设施建设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示范农场与示范农户相结合的方式,已在萨建立1个示范农场、9个农业站和100个示范农户的农业推广体系,并累计对7000多人次进行了技术培训。这些农民中很多人都已成为该国农业主力军和致富带头人。

  马普苏就是其中一位。作为合作项目的商业示范农户,他清楚记得在中国蔬菜品种进入萨摩亚之前,吃蔬菜在当地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当时每公斤青椒要将近50塔拉(约合130元人民币),西瓜一个要150塔拉(约合390元人民币),在运用中国技术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后,“现在这些都便宜了三分之二”。

  尽管价格降了下来,但马普苏收入反而增加许多,因为吃得起的人更多了。“中国让更多萨摩亚人吃到新鲜蔬菜和水果,也给了我的农场机会。我希望专家们可以继续慷慨地提供新技术。”马普苏说,他从项目援助的两个育苗大棚中尝到甜头后,今年一口气又买了10座,目前已经搭起5座。

  在第三届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举行期间,“萨摩亚作物品种试验站”在中国援助项目的示范农场中正式揭牌,标志着两国农业合作继续朝示范化、学术化的方向迈进。

  “我们不卖一根黄瓜、一个茄子,却让当地人靠中国技术和种苗改变了生活。我们通过一个项目带动一个国家饮食结构改善,通过培养一批人才带动一方老百姓提高收入。”刘知文自豪地说。

+1
【纠错】 责任编辑: 吴咏玲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新疆且末县第十届红枣丰收节开幕
新疆且末县第十届红枣丰收节开幕
江苏徐州:马陵山上景色美
江苏徐州:马陵山上景色美
河北涉县:红叶染太行 金秋美如画
河北涉县:红叶染太行 金秋美如画
千年古镇静候前沿盛会
千年古镇静候前沿盛会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13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