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 特稿:携手探索星辰大海 共同迈向智能互联——2019年全球科技发展呼唤开放合作
新华社记者张莹
人类首张黑洞图像面世,全球开始进入5G商用部署阶段,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岁末回望,2019年全球科技发展亮点频现。
不仅仅是重大科技进展,各国科研人员展现的合作精神同样引人注目。他们携手探索星辰大海,共同迈向智能互联,为全球科技合作写下生动注脚;他们重申开放合作的重要性,有力回应科技领域“脱钩”“筑墙”等杂音。
携手实现共同梦想
在今年多项科技突破与进展中,国际合作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比如,4月面世的人类首张黑洞图像,来自“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该项目利用分布世界各地的8个射电望远镜,汇集了全球多国超过200名科研人员的努力,终于完成“上一代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不同文化、不同机构、不同国家和大洲(的科研人员)走到一起合作并不容易,但如果有共同愿景的驱动,有首次看到黑洞的共同梦想,合作就变得可能。”项目科学委员会主席、荷兰奈梅亨大学教授海诺·法尔克说。
2019年适逢人类首次登月50周年。50年前的登月将人类太空探索推向一个高峰,50年后人类航天探索迎来新变局:商业航天兴起、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航天合作的重要力量……
中国嫦娥四号在1月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这个重大项目没有忽视国际合作:嫦娥四号搭载了来自荷兰、德国、瑞典和沙特等国的科学载荷;美国航天局根据中方提供的信息,使用其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对着陆点成像。
这一年的中国贡献还体现在助力全球进入“5G商用元年”。全球移动设备供应商协会数据显示,到10月底全球已有超过20个国家开通5G商用服务。其中,英国、西班牙等国首次开通的5G服务都部分使用了中国企业的设备,地中海畔的“袖珍国”摩纳哥还在中国企业成套设备帮助下成为世界首个全境覆盖5G的国家。
呼吁破除共同障碍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1月发布的2019年《世界知识产权报告》指出,全球创新活动呈现出合作日益紧密、更加国际化的特点。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表示,当今的创新格局在全球范围内紧密关联,面对共同的全球挑战,各经济体必须在追求创新方面保持开放。
然而,个别国家却发出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的杂音。面对试图阻挠开放合作大势的言行,世界越来越多有识之士发出客观、理性的声音,予以有力回应。
在全球5G建设中,个别国家针对通信设备企业所在国贴标签、设限制,还试图干扰其他国家在5G设备上的选择,把技术问题政治化,给各国筑起藩篱,阻碍5G技术联通全球、造福人类。
10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第70届国际宇航大会上,中国代表团因签证受阻而缺席开幕式。现场听众通过手机投票将一个问题在会场大屏幕上置顶:“在这个会议上,我想念一个重要的航天局。中国(航天局)去哪儿了?”
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打破“围墙”、集合全球智力才能更好推动科学发展。俄罗斯齐奥尔科夫斯基航天研究院院士亚历山大·热列兹尼亚科夫认为:“国际航天合作可显著降低‘孤军’探索的投入,多国联合实验所取得的成果有助在更广泛领域催生重要发明。”
个别国家在国际科技合作领域频繁制造障碍,其源头是不能接受别国科技快速发展,试图以“脱钩”来保持领先。这与开放合作的时代大潮逆势而行,引发学界忧虑。美国60家科学组织在9月联名发表公开信,呼吁美国政府停止打压外国科研人员和阻碍国际科学合作,认为这将损害科学事业。
合作为了共同命运
仰望星空,加强国际合作探索星辰大海,关系人类未来命运。中国空间站计划在2022年前后完成建造,今年6月,中国就宣布17个国家的9个项目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这生动诠释了多边主义,充分体现了开放包容,是推动构建外空命运共同体的鲜活写照。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主任西莫内塔·迪皮波说,这是“一个伟大范例”。
脚踏实地,人类已可通过5G等通信技术智能互联,形成更加紧密的整体。回想3G时代,全球移动通信拥有3个标准,4G时代变为2个,而5G时代全球形成了统一的国际标准。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2019世界5G大会上表示,未来开放合作仍然是推动移动通信发展的全球共识,中国欢迎全球企业、研究机构共同建设好5G网络,共享5G发展成果。
己亥秋末,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举行。全球近70位诺贝尔奖、图灵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菲尔兹奖得主,10余位中国两院院士,与来自全球的100多名优秀青年科学家,发出《上海倡议》,表示要不懈努力以期共同实现“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的愿景。
这份倡议说:“开放、合作和科技共同体的观念,仍然是支撑科学发展的决定性基础。……跨国界、跨地域、跨学科、跨文化的开放性合作,这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是一面高高举起的旗帜。”(参与记者:栾海、刘芳、刘曲、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