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东)第九批援加纳医疗队队员在指导当地医生阅片。受访者供图
海外抗疫
因为疫情,援非医生石永勇的心里一直紧绷着。去年12月28日,他带领中国(广东)第九批援加纳医疗队,抵达加纳开展援外工作。那时的他满怀憧憬,渴望在非洲传播中医药文化,但他怎样也想不到,会与一场传染病正面交锋。
截至4月20日,加纳确诊病例数增至1042例,死亡9例,治愈99例。尽管当地采取了“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策略,但在战“疫”道路上,加纳依然面临着重重困难。
石永勇是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麻醉科主任。面对加纳疫情,他牵头制作中英双语的宣传海报,提高民众对疾病的认知度,同时与国内专家联系,把中国经验推广至加纳。
抗疫困境▶▷早预防难抵“硬件”缺
防控疫情,加纳较早就开始了行动。1月21日,加纳卫生部向该国16个省份发送疫情警报信息,并在机场等入境口岸加强监测。
加纳快速建起防控“围墙”,但狡猾的病毒还是传入。3月12日,加纳出现首例确诊患者。此后,确诊病例数逐渐攀升。为满足核酸检测的需求,当地政府又新增两家机构作为新冠病毒定点检测机构。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确诊后,当地政府公布了确诊患者的国籍、来源地以及活动轨迹等。
尽管加纳一再升级防控措施,但依然有些力不从心。石永勇表示:“加纳平时就缺医疗资源,疫情暴发后,民众基本买不到口罩、酒精等,大部分人都没有戴口罩。”
此外,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冠肺炎的有效手段,从确诊到出院,病人都需接受检测。虽然加纳开展了大规模的核酸检测,但由于检测机构和专业人员少,导致检测效率低。“核酸检测有时甚至四五天才出结果。如果疫情大规模暴发,很可能会出现医疗资源匮乏以及人手、设备不足的局面。”石永勇说。
情况好转▶▷从没有口罩到人手一个
4月6日,运送中国政府援助非洲18国医疗物资的包机在加纳首都阿克拉科托卡国际机场缓缓降落。
截至4月13日,包括深能安所固电力(加纳)有限公司、非洲世界航空有限公司和华为(加纳)有限公司在内的多家中资企业也向加纳政府捐赠了物资。
石永勇还通过中山大学校友会购置了5000只口罩和数十个面屏准备捐赠。“其实加纳本来不算富裕,可此前他们也向湖北捐赠了1万只N95口罩。”他告诉记者。
有了支援,物资紧缺情况正在好转。最开始,中加友好医院连医护人员都没有口罩,现在已可以保证给进医院者人手一个。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高峰,当地医院未雨绸缪,开始集中医疗资源。援非医疗队所在的中加友好医院从3月23日起不再接受新的手术预约,目的是腾出单独的隔离病房,接收新冠肺炎病人。
共同战“疫”▶▷制作手册普及防护知识
1月底,新冠病毒未在非洲大陆出现,但华人华侨返乡复工带来的输入风险已引起医疗队的警觉。
1月22日,石永勇连夜起草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治的建议》,次日和队员们讨论修订后便通过中国驻加纳大使馆和商会等多个渠道传播,指导华人华侨自我隔离,有效降低了输入风险。
3月12日,加纳出现第一个确诊病例后,医疗队决定为当地华人制作一份易懂的手册,用问答形式普及日常防护知识。
疫情期间,队员们向医院的同事及民众一再强调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的重要性,私下交流时也不断介绍中国的成功经验,如全国4万多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建方舱医院隔离轻症患者、制作防疫海报线上线下同时传播等。
现在,加纳人民已开始注重防护。当地人对针灸的接受度高,医疗队所在的中加友好医院就开设有针灸科。“如果有需求,我们会考虑将针灸用到救治中。”石永勇说。(记者 黄锦辉 实习生 唐一方 苑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