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曾经稀缺的进口商品,现在正在成为居民家中的“老朋友”。点点滴滴里的进口生活之变,是中国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幸福“注脚”,也是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代表的平台带来的新风尚。随着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博会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我们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合作推出“我的进口生活”系列报道以及新媒体产品,讲述进口商品“小故事”背后的“大变化”。
新华社上海11月4日电(记者周蕊 何欣荣)1996年,麦德龙正式进入中国,在上海的普陀区开出了第一家卖场,开放式的货架、热情的销售人员,还有当时尚不多见的进口红酒,卖场一时间人流如织,不少居民排队前来体验超市购物的新方式。
今年国庆前,这家“老卖场”又一次进行了升级改造,成为麦德龙在中国的首家新概念商场。改造完成后,大排长龙的场面再次出现,这一次居民瞄准的不仅是来自30多个国家的3000多种进口商品,还有这里的新体验:欧洲市场流行的鲜榨橙汁机、即将在进博会上亮相的植物肉披萨,还有专业的红酒专员帮助消费者作出更好的选择。
穿越历史的红酒柜台,折射出中国居民进口消费的变化。
商务部2019年发布的《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我国79.6%的消费者购买过进口消费品,其中41.7%的消费者购买进口消费品占其购买同类消费品比重超过10%。
即将到来的第三届进博会,是进口商品、技术和服务集中展示的大舞台。
“第一届时对进博会的了解还不深入,第二届抢着报名参展,第三届挖箱底也要把最好最新的产品送到进博会。”一位跨国公司高管的感慨,显示出进博会的“巨大磁力”。正是这样的“磁力”,吸引更多“新朋友”前来。
在进博会,感受最“鲜”生活——
首届进博会后,新西兰纽仕兰鲜奶销量增长26倍。原来需要8天以上才能在中国上架的进口鲜奶,如今仅用72小时就从新西兰农场摆上中国消费者餐桌。这种进入中国市场、深入三四线城市乃至偏远山区的“加速度”,源于中国不断提升通关效率、激活跨境电商的“推动力”。
赞比亚蜂蜜、埃塞俄比亚咖啡……这些充满异域风情的农产品,也将亮相第三届进博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介绍,将有30个最不发达国家参展第三届进博会,展览面积超过4000多平方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有很多企业报名参展。
在进博会,感受最“酷”科技——
跨国药企诺和诺德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周霞萍说,今年进博会期间,诺和诺德的展位面积从去年的500平方米扩大到700平方米。除展示已经在中国上市的14款创新药和9款创新注射装置之外,包括基础胰岛素在内的多项糖尿病全球创新成果也将悉数亮相。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介绍,药品、医疗器械、高端消费品、汽车等行业世界排名前十的知名企业大部分已签约参展,更有数十家企业已连续签约未来三届。
新能源汽车,已经列入很多消费者的“购车清单”。首次参展的力世纪正在同步筹备第四届进博会的参展事宜。力世纪集团主席何敬丰说,希望能通过进博会,展示3D打印汽车、新一代碳化硅双逆变器等“黑科技”,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
在进博会,感受最“IN”潮流——
最“IN”的潮流在哪里?来自中西合璧。创立于1889年、来自法国巴黎的时装品牌——浪凡(Lanvin)将亮相第三届进博会,带来多款首发新品。其中,Bumper运动鞋为中国独家款式,并装饰有“Shanghai 2021”标签。
玩具巨头乐高将在第三届进博会上带来“最有童心”的巨型装置——直径2米的“乐造星球”装置。它由9名乐高模型搭建师耗时242个小时进行拼砌,再经由51个小时安装而成,上面还有来自上海、长沙、石家庄、武汉和郑州等地的100名中国儿童创作的创意小模型,描绘了孩子们对世界的奇思妙想和美好憧憬。
从之前的出国爆买到如今的家门口轻松购,从日常需求到消费升级,对很多中国消费者来说,购买进口商品不再是一件新鲜事,而是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进博会,勾勒未来生活模样。更加美好的生活,正在向你我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