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 Live

13:16 浙江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袁家军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群英荟萃,开完了峰会以后,我们按照大会组委会的议程,今天在这里举办一个专题论坛。本“互联网+”论坛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论坛一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昨天已经顺利举办了,是围绕着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发展,今天下午第二个议题,在这里举办“智能制造与转型升级”。昨天的开幕式上,习主席代表中国政府阐明了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原则和五点倡议,对于我们中国掀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创新和发展展开了一个光明的前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风起云涌,在中国目前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今年国务院做出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一系列的重大部署,发出了“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的号角”,浙江省认真贯彻国家的决策和部署,大力发展信息经济,积极推进“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致力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本次议题立足国际视野,邀请全球领先的从业企业和知名学者共同探讨智能制造的理念和影响,聚焦全球制造业的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交流实践经验,研究探讨思想碰撞,为推动全球合作加快转型升级献计献策。
13:22 袁家军
下面,请允许我介绍本次会议的重要嘉宾,他们是: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主任、浙江省省长李强先生;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念修先生;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先生;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院士; 世界互联网创始人、国际互连网名人堂入选者罗伯特·卡恩先生; 德国互联网创始人,国际互联网名人堂入选者维纳·措恩先生;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先生; 吉利集团董事局董事长李书福先生; 西门子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数字化工厂集团总经理王海斌先生; SAP高级副总裁兼中国研究院院长李瑞成先生; 微软公司资深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贺乐斌先生; 三一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贺东东先生; 中控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施一明先生; 维柴动力首席信息官曹志月女士; 参加本次会议的还有世界互联网大会的部分嘉宾,部分省市经信部门负责人,还有部分工业大市政府及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企业代表。我代表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大会主办方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首先,有请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主任,浙江省省长李强先生发表主旨演讲。
13:35 浙江省人民政府省长李强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昨天上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在这里隆重举行。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的主旨演讲,向全世界传达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也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发展成果将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未来,对于我们浙江来说更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去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一年以来,我们浙江大地上上演了许多精彩的互联网故事,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成为了浙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互联网成了浙江经济的新基因,新亮点。放眼中国,同样如此,一年间“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成了我们国家的国家战略,经济领域当中最活跃,最吸引人,最能让人看到希望的那部分,几乎都是与互联网密不可分。最近,央视黄金时段有一则广告很能引起大家的关注,也很走红,就是格力和京东两位老总以卡通形象互诉“衷情”:“没有互联网,你会明珠黯淡”,“没有先进制造业,你是空中楼阁”,最后两位共同喊出“让我们携手,让世界爱上中国造”。从电视画面来说确实“萌萌哒”。广告的本意我认为并不是讲智能制造,但是它让我们感悟到当今的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是密切相关的,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此,我想到了与智能制造相关的两点感受,借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
13:40 李强
一,世界经济进入弯道,全球制造业竞争升级,被“双向挤压”的中国制造需要寻找新动能。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的格局深刻调整,进入一个整体速度放缓的“弯道”,全球制造业竞争升级,发达国家推动“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发展中国家加快工业化进程,作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的中国面临着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双向挤压”。除了一些高科技的企业,大部分的制造业的老总对经济新常态的最直接感受是:市场突然不领情了,日子并不那么好过。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的有关统计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今年1—10月份全国规上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工业利润负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有的。当然也有一些日子比较好过的,像浙江的海康威视,海尔去年的利润增长就非常快,我想它们一定与互联网有关,他们一定与智能制造有关,等会儿期待张瑞敏的精彩演讲。
13:46 李强
回望即将过去的2015年,有两个经济热点事件与浙江相关联:一是春节期间中国游客去日本抢救马桶盖引起了关注,后来发现产地是杭州,最近又有报道说,研发团队就是3个浙江人,平均年龄35岁。二是今年的“11·11”,阿里的天猫平台一天的交易额高达912亿,再创历史新高。从这两件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不是需求没有了,而是供给端出问题了。当国人在排长队购买苹果新产品、在日本抢购小家电、在新西兰抢奶粉的时候,我相信我们这些无论是在政府部门工作还是在企业工作,与中国制造密切相关的人,脸是发烫的、心是发慌的。工业文明史是一部国家的兴衰史,英国和美国就是在蒸汽机和以电气化为代表的两次工业革命崛起,在全球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今天,中国的机会是什么?我们浙江的机会是什么?我们在分析研究对比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日本再兴战略和新工业法国之后,我的脑海里跳出来三个关键词,第一个词就是“信息经济”,第二个词是“两化融合”,第三个就是“智能制造”。我认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制造为趋势的新工业革命是中国制造摆脱“双向挤压”的战略机遇;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中国工业经济“弯道超车”的最佳路径。在我看来,智能制造体现为互联、集成、数据、智慧,是通过装备智能化、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营销服务网格化的实现,来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从而大幅度提高我们的生产力。
13:49 李强
根据GE的测算,如果中国应用工业互联网,工业企业能大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能耗,他们的测算结果是到2030年可带来3万亿美元左右的经济增量,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去年,省政府把信息经济作为支撑未来发展的万亿级的大产业加以培育和推进,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最近两年来,我们省无论是信息技术产业还是互联网应用都有了喜人的收获。今年前3季度,浙江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新产品的产值率高达50%,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7%,信息服务业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9%,信息经济在整个浙江经济板块当中可谓一马当先。
13:53 李强
我们越来越清晰看到发展信息经济、推进“两化”融合、主攻智能制造,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二、浙江的实践表明,智能制造的中国之路,需要依靠市场力量,集聚高端要素,创新突破方式。与中国制造一样,当前的浙江制造也是既面临工业2.0、工业3.0的“补课”,又要在工业4.0“加课”这样一个双重任务。产业迈向中高端、经济实现弯道超车的任务十分艰巨。对于二产比重仍然占46%的浙江来说,区域经济要迈向中高端,制造业必须迈向中高端;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就必须先打造浙江制造升级版。
13:58 李强
浙江发展智能制造有什么家底和比较优势?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制造大省的基础优势。浙江制造业总体上还是比较发达,工业增加值、出口交货值、总资产等指标均在全国前列,在全国532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浙江省有56种产量位于全国第一;中国制造500强企业当中,浙江占了约1/5。二是互联网基因的放大优势。浙江信息化指数和两化融合指数均居全国前列。我们拥有全国最大的B2B、B2C、C2C交易平台,拥有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华三通信等一批互联网企业和智能制造企业。三是庞大的创业创新群体的优势。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盛产企业家,浙江又是百工之乡,具有专注实业、专注制造的传统。目前,全省注册市场主体多达457万家,也就是说,平均不到12个人就有一家市场主体,它们都是浙江制造创新的最庞大、最活跃的主角。浙江发展智能制造有什么家底和比较优势?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制造大省的基础优势。浙江制造业总体上还是比较发达,工业增加值、出口交货值、总资产等指标均在全国前列,在全国532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浙江省有56种产量位于全国第一;中国制造500强企业当中,浙江占了约1/5。二是互联网基因的放大优势。浙江信息化指数和两化融合指数均居全国前列。我们拥有全国最大的B2B、B2C、C2C交易平台,拥有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华三通信等一批互联网企业和智能制造企业。三是庞大的创业创新群体的优势。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盛产企业家,浙江又是百工之乡,具有专注实业、专注制造的传统。目前,全省注册市场主体多达457万家,也就是说,平均不到12个人就有一家市场主体,它们都是浙江制造创新的最庞大、最活跃的主角。
14:01 李强
那么,浙江如何探索智能制造?我们的做法是遵循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三个词:“取势、明道、优术”。取势,就是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抢抓互联网时代到来的“时间窗口”,依托自身优势抢先发展信息经济;明道,就是把握规律,明晰战略,准确理解“中国制造2025”的精髓,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并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全方位推进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优术,就是提升能力,解决问题,紧紧依靠市场力量、民营力量,强化制度供给和平台创新,加速集聚高端要素,大胆创新突破方式,释放出“传统制造+互联网+创业创新”的叠加优势,力争实现后来居上。
14:05 李强
从浙江的初步探索来看,中国发展智能制造要突出三个问题:一是要依靠市场的力量。互联网让世界变成平的,产品、技术、人才和资本已经在全球流动。技术资源网络化,创新活动生态化的特征非常明显。关键是中国制造企业能不能在全球创新生态网络识别、利用创新要素,主动参与创新并制造价值。现在,浙江已经有一批数字化工厂和智能化工程服务公司。更为关键的是,浙江有千万浙商活跃在全球市场,他们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敢为人先的精神,加速整合创新资源,他们现在或许是智能制造的“蚂蚁雄兵”,但是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成为一个个“森林之王”。
14:07 李强
二是要集聚高端要素。人才是智能制造的关键,只有网络技术、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全球高端人才云集,才能让一个区域、一个省的智能制造突飞猛进。我记得有一本书叫《第二次工业革命》,其中有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创新型人才是最稀缺的资源,他们能够创造出新产品、新服务或新商业模式,正成为市场的主要支配力量。我赞同这个观点,正因为如此,这些年浙江在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上不遗余力,我们以“店小二”作为要求来提升我们的政府服务,以“好山好水好空气”作为目标推进环境整治,努力使浙江成为大家向往的宜居宜业宜创新的地方。
14:12 李强
如今,跨领域、协同化、网络化的创新平台,正在重组传统的制造业创新体系。浙江加快建设高新区、科技城等产业创新平台,还鼓励扶持企业创办重点研究院,建设技术大市场。特别是今年,我们全省上下正式启动建设“梦想小镇”等100个特色小镇,通稿特色产业集聚、文化旅游功能叠加,推动人才创业和产业升级。比如,杭州有一个云栖小镇,阿里巴巴与富士康联手打造了“淘富成真”平台,将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营销平台与设计、研发、供应链管理等优势叠加,利用互联网带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让创客点子与市场需求快速对接。这个小镇开办到现在半年的时间已经支持孵化了200多个创新项目。
14:16 李强
三是要找到撬动点。浙江发展智能制造的撬动点就是“机器换人”。通过装备升级、自动化改造、机器换人,两年来带动工业机器人使用量列全国第一,占全国的15%左右,规上工业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今年1—11月份浙江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3%,占工业投资的比重前所未有的达到了76%。2013年,牛津大学曾经对美国702种工作进行了调查,他们预测未来10年—20年将有47%的员工肯定会被机器人取代,19%的员工有可能被取代。我想不仅是美国,中国同样如此。随着机器人的广泛使用,智能工厂、无人车间的不断涌现,中国必将迎来智能制造的一次新浪潮。我相信,智能制造一定会助力中国经济“弯道超车”。谢谢大家!
14:19 袁家军
“互联网+”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接下来,有请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先生作《实施“互联网+”行动,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精彩演讲
14:2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念修
尊敬的李强省长,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来到美丽的水乡乌镇,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论坛,与在座各位朋友分享交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新体会。这里我谨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对于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于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中国“互联网+”行动的海内外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讲述中国“互联网+”的精彩故事,首先要谈到此时此刻我们身处的这个小镇。乌镇作为一个1992年才修建起通往外界第一座大桥的江南小镇,在融入互联网大潮之前只是一个因连桥成路而小有名气的小镇。但是在成功嫁接互联网基因之后,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发展成为一座智慧小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举办地而引起全球瞩目。
14:27 林念修
乌镇成长崛起的历程,正是中国推进“互联网+”行动成功实践的缩影,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和城市得益于大力推进“互联网+”行动,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变得动力十足,精彩非凡。也正是这些成功的典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全球经济贸易增长持续发力的大背景下,推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是中国实施经济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14:28 林念修
第一,“互联网+”代表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具有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发展更持续的特点。从近年来的实践看,“互联网+”在壮大新兴业态,改造传统产业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信息通讯网络,借助这一平台,近期网民正在开展蓬勃热烈的创新创业活动,迸发出无穷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这些都将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高水平,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
14:28 林念修
第二,“互联网+”是拓宽发展新空间的战略重点。“互联网+”不仅能够扩大有效供给,提升供给能力,而且能够促进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高效耦合和精准对接,加快推动消费升级。互联网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创新不断创造出智能和绿色消费新产品,催生出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等消费新模式,挖掘出巨大的新消费潜能,形成万亿级的消费大市场。
14:29 林念修
第三,“互联网+”是构建产业新体系的战略要求。互联网能够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产业活动,加速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进程。具体到智能制造这一领域,通过“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管理、生产等全环节、全流程的渗透,将大幅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水平,加快构建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组织结构优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14:31 林念修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在中国即将胜利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进入“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时期,中国政府立足发展实际,顺应时代潮流,提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制定出台了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动力转化,推动实现“双中高”的一项重大举措。为做好这项工作,推动“互联网+”持续释放新活力,加快形成新动力,我们将秉持“三个坚持”的理念,务实高效推进“互联网+”行动。
14:33 林念修
一是坚持开放共享。我们将不断地完善有利于推进互联网融合创新的体制机制,积极营造开放包容、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为新业态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和便利。我们真诚地欢迎中外企业积极参与到中国的“互联网+”行动中来,共同开辟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二是坚持融合创新。我们将顺应和引领技术革新方向,加强前沿领域的布局,夯实“互联网+”融合创新的基础,运用互联网思维来推进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改革,优化供给结构创造消费需求,促进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变革,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三是坚持国际合作。我们将强化全球视野和国际思维,推动信息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深化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实现中外企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促进各国人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14:36 林念修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当前,互联网正日益浸润到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放眼未来,“互联网+”未知仍大于已知,发展空间无限。在这个创新浪潮汹涌澎湃、新兴产业方兴未艾的时代,让我们携手共进,砥砺前行,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共绘世界经济蓝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最后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14:36 袁家军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一项重要职能是负责推动“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发展,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今天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陈肇雄副部长给我们带来了“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的主题演讲,下面有请陈部长。
14:40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本届互联网大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凝聚共识,指出了中国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智能制造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要求。实施智能制造离不开工业互联网这一关键基础设施的支撑。“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布局,建设低延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刚才李强省长介绍,如果在中国推广工业互联网,将创造3万亿美元的市场需求。我重点谈谈对于工业互联网的看法。
14:43 陈肇雄
第一,工业互联网是实现智能制造的核心。1、工业互联网是支撑智能制造的关键综合信息基础设施,是将机器、人、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有效连接的网络信息系统,通过对工业数据的全面深度感知、实时动态传输与高级建模分析,形成智能决策与控制,驱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工业互联网可以理解为“网络+数据+安全”,其中网络是基础,数据是核心,安全是保障。以网络连接与协同为支持,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在安全可信的前提下,工业互联网支撑实现单个机器到生产线、车间、工厂乃至整个工业体系的智能决策和动态优化。
14:45 陈肇雄
2、工业互联网也是信息通信技术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是适应信息交互需求从人与人之间拓展到人与物理空间而形成的。工业互联网集成了物联网、移动宽带、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最新创新成果,并与先进制造相关软硬件技术相结合,将信息连接对象由人扩大到有自我感知和执行能力的智能物体,体现了通信、互联网、信息技术等的集成优势,是互联网的演进和发展的新阶段,信息通信技术支撑信息社会发展的新手段。
14:48 陈肇雄
第二,工业互联网推动工业智能化发展,开辟信息通信发展新空间。1、工业互联网支撑工业全流程智能化。工业互联网应用于企业生产,将带来四个方面的变革。一是智能化生产,基于海量数据的建模分析,形成智能决策和动态优化,显著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二是网络化协同,借助网络整合分布于全球的设计、生产、供应链和销售资源,形成众包众创、协同制造等新模式,大幅度降低开发成本,缩短产品上市周期。三是个性化定制,基于互联网用户个性化需求,通过灵活组织设计,制造资源和生产流程,实现低成本、大规模定制。四是服务化转型,通过对产品运行的实时监测,提供远程维护、故障预测、性能改进等一系列服务,实现工业企业服务化转型。
14:50 陈肇雄
2、工业互联网促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工业互联网是工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以工业互联网为载体,实现全球智力资源、制造能力的广泛汇聚,促进从封闭式创新转向开放式创新。从单打独斗转向众智众力,如支撑众包研发、在线协同、云制造等新的发展模式。不仅加速了研发迭代进程,更促进了工业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3、工业互联网拓展信息通信业发展空间。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发展将引导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和服务加快向工业领域延伸和应用。在促进制造业高端发展的同时,带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技术应用和安全能力的全面提升,拓展信息通信业发展的新蓝海。
14:55 陈肇雄
第三,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技术突破和推广应用。发展工业互联网,需要协调各方力量,加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共同制定规范统一的标准体系,推广应用最新的科研成果。下一步要着力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跨领域协同攻关。发展工业互联网,需要加快顶层架构设计,充分发挥互联网、电信、IT和制造业的协同优势,突破网络、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产品制约,形成统一或兼容的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我希望各方面共同研究建立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的可行性,以吸纳各领域的创新主体,共同推动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二是适时组织开展应用示范,工业互联网的普及推广,需要先行者的探索和实践,要加快推进总体架构和技术体系的实际应用测试,突破大范围推广应用的障碍。目前,中外都已经有一些应用示范案例,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企业参与,共同进行跨国家、跨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测试工作,共同探索大范围推广应用的成功模式和做法。
14:57 陈肇雄
三是发挥产业联盟平台作用,工业互联网需要制造、通信、IT和互联网多领域的跨界融合。目前,工信部正在支持相关单位加紧筹建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汇聚产业链各方资源,依托联盟平台,联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快成果应用推广,共同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四是重视开展国际合作对接,工业互联网是国际上共同面对的新生事物,希望各国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间能够建立起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标准规范,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共同开展试验验证,推动工业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加快发展和应用普及。
14:58 陈肇雄
女士们、先生们:当前,经济发展的现实压力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并存,工业互联网在支撑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创造新的生长方式、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希望全球工业、通信业、互联网、IT界的各位朋友,携手合作,共同突破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屏障,共同分享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发展机遇。谢谢各位。
15:01 袁家军
谢谢陈肇雄副部长。互联网作为信息传输的工具,有一个重要的技术支撑就是TCP和IP两个协议。今天,互联网界的传奇人物、TCP协议的发明者,同时又是IP协议的共同发明者罗伯特·卡恩先生来到了我们的演讲现场。下面就有请罗伯特·卡恩先生为我们分享,他今天演讲的题目是《Handle系统、数字对象体系结构和DONA:支撑物联网应用和信息管理的基础设施》,有请。
15:06 罗伯特·卡恩博士
李省长、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我非常高兴今天能够来到这里和大家讲一讲互联网的演变。 先讲一下最初互联网这个项目的目标。首先,就是使得不同的成分能够交互,能够共同地工作。比如说互联网和软件、计算机能够结合在一起。第二,TCP和IP服务协议,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不同的部分能够独立地结合起来。在40年前,我们就实现了这个目标,非常了不起。我们实现了10亿或者1万亿的规模,这个是非常惊人的数字。
15:07 罗伯特·卡恩
我们为什么想要实现互联互通呢?我们是想要获得信息、传播信息,和其他人互动,并且能够通过交换信息使不同的应用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管理是我们最终的目标,但是最初互联网的设计当中并没有这样的能力,因此我们今天有了万维网,这是我们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最近的一个成就。当然万维网是非常有用的,但是我们并没有满足不同信息交互的需求,我们如何使得不同的信息体系能够连接起来,互联网其实就是一个连接的网络体系。我们知道有一些信息体系是由在座的各位完成的。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一些功能,我们需要有不同的信息体系能够相互互动,我们的用户需要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流程才能实现网络的交互性。今天你们当然能够和其他的机器连接起来,我们也需要在信息的管理方面保障安全,我们不仅仅要提供相应的信息,还要保护信息。比如说一些金融界的信息或者政府的信息,可能并不想公诸于众,或者商业机密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保护,因此这个方面信息安全是很重要的。
15:09 罗伯特·卡恩
独立性,我们管理的技术应该是独立的,我们能够广泛应用的这些技术能够实现独立性,可以有100万、1000万甚至1亿人使用,100年技术的发展可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程度了,但是我们同样还是希望能够实现交互性,能够实现高度的互动和融合。我们知道在几年时间之内有一些信息获取的渠道可能已经不再适用了,比如说过了100年以后,那些政府信息或者疾病历史的信息我们都需要那些信息能够被获取。因此我们的技术应该是具有连续性的,政府也需要进行管理。就像今天的互联网一样,现在IP地址其实就是一个政府管理的方面,我们不能让私人去创建自己的IP地址,我们需要由政府来管理,我们需要确保获得信息的能力是一直存在的。
15:11 罗伯特·卡恩
我们一个主要的符合公共利益的方法,所谓的数字目标框架。指的是什么呢?如果我们想要获得信息,我们就要实现这个信息流动的无缝衔接,这个数字目标有一个独特的、持续的可以识别的东西,因此这个数字目标的结构就是指拥有一系列的可以识别的东西。比如说一些IP地址,这些组织有相应的代码,我们对这些目标也会有一个名录。比如说今天我们可以获得信息,可能在未来会有更多,因此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有一系列的信息库。建立这样一个名录就是很有帮助的,在今天可能有成千上万的信息,我们需要一个全球性的登记体系,将这些数字目标登记在录,我们需要有一个数据库来储存这些数据信息。如果有了这样一个标志物,在未来通过这个标志物就能够获得相应的数字目标,这个注册系统有能够储存这些标记物的大数据,这样在未来也能够获得这样的标记物的信息。我们希望的就是互联网在未来能够获得比现在更大的能量和作用。
15:13 罗伯特·卡恩
接下来我再讲一下目标物的清算体系,从目标物到最终获得信息的过程是分好几步的。第一步,你必须要找到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的名录,这些可能是储存在本地的服务器当中,你需要在名录当中搜索相应标记物的信息。比如说有一个软件,你可以通过这个软件知道向谁去获取这样的记录,这些记录都是保密的,都是非常安全的。我们也需要建立一个全球处理的登记体系,比如说在中国手机用户的数据很多,我们如何来使用这样一个全球登记体系呢?这个体系可以由出版界、媒体、电视等等来使用这样一个记录体系,但是这个体系和过去传统计算机所使用的体系是不同的。因此如果未来的人想要通过这个体系来获取相关的信息,也能够做到这样。现在我们有了更多的合作,现在很多的政府也和个人展开了更多的合作,因此现在我们在经济方面也面临相应的挑战,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他们想要加入这样一个工作当中。
15:16 罗伯特·卡恩
接下来我想讲一讲DONA技术。DONA技术是我们在2014年1月在日内瓦的时候建立的非政府组织,我们是为全球处理登记体系建立一个管理的机制,当时2010年上海世博会,我们已经实现了由多方来控制这样一个全球管理登记体系的机制,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有相关的,比如说在中国的一些数字机构、产权管理机构已经参与进来,很多的中国机构都对此表示有兴趣。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协议,使得全球的政府部门都能够加入进来。我们也建立一个多向初步性的管理体系,叫MPA,中国政府对它表示非常感兴趣,还有中国的公司也一直为中国政府服务,他们也有望在2016年签署这样一个MPA协议。我们这个组织DONA基金会也是其中之一,还有在欧洲也有一个协会组织加入进来。第四个组织是从明年开始的关于全球范围内技术行业的基金会。我们下一个目标就是在2017年底在全球建立12个地理分散的MPA,一旦我们能够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能够建立基于全球的MPA。因此并不仅仅是某一个公司或者某一方说了算,而是多方参与。最后国际电信联盟也能够参与进来,他们能够以本地化的方式来支持联合国和联合国授权的一些行动,而且MPA也能够为公众服务。
15:19 罗伯特·卡恩
DONA基金会是一个技术性的组织,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关于使用技术的政策方面的内容,因此如果你是一个MPA,这并不意味着你就能够自动加入全球处理体系当中,我们还有安全方面的考虑,DONA基金会也会制定一些实验性的项目,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我们希望从一些基金会获得一些资金。我们现在有8位董事会成员,我是董事会主席,我们现在有一位董事会成员是中国人,今天也在场,他也工作非常出色,帮助我们制定各方面的政策来发展我们的组织。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我们在过去20年当中都在管理这个系统,这是一个非常广泛的社区,我们认为这在商业领域有很大的潜力,在我们看来我们的这个组织是解决物联网问题很好的渠道,因为光靠把东西连起来还不够,还要知道感兴趣的东西的相关信息才行。比如一些探测器,可以探测你感兴趣的信息,比如说天气、温度等,这些信息应该要储存起来。不用说实时地传到网络当中,物联网其实是各种要处理信息的网络集合,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在这个方面必然我们就要有很好的安保措施才行,这方面我们可以有很好的策略可以采取。首先我们要有共同的可操作性,要把这个融入到物联网当中才可以,不能说这个东西和那个东西系统不一样,这样不行。如果我们有一个可能把各个系统一起纳入到一个体系之下的话,这样会比较好,因此我鼓励大家要在这个方面开动脑筋,看看怎样来管理信息,包括那些通过物联网产生的信息,我们的DONA基金会给大家提供一个稳定的框架,从而满足很多人的关切。也就是说怎样提供一个管理架构,提供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管理架构,不仅是政府、业界、学界等等方面都是可以接受的这么一个架构,我期待着大家来加入我们一起工作。中国有很多人士都非常活跃,我也期待着和他们在未来展开更好的互动。谢谢。
15:22 袁家军
谢谢罗伯特·卡恩博士。下一位演讲者是中国家电制造业的明星企业,也是全球白色家电的第一品牌,海尔集团。在互联网时代,海尔集团如何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来打造新的创新体系,建立自己的企业生态圈,下面就有请海尔集团张瑞敏先生为我们分享海尔的经验,谢谢。
15:24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会议。 第一,对于互联网的认识。互联网企业的认识,现在世界上没有一个对互联网企业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什么叫互联网企业。但是从我们自己的探索当中体会到,互联网企业首先是能够融入互联网的企业,而不是仅仅将一些互联网技术应用的企业。比如说大数据、智能制造,这个是必要条件,但并非是充分条件。我个人认为,企业应该成为互联网的一个节点,什么意思呢?打个比方,把企业比作一个电脑,这个电脑如果连入互联网就无所不能,如果脱离互联网可能一事无成。我们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各种资源,可以开放自己,你可以和互联网一起成长。
15:29 张瑞敏
第二,对互联网转型的认识。怎么样从传统企业转型为互联网企业。我个人觉得首先解决一个问题,三个字,零距离。互联网时代的企业一定与市场与用户零距离,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有一句话,他说互联网消除了距离,这是它最大的影响。卡恩博士刚才也讲了,互联网是把不同的信息体系联通,那不就是零距离吗?也就是没有互联网,我们做不到这一点,有了互联网,我们就充分利用这点。传统企业如果和市场做到零距离,首先要解决什么呢?解决和用户之间的零距离。所以我们自己探索转型差不多10年时间,我们05年提出来人单合一,把员工和用户连在一起,到今天10多年时间。我现在的体会,至少有三个用户的联系。
15:30 张瑞敏
第一,顾客和用户。第二,员工和用户。第三,互联工厂和用户。顾客和用户,传统企业不认识用户,只认识顾客。我生产出来的产品,只要有人要就可以,至于谁和我联系呢?不知道。所以国外一个非常著名的经济学家说,过去顾客是匿名的,用户是有名的。我生产出很多产品,打广告,有人买了就可以了,顾客就是交易的终点,交易完了就没事了,人和钱的交易。但是用户是用户体验的一个节点,它可以参与你的设计,可以参与你的制造,可以参与你的销售,可以参与你下一轮的迭代。所以用户和顾客是截然不同的。比如说海尔现在做的,曾经做过一个智慧烤箱,过去卖出去就可以了,但是现在很多用户研究怎么样烤出更好的食品,由此带来食材的供应商,这个变成了从原来只卖一个产品变成一个生态圈。这个颠覆了传统经济的定律,传统的经济定律是边际效应递减,每一台产品的收益一定是越来越下降,由此企业才会不断扩大规模。但是现在边际成本可以趋向零,所以现在不一样了。
15:30 张瑞敏
另外还有员工和用户的关系,员工原来和用户没有关系,员工在企业里就是执行者。现在要和用户联系在一起。现在我们就把企业中间管理的1万人都去掉了,员工直接和用户联系。我们有3个85后的年轻人,他们自己发现市场有一个商机,游戏笔记本,现在他们三个人自己成立一个创业团队,不需要请示,资源是在市场上的,最后经过了几个月时间,现在已经成为游戏笔记本这个行业里的第一位。但是同时他又招来很多其他的资源,现在吸引风投来投资。如果像过去一定要报批才能创业,现在他自己就可以创业,但是他利用互联网,包括资金也是众筹,没有人给他下达什么指令,他们就做起来了。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改变的就是薪酬,过去的薪酬一定是企业付给他,现在企业给他断奶,企业不付工资了,工资从市场上得到。我们有的团队没有工资之后自己从家里拿出20万,当然后面一定要做起来还给他。这是员工和用户的关系。第三个是互联工厂和用户的关系,工业4.0就是要有互联工厂,互联工厂不等于机器换人,也不等于自动化。如果自动化很高,原来一天干1万,现在一天干2万,卖给谁不知道,那还不如原来。
15:31 张瑞敏
互联工厂的最重要的是第一,能不能连上用户,但是用户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你怎么样把用户的意见整合起来,这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当然我们试验的有些不错,给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定制之后,在他的手机上显示,全过程显示,用户就非常高兴,这是满足个人需求的。第二点,产品出厂之后还要和用户连在一起,我们是做电器的,现在我们要改变,变成网器,如果你买了一个电器回去插上电就能工作,那今天必须要上网,如果不能上网就没有必要。现在如果是一个网器,所有的产品肯定是三种件。第一,物理件。第二,智能件,包括里面的芯片。第三,连接件。能不能将来出厂之后人机对话,这是我们现在要做的。工业4.0不是这么简单的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和用户连在一起。
15:32 张瑞敏
最后我想说一下其实现在我们做的工业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实际上我们现在和全世界其他所有的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这是很大的挑战,也是很好的机遇。我上个月在奥地利维也纳做了一个演讲,这个会议只邀请了我一个中国企业,我讲了这段之后,当然讲得更多一些,完了之后引起非常大的反响。他们纷纷认为企业的互联网时代应该这么转化,问题是张瑞敏说的这些太超前太激进了,如果都这么做,企业遵循什么呢?原因就在一个,传统时代的企业,商学院的教学只有一条,线性管理。但是现在互联网时代,一定是非线性管理,这就是最大的问题。让每一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像德鲁克说的,21世纪就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是自己的CEO,我觉得还是很高兴的,因为过去我们到国外去,我们是请教人,中国企业过去没有自己的管理理论,我们的方向是对的,今年哈佛商学院把海尔做成一个案例,题目就是“海尔与用户零距离”,今年成为哈佛商学院里面最受师生欢迎的案例之一,所以我觉得我们能不能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开创一个管理的新领域,引领这种管理的新的潮流。当然问题还很多,困难还很多,我们相信可以通过逐步试错来解决它。就像古代一位哲人所说的,只要找对了路,就不怕路远。 谢谢。
15:34 袁家军
谢谢张总。国内汽车领域也有一个非常神奇的企业家,在1994年决定开始造汽车,16年以后用了18亿美元收购了瑞典的沃尔沃汽车,这就是我们浙江的企业吉利汽车。下面有请吉利集团的董事长李书福先生为我们来讲解《车联网引导汽车发展方向》。
15:37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尊敬的李强省长,尊敬的林念修副主任,尊敬的陈肇雄副部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还有各位同行、各位伙伴:非常有高兴有这个机会安排我做一个演讲。 向各位汇报一下吉利集团在车联网和智能汽车这一前沿领域所做的探索和努力。习主席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这一方针指引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互联网+”、“双创”和“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在为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和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15:39 李书福
汽车工业正进入智能时代,进入企业与互联网融合的一个新的阶段,汽车正在通过智能互联和智能驾驶技术,要解放人的手脚,能够理解人的言行。车联网、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是智能互联汽车的三大技术,自动驾驶这就是融合的一个方向,这个趋势会引发一系列的变革,包括生活方式、IT通讯技术、基础设施、人类文化和社会进程等一系列的变化。汽车的产品形态也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工业制造4.0和个性化定制这个当然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商业模式的变化已经从电商维修、汽车金融、二手车人才培养等等各个不同领域开始变化,逐渐延伸到供应链前端的设计、研发和制造。
15:41 李书福
基于对未来互联趋势和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吉利控股集团以沃尔沃汽车公司作为一个龙头,制定了全面的智能互联战略,技术路线和产品规划,紧紧把握电气化、轻量化和智能化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力争把吉利控股集团打造成全球前十大汽车工业集团。 我们下面有汽车公司,沃尔沃在科技创新上面走在世界前列,沃尔沃被誉为全世界最安全的汽车,它发明了几乎汽车所有的安全技术,包括大家每天要用的汽车安全带、安全玻璃、安全座椅以及城市自动防撞系统等几乎所有汽车安全技术。除此之外,沃尔沃在汽车内部的空气质量和一些生命健康、新能源、智能互联和自动驾驶等领域投入巨大的资金进行研发,领先行业十多年。沃尔沃在汽车内部的空气质量从PM0.1就开始过滤,车里边的材质和空气质量都要达到婴儿级别的标准。已经上市的XC90开启了全球高度自动驾驶汽车的新时代,并且把独具魅力的北欧设计和北欧豪华风格呈现给全世界,在全球得到了广泛认同。
15:42 李书福
我认为智能互联汽车必须具备五大核心元素,第一是家庭体验。原来开车要方向盘、油门刹车,以后可以用,也可以不用。第二个就是智能驾驶,智能安全。还有就是人机交互,依托车子和万物进行相联,第五智能驾驶,沃尔沃在主流车型上配备了智能车载交互系统,包括互联、服务、娱乐、导航、控制五大功能,目的就是要打造基于车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智能城市交通生态系统,在全新的XC90和全新的S90上面这个安全系统已经迭代到第三代,真正进入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相互交换。现在每一辆沃尔沃车的头顶上空都有沃尔沃的云为司机保驾护航,而且沃尔沃是极少数通过在线远程数据交互,实现数据和服务的实时更新。
15:43 李书福
车联网不仅仅是车与移动设备,比方说手机的连接,更重要是车与车,与基础设施的连接。智能互联汽车绝不是把手机功能集成到汽车上,沃尔沃汽车希望与伙伴们一起打造开放的智能互联汽车生态,沃尔沃是全球率先与苹果、安卓系统等合作,把苹果以及安卓接入中控大屏,沃尔沃还与微软开展虚拟现实的技术合作,其他的合作伙伴包括中国的百度,还有北欧的爱立信、中国的联通、高德等很多互联网公司进行合作,每年在柏林举办的车载人机交互概念以及系统大会,堪称是全球车联网领域的奥斯卡,今年沃尔沃一举夺得了冠军,荣获最具创新性人机交互界面系统大奖。在人工智能方面,沃尔沃XC90装了270多台微型计算机,运算能力相当于美国宇航局的航天飞机,依靠高度智慧能力,XC90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能够自动的侦探到行人、动物、自行车,避免碰撞发生。关键时刻,可以采取自动刹车。
15:44 李书福
在自动驾驶技术,理念和实践方面,沃尔沃全面领先行业,十年前就成立了全球首个自动驾驶汽车研究小组,2015年3月26号沃尔沃在北京西六环成功进行了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中国国家交通部现在也正和沃尔沃进行讨论,在中国进行自动驾驶方面技术的研究合作。目前,一些互联网公司也在做一些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他们与汽车公司的区别是什么呢?很多人都在关心这个问题,我们的自动驾驶汽车可以给司机两个选择,一个就是可以无人驾驶,一个是可以人工驾驶,就是可以选的,这个互联网公司搞的就是无人驾驶,他不能人工驾驶,这个跟盈利模式有关系。因为互联网公司的话主要是靠线上盈利,而汽车公司是靠卖车来赚钱。所以,技术路线是一样的,只是说这个市场定位不同。
15:45 李书福
沃尔沃已经将自动驾驶从实验阶段推到了量产阶段,XC90就是全球首部带有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的汽车,开启了智能互联汽车新时代的一个序幕。今年3月上市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在美国、德国、日本确实供不应求。2015年销售8万辆。沃尔沃XC90在全球第一款通过空间设计、新材料使用和殿堂级音响识别的应用,把汽车变成了一个移动的音乐厅。12月2号沃尔沃公布了最新科技进展,在全新的S90轿车上面已经实现了时速130公里之内都能实现自动驾驶,把全球汽车智能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沃尔沃CEO在美国华盛顿宣布对于汽车在自动驾驶过程当中所产生的交通事故,沃尔沃公司将负全部责任。之后,奔驰、宝马、奥迪也纷纷宣布对自动驾驶汽车造成的交通事故承担责任。智能互联是中国政府和汽车产业界面临的一次新的历史机遇,根据在瑞典进行的大型的实际路况测试,这个经验我们在这个地方呼吁中国政府要及早动手,从以下五个方面做一些准备:
15:47 李书福
第一,要政府主导,成立自动驾驶和智能互联相关的项目组,制定中国车联网和智能互联汽车的发展战略,技术路线以及具体的时间节点。 第二,标准的制定。如车联网和自动驾驶的安全标准,云服务规划、数据安全和V2X通讯协议并与国际组织和相关的标准进行对接。 第三,要立法和产业政策,尤其在交通、执法、保险、责任、黑客等方面,根据现在的交通法规,这是违反法规的。 第四,产学研的合作。建立测试基地。 第五,城市规划包括基础设施的改造,智能交通规划,智慧城市规划等等。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车联网和智能互联汽车正在引发人类交通和社会发展的一场巨大变革,我们从事汽车行业的人希望能与在座的各位加强融合,实现共赢,共同促进中国和全球汽车工业的变革,为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谢谢大家!
15:51 袁家军
谈到智能制造,大家都会想到一个很重要的词汇就是工业4.0,德国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西门子公司作为工业4.0重要的参与者,今天西门子有限公司的高级副总裁、数字化工厂集团的总经理王海斌先生也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下面就有请王海斌先生为我们作题为《数字化生产和智能制造的主题演讲》。
15:54 西门子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数字化工厂集团总经理王海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我想在这里跟大家谈一谈关于数字化生产和智能制造方面西门子的一些思索和实践。首先,我在上台之前注意到今天的大会有一个主题叫做“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确,我们处在这样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给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也有一些挑战,这些挑战是什么?我们以汽车行业为例来看一看,在过去开发一个成熟的车型可能开发周期是8年,现在这个时间已经大大的缩短了,一台成功车从第一个idea到开发成功上市只要三年,这个车本身可能6—8年就会完成它的生命周期,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今天我们的车厂提供给用户的选择比三四十年前,已经不能够同日而语了。我们可以想像这些制造业,工厂里面的柔性生产跟过去相比经历了多么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我们到很多制造业的工厂去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生产线上面,在生产着不同型号的产品,我们又可以联想到背后的这些物流,这些跟供应商的互动将带来什么样的挑战。
15:56 王海滨
总结来讲,在现在互联互通的互联网时代,对于制造业的挑战是什么呢?我们总结四个字叫做多、快、好、省,制造业需要大规模的定制来生产多样化的符合个性化需求的产品,需要大大地加快它的产品研发到制造、上市的周期。需要比过去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质量水平,质量管控的手段,然后还要降低各生产要素的效率,这是我们制造业在当前的新时代所面临的挑战。 怎么样来应对这些挑战?如果应对不好的话,可能一个曾经为某一个公司带来竞争优势的产品或者商业模式,或者是在过去拥有的历史地位瞬间可能就不存在了。
15:58 王海滨
解决之道是什么呢?在持续创新的世界里头,制造业的企业如何能够保持它的竞争优势呢?答案之一,的确就是今天说的智能制造。传统制造业要完成它的转型升级,转型升级的方向就是迈向智能制造,而迈向智能制造的目的就是实现多、快、好、省。具体的路径怎么做?中国政府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在“中国制造2025”的框架下我们注意到智能工厂的标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这个标准体系之下,和西门子的数字化工厂,数字化企业的技术路线图也是同出一辙。这个技术路线图是怎样的呢?我们把它形象地比喻成这个齿轮箱的模型。具体来看在这个制造业里头我们可以看到它从事产品研发的部门,当然也能看到制造的现场,还有制造环节、排产、质量、先进制造管理等等方面的流程。现在的制造业很多的情形下这三个环节并不是那么好地互通互联的,我们到制造业企业里头还是能够看到很多的信息孤岛。智能制造一个标志性的台阶要迈上去的,就是把制造企业从研发到生产管理,这些流程要打通,为此我们企业需要一个共享的数据平台。
16:03 王海滨
最终,一个智能制造的企业的工作模式会是什么样子呢?形象来讲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模式。就是我们的企业会形成企业的大数据,数据来源于产品本身的研发流程,也来自生产的过程,也来自质量管控的很多数据,还有供应商和客户的这些数据,这些数据需要在物联网的支持下,在先进传感器技术的支撑下,在工业软件技术的支撑下互相的互动起来,背后互动的计算模型体现了智能制造的“智能”两个字,这是西门子所理解的智能制造的明天。当然这个明天我们已经有90%的产品或者解决方案可以交付,西门子自己也有一个数字化企业或者数字化工厂的模范工厂,比如说西门子德国工厂,以及在中国的成都工厂,在德国工厂我们生产超过1000种不同的产品,每天有5000万个制造过程的数据被处理和被记录,然后我们的质量达到12个DPM,相当于99.9988的可靠性,这个工厂在过去并没有大规模的扩建新厂房,但是在过去三十年里头满足了业务增长十几倍,然后客户增长翻几倍的这种增长,这背后的动因就是智能制造,希望这些信息对“中国制造2025”,以及我们业界的同行有所帮助。 谢谢大家!
16:05 袁家军
在众多的企业当中有一批非常优秀的制造企业,三一集团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顶尖级的企业之一,也是世界大型装备制造业的前五强,今天我们请到了三一集团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贺东东先生为我们作精彩的演讲,有请。
16:06 三一集团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贺东东
尊敬的李省长、林主任:非常感谢大会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汇报三一重工在工业物联网和大数据驱动智能制造方面我们做的一些工作。 三一,我这里不多做汇报了。其实我们目前三一碰到的问题就是在过去20年是高速的增长,超过50%的年增长,近两年碰到国内市场的下滑,这是第一个。第二点,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全球化的过程当中,我们现在海外销售已经超过了1/3,而且目前还在以30%的速度成长,所以国内市场的下滑以及怎么样做一个全球化的公司,这是对我们主要的一个挑战。
16:08 贺东东
我们有很好的创新能力,在产品研发方面我们有很强的创新意识,所以在过去的20年支撑了三一高速的增长。但是往后我想我们智能制造这是一个主要的支撑点,也是未来主要的一个核心竞争力。我们实施的策略可以理解是三句话,第一是基于流程的业务变革,二是基于数据的智能制造,三是基于用户的模式创新。为什么要提流程再造以及业务变革?实际上中国的制造企业体量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内部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链的管理,如果现在还是一个智能化的结构,没有把它打造成一个以市场和客户驱动的内部的这么一个流程性组织的话,是很难去适应外部互联网的变化,或者即使上了网,内部的整个系统还是没有按照互联网逻辑去做事的一个结构,那么是很难实现真正转型的,这是要特别强调的。当然最终的出口是是基于我们的数据,做智能制造最后的出口是给用户创造价值,这是我们的一个逻辑。
16:10 贺东东
目前初步打造了一个三一云+端,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平台。没有一家国外企业愿意把控制系统开放给三一,而且也买不到现成的解决方案,或者说解决方案太贵,所以我们开发了自己的底层控制系统,到现在形成了我们今天有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也就是说所有设备的底层控制的硬件和软件是自己做的,能够实现双向的交互,也能够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这是一个最基础的工作。我们就把它联网,现在三一有20万台设备实时运营数据在我们的平台上跑,有了数据以后自然就可以做更多的应用,给客户带来价值,这个是我们目前打造的的一个我们叫云+端的初步结构。
16:12 贺东东
从应用场景来讲,基于一个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平台我们作为一个制造业企业,在三个方向,就是智能产品、智能制造以及智能的服务,在这三个产品上面我们做一些延伸应用,我这里就不多说。从智能产品刚才已经讲过了,由于我们已经有底层自己嵌入式的芯片,硬件和软件,所以实现了产品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数字化的影像,是大家讲工业4.0CPS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如果手机是模拟机的话,不是数字很难被存储和优化,所以你的设备、机器首先应该有一个数字的影像,也就是说用很多的数据来代表它这个物理的机器的整个运行状态和它的参数,这是第一个事情。第二个,智能系统。有了这些基础的参数和数据以后,就会建一个平台,我们有20万台设备这么一个平台在上面可以做很多的控制、优化和智能决策等等。还有一个智能制造系统,我们有一个数字化的车间,要解决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处在一个经典的离散型制造,一年上百亿的销售可能只有几千台销售达到的。要在一个流水线上去组装完全不同的主机产品怎么做到高度柔性的生产?这个是我们的数字化车间目前能够做多的一点,目前能够做到样板工厂,这是工信部的一个数字化车间的一个样板。另外一个就是智能的服务。因为我的设备全部联网以后我们的故障诊断、客户配件采购、智能派工等等这样,整个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就形成了这么一个能力,这也就是为什么三一能够在业界长期保持服务第一的这么一个品牌的基础。
16:13 贺东东
我们的设备可以做远程故障的诊断,这个就在很多行业现在大家都看到一些案例,三一在七年之前就开始做了,那个时候不知道互联网的概念也不知道大数据的概念,当时基于非常朴素的一个追求,就是我们要给客户最好的服务,我们的设备要能够有非常高的可靠性,最好能够做故障的预诊断,然后更快去做这个服务的反应等等。目前,我们应该积累到七年的时间,几十万台数据了,有了一点大数据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以后我们现在加上大数据的一些应用工具,就可以做非常多的决策辅助。形成了一个从点到线到面的一些各方面的应用,包括辅助设计,辅助研发的创新以及我们服务模式的创新,我们全产业链的优化等等。
16:14 贺东东
到今天为止,我们只是在量化融合,在信息化的应用上面我们初步的实现了云和端的架构。下一步的展望,我们是这样,一个中心,两项基础和两项突破,以用户为中心,驱动整个制造生态的变革。两项基础,第一个就是数字影像,其实工业4.0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就是要把我们所有的设备、物料、运营过程的数据要采集起来,变成数字化的影像,这项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也就是要把模拟手机现在至少变成一个数字化的手机,这是第一步。第二步需要一个大数据的平台,如今的制造业企业如果自己的大数据平台还没有建立的话,不能对你的制造过程的数据、经营数据和市场客户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的话,这个应该一定会是落后的。两个突破,一个是以智能产品为载体,以开放式的应用打造一个工业大数据的PASS??平台,作为制造业的企业来讲,我们的产品,硬件产品就是你的一个载体,就像手机一样的,因为你的产品是是你的客户直接使用在上面工作和运营的一个平台,如果看成是一个应用平台的话,视野就很开阔了,基于这么一个平台,打造一个云平台做应用的服务,这样会极大的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也会极大的提升客户的价值。
16:15 贺东东
第二个突破要以用户为价值,打通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衔接的部分,真正实现用户驱动制造,由用户来驱动整个制造生态的新模式。我上次参加一个电子商务的会议,在杭州。有一个数据,现在B2C的消费领域的电子商务已经是27000亿的规模,但是B2B的电子商务规模才230多亿,也就是说是1%的水平。为什么呢?现在的互联网应用止步于B这一端,也就是说B到C这一端,产品出来以后怎么样快速销售,怎么样快速物流,怎么样让客户有一个海量的基于产成品的选择,目前已经达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但是从B往后,怎么把客户的需求,个性化的需求要能够研发出来,能够制造出来,能够送到他的手上,这一端还是一个黑箱,才刚刚开始。也就是说,物联网现在还是一个黑箱,互联网已经非常发达,我们怎么样把物联网和互联网能够联通起来,真正让消费者和背后的整个制造生态,能够驱动背后的制造生态,我想这是未来一个很大的革命。
16:17 贺东东
我们基于这被一个理解的话,三一初步提出了一个“工业4.0嵌入式解决方案”,还是基于嵌入到设备终端的嵌入系统作为一个基础,逐渐往上一层层提升由单个产品到整个生态系的打造,我汇报一下,这是产品硬件本身,刚才很多人提到中国消费者到日本去买马桶圈,日本的福岛核危机通过外交渠道向三一重工求援,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随着消费互联网的越来越发展,信息越来越透明,物流越来越发达,在全球范围之内形成一个什么呢?叫做优秀产品的“马太效应”,产品优不优秀在互联网销售背景之下一定会强化这个趋势,在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作为制造业要在信息非常透明在全球非常容易送达的情况下面,我们要创造出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有了这个产品中国的消费者会买到日本买马桶圈,也会有日本政府向中国企业求援,请求中国的设备支持他的救灾。所以从产品硬件本身我们谈工业4.0、互联网大数据一定不要忘了,产品本身的质量、可靠性、性价比、工业设计还是有非常大的空间和红利。作为一个制造企业不能忘了安身立命这一点,这也是互联网企业不能帮我们制造业解决的一个问题,所以这是底层的硬件。
16:19 贺东东
再往上我们提出叫“软件即产品”,也就是说有了这个硬件以后,其实现在更多的一些产品功能,产品的应用可以靠软件来解决。再往上就是“平台即服务”,基于大数据分析,把单个设备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升你的大脑。最后就是“使用即价值”基于使用的消费模式应该会颠覆卖主机、卖设备的这么一种非常简单的交易方式,这个是我们的理解。 未来的方向,刚才讲到智能的设备、云平台以及我们最终还有跨行业的应用等等。 最后,所有这些事情我们都会需要很多的钱,很多的资源,包括数字化也好,智能化也好,包括做云平台也好。最后我们的理解就是,第一聚焦。完全聚焦在用户的洞察以及在设备使用和制造业机器的数据上面去提升你的洞察能力,另外就是要打造极致的产品和服务,最后是提高整个生态的效力。 最后讲一点,这是我拿的一个数据,现在连上互联网的人将来到2020年会达到50亿,但是连入物联网的设备终端会达到250亿到500亿,大家可以想像下一个风口在哪里,一定来自智能制造,所以我们制造业的同仁大家加油,谢谢!
16:20 主持人
谢谢贺总,今天主题演讲环节的最后一位嘉宾是来自于潍柴动力。潍柴动力是中国汽车和装备制造业的领军企业,在“互联网+”领域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下面,我们有请潍柴动力的首席信息官曹志月女士做《潍柴“互联网+”智能制造应用实践的应验》。
16:24 潍柴动力首席信息官曹志月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潍柴集团是解放前就已经成立的传统的装备制造企业,现在面已经扩展到了整个动力总成、重型卡车、客车、整车整机等等业务规模。今年海外销售收入达到三分之一,目前面临国内整体新常态下发展的压力,在这样一种环境形势下,我们整个全球的产业布局如何借助互联网智能制造持续推进行业在重型装备行业的发展。
16:24 曹志月
我们前几年一直在规划,如何在新时期、新环境下实现企业战略,为用户创造更大价值。14年参加两化融合体系建设,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和各行业的专家学者去沟通,在重型装备行业如何发展,从我们自身去理解,核心任务是首先流程打通、业务打通,我们是以6+N+X的平台支撑我们企业从研发、供应链、销售、服务到管理到基础业务的支撑几个平台。从企业内部,不仅是一二三级流程,而是到五六级流程的全面流通和集成,这是任何一个做智能制造包括工业4.0的方向,这一定是一个基础。其实在中国从我们了解到的来说,做到在4G、5G流程的全贯通和集成,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
16:24 曹志月
下面汇报一下全集团产业链发展上下游过程当中是如何推进的,首先在智能产品方面这个将来是真正走向工业4.0智能制造的核心,首先传统的重型装备一定要实现智能化,就像刚才三一讲到的这些。自身的产品是一个远程可以采集、分析、控制、优化的一个产品,这就是我们自主ECU的研发过程以及全球各地协同研发。在国际上的不同时区不同地域,大家协同的研发流程,可以实现任务的分派、产品的协同研发,缩短交付周期。这是一个全球的协发流程支撑下,我们为巡航舰研发周期大大缩短,而且知识的积累。另外在大规模智能制造部分,我们生产线上前几年大规模高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很多重型装备企业都已经引入了国际上很多先进的智能装备,这些智能装备的联网化、远程智能的控制支撑生产,以及与智能制造端、系统控制端两端的衔接集成是智能制造的基础,有这样的基础才能支撑用户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目前我们在总部的三个工厂已经能实现4000—5000个产品不同型号的混流柔性生产,而且每天还有新的产品型号需求在生产。而在这样一个支撑越来越广泛的个性化定制的过程当中,交付率有了很大提升,而且在线时间、生产节拍等等成本的下降、故障率的下降都有了明显地指标提升。
16:25 曹志月
再就是如何依托智能产品,如何进一步为用户服务提供效率指标的改善,这也是在费用的降低上和服务周期时间的缩短和满意度的提升上。依托智能产品,可以进一步远程实时地获取产品的运行状况,而且这些运行状况可以指导我们新产品的设计以及新产品的改造和优化,提前预警维修服务。过去我们很多产品都是出了问题用户才找到我们,我们总结市场上对用户的理解基础生产产品,现在有发动机实时运转数据,提前感知用户的需求,在产品设计优化阶段不是用户直接提给我们,也不是我们从用户那里了解到,而是从产品的运行状态当中可以提取获取感知运用到产品的改进和新产品的设计当中。另外就是在服务型制造过程当中一些跨界的合作,依托于智能产品,我们将来在银行、保险等等各行各业的跨界合作会为用户带来更大的价值。
16:27 曹志月
最终以客户为中心的端到端集成上,要持续在品质、成本、技术三个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上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要做的工作还是非常多,希望我们能和各界的朋友一起努力。相信我们制造业在智能化推进的过程当中一定会给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带来更多精采。 谢谢大家。
16:32 袁家军
这个阶段9位嘉宾的精采分享到此结束,9位嘉宾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有的从国家战略,有的从区域的发展,有的从企业自身的实践,还有的从技术本身的发展,谈了在互联网时代如何顺应互联网发展的趋势,顺应我们制造业发展的趋势,来推进制造业的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分享了他们深入的思考和鲜活的经验。在此,我们提议为9位嘉宾的精采演讲再次表示衷心地感谢。 下面进入开放式对话环节,这个环节请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先生来主持。
16:33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好,我简单介绍一下参加开放式对话的嘉宾的,第一位是曹淑敏女士,中国信息通信院的院长,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委员,中国互联网协会的副理事长,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的副理事长,中国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联盟的理事长,第五代移动通信5G推进组的组长。下面有请曹淑敏女士上台。 第二位是维纳·措恩,德国波斯坦大学教授,由他本人发出了德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被誉为德国互联网之父。2013年国际互联网名人堂的入选者,维纳·措恩教授持续关注中国互联网事业,曾经协助中国合作伙伴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并在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注册.CN的域名回到中国等历史事件里提供了无私的帮助,被中国网民亲切地称为互联网时代的白求恩。
16:34 邬贺铨
第三位是贺乐赋先生,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全面负责制定和实施微软在大众化地区的业务运营及总体战略,充分优化整合和利用微软在大中华区的业务投资,曾经主管微软欧洲、中东地区的合作伙伴部门,并担任微软合作伙伴事业部西欧区的总经理。 第四位是李瑞成博士,李博士负责SAP人力资本全球研发工作,领导了8个国家的产品研发和生产团队,有请李博士。 第五位是施一明总裁,他是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副总裁,中控研究院的院长,兼任中国机电一体化协会的副会长等职务,长期从事现场总线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和自动化仪表等方向的研究,对创新体系建设、新产业孵化都有丰富的经验,有请施先生。
16:34 邬贺铨
这五位嘉宾覆盖产学研几个方面,我会有两轮提问,考虑到开放式对话开始的时间晚了,原定的结束时间3点半,我不希望我们会议拖得太长,每位嘉宾回答我的问题不要超过3分钟。第一轮问题,全球制造业面临着网络化、智能化的升级转型,想请各位嘉宾谈谈自己的国家和自己所在的单位的看法、战略以及经验。首先请曹淑敏女士。国务院今年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请你比较一下,和德国工业4.0,美国提出的工业互联网,这和中国提的互联网+有些什么区别和联系。中国很多企业并没有实现自动化,这些企业能不能直接向智能制造转型。有请。
16:36 曹淑敏
“互联网+”有一个互联网+协同制造,其本质在“中国制造2025”说得很清楚,两化融合是主线,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从这点来说和德国工业4.0以及美国先进制造业实现的目标是完全一样的,智能制造。还有一个共同点,实现智能制造的途径也是非常相似的,从刚才几位都谈到了,有的叫CPS,新型物理系统,或者叫工业互联网,其本质都是把工业各个环节这些主体能够互联起来,通过互联大量的实时地采集数据,通过这些对数据的分析最后实现智能的决策和智能的控制,也就是过去由工业很多孤岛连起来,过去工业是单向的,把它变成一个可以反馈的双向的闭环,而实现智能化。当然有一点不一样,我们这个“中国制造2025”除了智能制造以外,还涵盖了工业,我们或没有达到3.0,所以“中国制造2025”当中其实就提出了要解决目前我们工业存在的问题,比如说质量不够高、效率相对比较低、创新能力差、工业四个基础,包括技术创新、元器件、材料、工艺都要兼顾,就提出了2.0要补课,3.0普及,4.0突破的思路。
16:37 邬贺铨
下个问题提给维纳·措恩博士,您对中国和德国的互联网发展很熟悉,你曾经讲过互联网发展和演化一样,有三个阶段,变异、隔离、选择,请你根据中国和德国的情况,谈谈这个时代互联网对制造业的发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16:37 维纳·措恩
我不是来自业界的,我一直都是关注于预测这方面的工作,60年代当时有人说我们的电信和数据分析这两块会走到一块,可能要花50年时间。但是我们现在可以指出,这两者的确已经开始走在一起了,有的公司有时候起步太早损失了很多钱甚至倒闭了,现在如果看一下4.0时代的业界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事情都是30年前开始的。比如说从大规模生产到个性化生产,过去我们有一个模式是标准和出口,现在我们的情况比如说大众汽车,他们每天生产3万辆个性化的汽车,这意味着他们正确过程非常复杂,所有人都说现在有一场革命浪潮,大家都要做出改变,我觉得要很小心这种说法,要思考为什么有人会这么说。我想指出在这个过程当中,当然我们在自动化方面是有过去的一些遗留经验。
16:38 维纳·措恩
第二个大的问题,我们有一个统一化的生产链,有些公司是自己生产,但是如果把供应商纳入进来,我们就会发现有很多各种各样的规则被纳入进来。其中很多也是过去六七十年代失败的例子。我认为我们要做的不是改变体系,而是要找到价值创造的潜在点在哪里,并且把数据分析做起来,从数据分析开始。在80年代公司发现了竞争方面PS的工具,说到互联网,互联网的发展非常快,因为现在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领域,互联网也对生产进行了影响,我认为这是我们要面对的挑战。
16:40 邬贺铨
做起来有很大的挑战,感谢维纳·措恩先生的介绍。下面的问题是对于我们贺乐赋先生,奥巴马政府提出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呼吁政府、学界、产业界加强合作。微软作为一个全球领先的软件开发商,怎么看待美国政府的决策呢?企业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应该做一些什么样的变革?
16:42 贺乐赋
这不仅是奥巴马政府提出的政策,在业界改革背景下有三点优势。创新、可以投资的市场、人才。今天我们的演说当中看到现在五有些公司三分之一业务都是在传统市场之外,因此我们要把这三点都很好地用起来。我认为互联网和制造业的质量正在推进这么一个进程,我们微软本身也感受到这样的变革,我们提高了在中国的研发投入,我们给90多个国家进行出口,我们增加了人才方面的投入,我们可以看到在投资市场和人才方面联合起来能够带来的改变。所有公司都面临的问题,如何把这三点给联合起来,把它和新的技术、新的能力联合起来,不能像过去那样讨论本地市场的规定。
16:43 邬贺铨
企业在新的时期面临技术、管理包括各方面的变革。下一个问题是对于SAP的李瑞成先生,SAP作为全球领先的软件方案的提供商,目前也是德国最大的软件企业,在中国也有不少用户,你怎么看待德国提出的工业4.0以及中国提的互联网+,这两者大体上是一个方向,他们对软件企业和传统制造企业会带来什么机遇和影响?
16:46 李瑞成
讲到对软件企业包括客户的影响,SAP是这么思索的,我们认为未来有五大趋势。第一,万物互联。第二,非常快速的大型计算机,能够使实时的云计算成为可能。还有云计算、更加智能的产品、安全。他们会影响到方方面面,比如说模式的变化,另外对我们的运行方式也会产生影响,比如对未来可预测的分析、洞察决策这方面影响非常大。第三,影响我们的工作方式。三个方面的影响,会导致SAP在思索,我们向来被认为是一个管理大师,对我们的影响,我们要比我们的客户提前5年左右去转型,我们不转型的话,我们的产品也帮不了客户,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SAP在2009年开始转型到一个云计算的公司,同时也是一个数据库的公司,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做了非常多的新的应用开发,包括云计算、物联网、工业4.0解决方案,我们这个转型过程当中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经验,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技术的变化非常快,在IT世界,怎么能够使技术、客户需求包括过去的一些产品能够很快地扔掉这些包袱,重新上路重新创新,在这个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地探索。SAP可能是从一个ERP变成多方面的,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社交平台,包括我们企业零部件的运营平台等等,成功转变成这么一家公司。转变成功之后,我们也给我们的客户提供了非常多的优秀转型方案,包括国外、国内的都在做这方面非常有益地探索。
16:46 邬贺铨
我补充问一下,你们提供目前解决方案或者租软件给客户用,客户是很多样的,你的软件租过去,允许客户在这个软件基础上再开发吗?
16:47 李瑞成
我们要给客户提供多样选择,首先提供的是云计算部署,客户可以用它做自己的私有云或者是我们SAP来运营公有云。另外如果客户觉得云对他们风险比较大,安全有问题,可以把这个产品买过去做公司内部的部署,各种各样的方案我们都提供,满足客户各个层次的需求。
16:47 邬贺铨
下一个问题是对中控的施总,在“中国制造2025”和智能制造的大环境下,工业企业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转型升级,中控曾经也是提供工业生产控制的系统,这实际上也是帮助企业往自动化、智能化走。我的问题你们在推动工作的时候会面临哪些问题,有些企业会不会不愿意采用你的问题,有些什么困难和挑战。
16:48 施一明
中国的企业现在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确实是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互联网与互联网特征这么一个智能制造的时代来临,其实是对中国的制造企业一个非常好的机遇。中控是一直在为这些企业提供智能化的硬件、软件的产品,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这些企业要抓住这个时机,实现几个转变。 第一,它的产品应该要智能化。第二,它在生产的装备上应该实现智能化。第三,有了智能化的生产装备,它的管理模式应该实现智能化。第四,它的服务模式也要实现智能化。有了这些对一个企业来讲全面的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它的经营模式、竞争力就会得到提升。我们中控在给这些传统制造业提供服务的时候确实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举一个例子,我们有一个客户,它是全球第二大的电动工具的生产企业,它的产品主要是外向的,一个订单50万把刀,这样的订单来了以后,它的工人就不够用了,但是他又觉得用自动线生产线太贵,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思想转变的问题。我们首先给他提供一个半自动化的人机结合的生产线,解决一个工具在标准化生产高效率的问题,提高他的效率。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要把人去掉,实现全自动化的生产线。这样在旺季的时候人不够淡季的人又多的情况就可以得到很好地解决。再进一步我们要把它的订单和生产有机地结合,软件和自动化生产线有机地结合,这样的方式它的整个生产经营就实现了我们所谓的智慧水平。我们把自动化、信息化再进一步到智慧化的技术,为刚才提到的传统企业提供服务,就能够真正地解决他们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使这样的传统企业的竞争力得到切实地提升。 谢谢。
16:49 邬贺铨
刚才你提到企业嫌贵,是对未来预期达到的效果有疑虑,未来向你们提供解决方案的企业,能不能先免费提供给用户,然后再从服务上收费?
16:50 施一明
我们确实和这家企业是这样商量的,第一套系统我们可以贴钱,作为我们的研制。同时我们也和政府部门协商,我们希望政府对这样的传统产业有示范意义的项目给予一定地支持,这样的项目除了给我们智能装备的提供商提供机会之外,给传统的制造企业建立一个示范工程,一个样板工程,为我们浙江省包括中国的传统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也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示范,我觉得对我们智能技术为传统产业的服务会特供一个比较好的发展路径。
16:50 邬贺铨
互联网企业里面,很多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前面不收钱甚至前面补贴钱,收钱在后面。所以我认为我们现在在推动智能制造在中国的发展,我们这些提供解决方案的企业也可以去学习一下这种模式。 我们进入第二轮,对话总的主题是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当中有哪些趋势,面临什么挑战,有什么建议。国务院提出的互联网+里面,提到了协同制造,其中讲到要重点发展智能制造,大规模的个性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制造业服务化是具体任务,这几个内容对中国企业意味着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呢?
16:51 曹淑敏
从刚才很多演讲当中,我非常高兴的一点,原来我们发现对话的时候搞ICT搞工业人的语言很不一样,现在发现越来越接近,基本上就是一个语言了。这四句话体现了刚才说的工业转型的四个方面,第一,个性化定制。第二,网络化协同。包括刚才潍柴说的,通过协同,研发周期大幅度缩短。第三,智能化生产。第四,服务化转型。产品卖出去之后,通过提供服务,GE的医疗设备就有这样的概念,不是卖设备,而是通过服务租设备收费。这几个其实的确是把用户和研发、制造、管理全生命周期打通。这里面的机遇,从大的来讲,它需要一个联网的网络,网络是基础,这里面其实有很多需求是现在的网络不能满足的。这里面就有很多新的机会。数据也是一样,它把工业的数据打通之后,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实现智能这里面又是很大。像大数据的平台、云计算等等,和工业的深度融合等等。安全、网络,联网程度高了以后工业的安全很重要。所以我们提出了网络是基础,数据是核心,安全是保障的理念。这是需要一个顶层设计的。我们看到4.0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都在做顶层设计,是一个全新的。顶层设计背后意味着新的技术、新的标准和新的产业形态、新的产业生态等等这些问题,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16:52 曹淑敏
挑战来讲,对于我们工业企业来讲,大部分中国的工业企业对ICT技术和产业了解是不够多的,我刚才和海尔的张总聊天,他说他和大量的互联网企业去交流,这个过程当中得到很多的启发,这个对工业企业是很大的挑战。对互联网企业他们的挑战,他们对工业不了解,这两方面的挑战,我觉得首先是最大的挑战。背后当然可能会引起整个产业组织的变革、整个工厂内流程各个方面的变革,肯定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最后建议,我想提几个。既然有这些挑战,首先我认为企业必须主动地去迎接这场变革,因为这个变革是明显地方向,是全球明显地趋势,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经济和工业的深度融合。工业企业应该主动地去迎接这样的变革,当然这个变革不是乱变革,我觉得互联网企业也是一样的,互联网+本身也要深度地去了解工业的需求,这两方面都有很大的机会,这是一个。第二,这是一个跨界的融合领域,所以需要协作和合作,杭州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打造了一个小生态。第三,扎实、务实地推动,既要做顶层设计,自上而下的事情必须做。同时也有自下而上的很多实践,从某一个点到线到面,这些实践是非常重要的,这两方面的结合非常重要。最后一个,政府应该是从构建跨界合作的平台,从标准的研究和制定,然后通过政府的政策制定和一些专项等等这些方面创造环境,使得它的发展能够稳步、扎实地推进,能够兼顾长远和近期的需求。
16:56 邬贺铨
下一个问题是对来自德国的维纳·措恩教授,你曾经预测过中国会是未来互联网发展可以产生出最强产品和服务的理想地,现在来看在互联网的服务方面,互联网企业BAT已经进入了世界互联网企业的前列,但是像工业互联网转型的时候,尽管我们今天介绍的海尔、三一重工、潍柴动力,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离国际一流可能还是有差距的,在未来产业互联网阶段,中国应该怎么努力才能取得相应的成效?希望你对中国产业界提出一些建议。
16:57 维纳·措恩
可能我可以分享两点,一点就是回到昨天鲁炜所说的,他说友谊非常重要,因此要想应对挑战,实现中国和德国公司的合作,我们需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谈,来共同解决。第二,从学术界和工程界的角度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现在所做的,还有物联网的发展。我们要更好地了解物联网的定义,还有像工业4.0等概念到底是什么,我们也要实现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我们也希望能够实现现实世界和信息技术的无缝衔接,这样就能更好地找到我们实现互联互通的途径。也就是刚才大家所说的远程自动控制等等技术。
16:57 邬贺铨
我概括起来三个结合,一个是中国和国际的合作,紧密地合作。第二,产学研合作。第三,刚才说的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硬件和软件,空间和通信和计算,把它结合起来,这是未来向智能制造发展的目标。 下一位对微软的贺乐赋先生,我听说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微软公司有三大抱负,一个是准备再造办公软件,开发智能云,让计算更个性化和更自然。听起来很新,能不能请贺乐赋先生和我们稍微再具体化一些介绍。另外软件是为管理服务的,请问在智能制造转型之中,企业的管理需要有什么相应的变革。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