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走进重庆文理学院
2016年12月02日 09:34:25  来源: 华龙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7位优秀记者来到重庆文理学院与同学们分享亲身经历和采编感受。记者 佘振芳 摄

    怎样才能做一名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讲好中国故事?12月1日,重庆7名优秀新闻工作者来到重庆文理学院,与数百名学子讲诉亲身经历,畅谈采编感受。他们的故事充满正能量,犹如冬日里的一抹暖阳,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怎样做一名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在重庆文理学院报告厅,重庆之声记者穆克非、巴南区广播电视台记者侯玉玲、忠县广播电视台记者杜玲、璧山区广播电视台记者郭燕、重庆日报记者夏婧、南岸区电视台记者杨明威和长寿电视台记者周红波,用他们的故事给出答案。

重庆之声记者穆克非正在演讲。记者 佘振芳 摄

    今年6月19日,重庆遭遇暴雨,巴南区广播电视台记者侯玉玲接到了一个紧急采访通知,巴南区鱼洞街道仙池村一位叫汪忠明的村民被洪水冲走了。这看上去是一出意外,但出于职业敏感,侯玉玲花了两天时间,不断深挖,终于发现,原来汪忠明是为了赶去救援附近一户村民,在途中遭遇洪水袭击。

    汪忠明的事迹报道后,引起了巴南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强烈反响。一个月后,当侯玉玲再次前往看望汪忠明的家人时,其妻子拉着她的手说:“非常感谢你的报道,让大家知道他是为了救人牺牲的。”

    就在这一刻,侯玉玲深深感受到了记者这份职业的厚重和来自老百姓的信赖。在她看来,要想获得这份信赖,就应该发掘真相,还原事实。“我们在最后一刻的那点坚持,那种对真相的苦苦探寻,不仅是给自己交付答卷,更是对生命的一种敬畏,对当事人的一种告慰。”

    “把正能量传递下去”是忠县广播电视台记者杜玲的工作信条,连续15天对在天津港“8 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中牺牲的重庆籍消防员杨钢家属的追踪报道,使她见证了无数的感动,更让她有了“揭开伤痛的疤痕不可避免,但记者要有温度地报道”的体会。

    杜玲表示,唯有坚持坚定的理想信念,怀着对新闻工作的挚爱,带着真心,带着真情,去发现感动、聚焦感动、传播感动,才能得到党和人民的信赖。

    夏婧是重庆日报的一名文化记者,和文化遗产打交道近十年。文化新闻既不像时政新闻能经常上头条,又不像社会新闻那样频有爆点,她为何能坚持下来?

    原来,她曾采访过一名奉节公务员,对方变卖家产负债累累,打造博物馆保存千年古城的记忆,让她看到了坚守的力量。“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这并不是一句口号。坚守、坚韧、坚持,这是我作为一名文化记者永恒的追求与担当。”夏婧表示。

    作为90后新生代记者,长寿区广播电视台的周红波给自己的职业定义为“战士”。他参加过四川芦山支援国家应急广播报道,在抗震救灾前线,被战士和老百姓、新闻记者和老百姓之间无缝的情缘深深感动,“也正因此,中国记者如同中国军人,同样站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前线。”周红波认为,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首先要做党需要的新闻工作者,党需要自己在哪儿,自己就在哪儿。

    郭燕是一名从北京回到家乡的记者,她讲述了自己参与报道璧山隧道从开工到通车全过程的故事。除此之外,郭燕还参与了许多展现璧山的重大发展报道,她说:“我骄傲我的工作能让所有人看到,在西南一个小城市里,正孕育着大大的梦想。”

    南岸区电视台记者杨明威奔赴过洪灾现场,发掘过以信任为纽带的无人报摊,也报道过数十年照顾社区孤寡老人的社区民警。一个个平凡而充满暖意的故事,带给他不同的感动与感悟,对于杨明威来说,做好记者就是发现美好的东西,把它挖掘出来奉献给人民。

    最后压轴的演讲者,是来自重庆之声的穆克非,是一位从业27年的老记者。穆克非的同事宋昊恩和蒋亚是航拍“黄金搭档”,他们用生命践行承诺,用忠诚守护使命,在一次航拍中不幸双双殉职,是当之无愧的让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穆克非表示,新闻在哪里,责任就在哪里,记者这份职业值得自己用生命去守护。

   1 2 下一页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爽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5875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