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99天完成的跨越50年的大戏,打动了很多观众的心。在电视剧《正阳门下小女人》热播引发广泛社会关注之际,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在京召开专家研讨会,围绕该剧的艺术特色、人文情怀展开讨论。
生活质感源自生活
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公布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推荐参考剧目,《正阳门下小女人》以一家小酒馆几十年的变迁为线索,讲述了女性创业者徐慧真从1955年至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间,带领身边人创业致富、走向小康的故事。很多观众认为,这是一部具有生活质感的作品。
“我们的根一直在大地上,因为我们就是普通百姓,所以对表现他们的生活游刃有余。”虽然收视热潮超乎《正阳门下小女人》导演刘家成的想象,但制作团队“客观地描写,真实地再现,艺术地表达,专业地制作”的坚守,是让他颇为难忘的一次经历。他说,艺术再现不是简单记录,而应该在一定高度上,捕捉百姓的诉求,并对他们有所引领。
谈及《正阳门下小女人》想表达的中心思想,编剧王之理总结说:形形色色的人,需要的是彼此之间的包容、理解,尊重他人等于尊重自己,帮助他人等于成就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原谅自己。
小酒馆折射大社会。在北京电视台影视剧中心副主任严澍看来,《正阳门下小女人》通过人物在关键历史节点的选择和创新,展现了历史潮流中小人物的大情怀。同时,该剧角度创新,呈现的女性群像有着鲜明的时代性。
“感谢导演把这个机会给我。演员能够遇到一个好的角色,真是幸运。”《正阳门下小女人》主演蒋雯丽直言,当她看到剧本时,就认定徐慧真是自己等待已久的角色,让她充满了创作的欲望。
京味特色凸显风格
京韵京味儿,是《正阳门下小女人》的一大特色。
“电视剧创作一定要高扬地方特色,应该有鲜明的风格和特色。”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看来,电视剧的发展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北京有京派,上海有海派,江苏有江苏派,四川有巴蜀派,等等。“流派林立,就能百花齐放,就能有效地遏制同质化、雷同化的创作倾向,而流派是靠人创立的。”
仲呈祥认为,刘家成和王之理是公认的金牌编导组合,要珍视、推崇这种文化现象,因为只有长期的协作和心心相通、优势互补,才能创立流派。
“没有风格的作品不会是经典,不可能打动人心。”在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看来,《正阳门下小女人》是一部老北京风格特色非常鲜明的作品,真实、客观、艺术、精致地反映了现实生活。该剧的风格和追求,反映了创作者认真的创作态度,呈现了显著的地域文化特点。
和气、义气、局气、豪气、霸气,这些北京人的性格特点在《正阳门下小女人》中都有所体现。在中国作协全委、理论批判委员会主任范咏戈看来,剧中地道地呈现了北京人的精气神儿,讲出了既有历史又有人文内容的好故事。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戴清表示,《正阳门下小女人》对于京派家庭伦理剧有所创新。其创新之处在于,脱离了苦情路线、家斗家闹,给观众提出了“善良的人有力量”这一伦理思考。
人文内涵艺术开掘
人物的命运、故事的细节、历史的逻辑,共同成就了《正阳门下小女人》的人文内涵。
李京盛认为,《正阳门下小女人》延续了中国电视剧40多年来最基本、最典型的现实主义、平民叙事的题材特征,突出了写实性和纪实性。该剧用平民生活史的视角,反映时代变迁,折射社会发展,洞察人情冷暖,写出了生活底蕴,也写出了价值冲突,把人物命运和时代变迁交织在一起,对人文内涵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艺术开掘。
《正阳门下小女人》传递的价值取向也引发了业界思考。李京盛表示,该剧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人情中的暖意和人与人之间的厚道,这样的价值承载具有打动人、感染人的力量。作品的矛盾冲突和情节性很强,但所有的矛盾都是一个化解过程:恩怨、夙愿、埋怨最后都化为理解、包容、真情,“在岁月的积淀中成为人生的财富,丰富了生命的意义”。
“这是一部很生活化的优秀现实主义作品,热情地歌颂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伟国表示,《正阳门下小女人》真实、生动、具象地表达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主体,突出表现了人民群众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和智慧,以及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精神面貌发生的深刻变化。
王伟国谈道,《正阳门下小女人》传递了“‘商战’的最高境界是‘商和’”的思考,体现了和谐竞争的当代发展观的时代精神,展现了“斗而不破,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此外,该剧通过表现小酒馆到商业集团的演化过程,积极弘扬了新时代人们的创新精神。
在王伟国看来,全剧丰富的戏剧冲突,不仅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也推进了情节的发展。“艺术家在反映生活时,不可能回避生活中的矛盾,既要表现真善美,也要揭露假丑恶。”他认为,要让观众得到启迪和享受,让他们作出审美评价。
“要‘深挖一口井、挖一口深井’,而不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因为题材是无涯的,而艺术家的创作生命是有限的。”仲呈祥表示,“能够在一类题材中成为熟手,不断超越自己,就一定能树起自己独特的旗帜。这样的艺术家多一些,又何愁电视剧创作不繁荣?”(孙海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