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三重喜:一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二喜是《河南日报》创刊70周年;三喜我从事报社工作70周年,所以我特别高兴。”今年90岁的《河南日报》老报业人王德佑坐在沙发上,给大河网记者从70年前的《河南日报》讲起。
1949年5月,还未高中毕业的王德佑只有20岁。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当时《开封日报》(系《河南日报》前身)社长点兵点将,便加入了《开封日报》。
“老领导问我想干什么,我就回答,服从组织和领导的安排。”于是,他便被分配从事校对工作,“谁知,一干就是30多年,从年轻一直干到头发白。”
王德佑笑称自己的工作是“看错字”,“既然来了,就要把工作干好,但是干一辈子校对,当时我并没有思想准备。”
1949年6月1日,《河南日报》在当时的省会开封市创刊。
1954年,王德佑跟随报社来到郑州。
“他来到《河南日报》就没换过地方,一干就是一辈子,从参加工作到现在一直都是报社的人。”王德佑的爱人对记者说。
让王德佑爱人记忆最深刻的是,他一直都在上夜班。“1981年,领导找他谈话,问他是否想去总编室做组版编辑。和同事们商量后,大家都说,‘你赶紧走吧,不能干一辈子夜班啊。’谁知道,他到了总编室,也是经常夜班。”
王德佑的爱人笑着说,“久而久之,我们都习惯了,幸亏一直住的离报社近,报社就是我们的家。”
回忆往昔,在王德佑看来,最遗憾的事就是没有上大学。“1954年国家好政策,高中毕业的员工就可以参加大学考试,考上后一个月多发30块钱,但是当时孩子出生没多久,我也没法离家,便放弃了机会。”
看着一起进报社的好友迈进了大学校门,王德佑祝福送行,“虽然我没能上大学,但是我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已经很知足了。”
“进入总编室后,便有机会跟着主任一起下乡采访,“我和他一般大,当时已经40多岁了,我叫他老师,他不好意思答应。”
40多岁才开始跟着别人采访、写稿,王德佑形容当时的自己是“老牛只恨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
一边跟着别人学习,一边自己摸索,终于,找到了新闻写作的道道,佳作频出。
王德佑告诉记者,在报社时他更擅长写人物通讯,1993年退休后,也没有放弃写作,曾在很多报纸、杂志上多次发表文章。
从峥嵘岁月走过来的老同志对组织和单位有着军人般的服从,“我听从组织安排,不管在哪里都要尽职尽责。干了30多年校对工作,我最欣慰的就是没有出过大差错。”
从事新闻工作几十年,王德佑最大的收获就是,“工作这40多年,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能和同事们共同学习进步。和文字打交道了一辈子,我觉得很幸福。”
从创刊到现在,王德佑谈及《河南日报》感情深厚,“直到现在,我每天都还看报纸,先看标题,然后再决定什么新闻现在看,什么新闻随后看。70年了,《河南日报》变化很大,现在的内容更贴近民生,在全国党报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记者 莫韶华/文 贺志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