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中国政府网报道] 新闻发布会将于15点准时开始,各媒体记者已陆续在会场就座。 [14:12] | [马凯简历] 1946年6月生,上海金山人。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系研究生毕业。历任北京市第四中学教员,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党校教员,国务院价格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兼计委主任,北京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市物价局局长,国家物价局副局长。1993年6月至1995年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14:37] | [马凯简历] 1994年4月当选为中国青年研究会副会长。1995年至1998年3月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1997年9月当选为中纪委委员。1998年至2003年5月任国务院副秘书长。1998年4月任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和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1998年6月任国务院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2003年3月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是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 [14:38] | [朱之鑫简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原国家计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1999年9月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2000年11月至2003年3月任国家统计局局长。2003年5月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是中共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 [14:43] | [曹卫洲]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今天举行记者招待会,我们高兴的请来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马凯主任和朱之鑫副主任,请他们就十一五规划纲要回答各位记者的提问。现在请各位提问。 [14:58] |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 请问与历次的中长期规划比较,十一五规划有什么样的特点?在哪些方面有新的突破? [14:59] | [马凯]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非常高兴再次和大家见面,并回答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刚才这位女士提的问题,我想这样来回答。这次十一五规划《纲要》是以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为依据,并且是《建议》的具体化和展开,它与历次的五年计划又有继承性,又体现时代特点。无论是从内容上和形式上,都呈现出来一些新的特点。择其要,我想介绍这样几个方面。 [15:01] | [马凯] 首先,从指导思想来看,它贯穿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这两大战略思想。为了进一步回答要什么样的发展、靠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六个立足”的政策取向。第二,在目标体系上,不但重视经济指标,更重视人文的、社会的、环境的指标,特别是首次把发展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类。 [15:03] | [马凯] 第三,在发展的战略任务方面,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独立成篇,摆在各项战略任务的首位。第四,在工业领域,明确提出下一个五年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不是扩大规模,而是结构升级,促进我国工业由大变强。 [15:04] | [马凯] 第五,在三次产业结构方面,首次把服务业独立成篇,放在突出位置上,这是针对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影响结构优化、扩大就业和提高综合竞争能力提出来的。第六,在区域发展战略上,进一步明确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这四类功能区的定位和政策导向。 [15:05] | [马凯] 第七,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这两个基本国策写入了《纲要》,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任务和具体措施。第八,把自主创新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一些重大任务和政策措施。 [15:07] | [马凯] 第九,《纲要》既是一个发展的规划,也是一个改革的规划。不但用两篇分别阐明了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任务,而且在其他篇,包括农村篇、科教兴国篇、和谐社会建设篇等等,各篇都贯穿了改革的内容。第十,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发展思路出发,把政治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独立成篇,突出强调以人为本和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重大问题。 [15:09] | [马凯] 从形式上也有一些创新,主要采取了正文加专栏的形式,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正文更加简洁明快,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专栏凸显实现规划的一些“抓手”,使规划更容易落实。 [15:10] | [外国记者提问] 非常感谢马主任。我想问中国战略石油储备方面的问题,贵国的曾培炎副总理曾经说过,贵国考虑建立股份制合资的石油企业,进行石油的战略储备。现在我们看到中国大量的油库是空空无油的。请问在石油处于什么样的价位或者何时把这些空的油库填满,或者像韩国或外国的做法,把油库和石油储备设施出租出去? [15:13] | [马凯] 石油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它关系到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为了防止石油供应中断和平抑石油市场的价格,建立一定的国家战略储备,是国际惯例,也是成熟的经验。我国的石油储备目前还是以商业储油为主,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刚刚起步,从2004年开始,我们规划了第一期石油储备基地建设,一共4个地方,目前浙江镇海这个地方的石油储备罐基本建成,预计今年年底可以投入使用。 [15:14] | [马凯] 还有三个基地,恐怕要到2007年、2008年才能建成。所以我们现在不存在油罐空在那里没有装油的问题,而是我们油罐还没有正式建成,建成以后我们会择机补充我们的库存。 [15:15] | [人民日报社记者提问] 我们了解到在编制十一五规划时,国家发改委开展了“请人民群众建言献策”的活动。请问这项活动的效果如何?有哪些建议被吸收到这个规划里来? [15:16] | [马凯] 在《纲要》起草一开始,党中央、国务院就强调,要广泛地发扬民主,听取各方意见。为此,在去年10月底,我们启动了全社会为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言献策的活动,开辟了在委门户网站、及和经济日报合办了建言献策的专栏。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就有5000多人通过电子邮件、留言、来函来信、走访,提出了数以万计的建议,很多情景非常感人。 [15:19] | [马凯] 比如北京市有一位赫哲族的老人,89岁,多次来信,并且亲自到我委上门献计献策。广东省一个县的小学生也提出一些建议,我记得他提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农村的环境卫生,非常好。还有一个是辽宁省叫石宁的青年人,他办了一个书店,他用了几个晚上写了232条意见,大概有3万字,提出了关于节能、安全、公务员考试制度改革等建议,非常让人感动。我们从这些广大群众身上,看到了热爱祖国,希望祖国富强的赤子之心。许多建议都吸收在现在的《纲要》中。 [15:21] | [马凯] 为了广泛发扬民主,除了建言献策活动以外,还有三个首次。第一个首次是首次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对涉及十一五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加上委托,一共开展了160个重大专题的研究,形成的主报告就有500万字。 [15:23] | [马凯] 第二个首次,首次组建了由37位各领域的著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纲要》进行咨询论证,并开了四次专题论证会,他们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都吸收在《纲要》里面。这些专家的咨询论证报告随《纲要》一起上报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供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审议讨论《纲要》时参考,这也是首次。 [15:24] | [马凯] 第三个首次,首次在《纲要》正式提请人代会审议前,事先印发到各地,请各地的人民代表进行初审。这是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措施非常好,很多意见在初审后就被吸收了。特别是温家宝总理主持了4个座谈会,直接听取各方面对《纲要》的意见和建议。 [15:27] | [马凯] 不但请了专家,而且请了在第一线的工人、农民、文艺工作者、科技工作者、运动员等来参加,也提了许多宝贵的意见。经过会上讨论,我们也吸收了。比如现在的专栏是18个专栏,原来是17个专栏。在总理开座谈会的时候,很多代表认为文化非常重要,希望加一个文化专栏,最后加了一个文化专栏。 [15:28] | [马凯] 《纲要》在反复征求意见过程中,曾经十一易其稿,才形成了提交会议讨论的草案。从《纲要》的起草过程中,可以看出这个《纲要》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编制的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力的一个《纲要》。 [15:30] | [新华社记者提问] 目前我们国家的地区差距正在持续扩大,请问“十一五”期间,国家在解决地区差距持续扩大问题上有没有新的举措? [15:31] | [朱之鑫]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各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确实存在着地区差距过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要全面地、理性地、历史地来看待,产生这些差距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自然的原因;既有体制性的原因,也有发展阶段等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恐怕要针对各个地区的不同情况,有步骤地逐步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 [15:32] | [朱之鑫] 大家知道,《纲要》草案非常重视遏制地区差距过大的问题,对于怎样使地区的差距逐步缩小,提出了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我想基本思路是这样:要坚持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特别是要在财政的转移支付、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方面,更多地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大投入,最后能够形成主体功能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15:34] | [朱之鑫] 这里我特别向大家介绍一下缩小差距的内涵是什么。缩小差距的内涵不是指经济总量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要缩小各地区间在公共服务和生活水平方面的差距。应该看到,各地区人有多有少,基础有强有弱,发展的自然资源有丰有缺,发展潜力也有大有小。在这种情况下,缩小差距关键是要使不同地区的群众都能享受到同等的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安全,最终使不同地区的人民能够逐渐地享受到同等的生活水平。 [15:38] | [朱之鑫]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地区的发展,不能单纯地追求经济总量,也不能单纯地追求一样的发展速度。对我们国家来说,工业化或者城镇化,并不是指我们的每一寸国土都要工业化、都要城镇化。《纲要》明确指出,我们有的国土要主要承担聚集经济和人口的功能,有些国土主要承担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有些国土则是我们永久的耕地、森林、河流等等。 [15:39] | [香港凤凰卫视记者提问] 我关心的是有关房地产问题。不久前,在“两会”之前,发改委发通知,要求各地重视这个问题。这次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看到要调整房地产业的结构。外界有一种担心,如果政府减少了土地供应,可能会成为房地产商提高房价的一个借口。目前,房价高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政府在土地供应时也分享了很大利益。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有什么样的措施? [15:41] | [朱之鑫] 对于房地产的问题或者说是住房制度问题,第一要看到一个变化,第二要看到一个结果。变化是什么?就是我们已经从原来的福利性分房变化为货币性分配。结果是什么?1978年,我国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只有6.7平方米,农村住房面积是8.1平方米。到2005年底,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已超过25平方米,农村住房面积达到了29.7平方米。要看到这种变化。 [15:43] | [朱之鑫]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切实看到整个房地产业存在的问题,也是群众非常不满意的地方,这就是房价涨得过快。另外,有些地方的房地产市场还比较混乱。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房地产发展中的问题,在去年的3月和5月,分别下达了具体通知。据国家统计局调查,去年上半年,35个大中城市房屋价格上涨9.7%,下半年涨幅为7.2%,特别是下半年的涨幅平均为0.6%,比2004年涨幅要低很多,应该看到这个问题是在逐步解决的过程中。 [15:45] | [朱之鑫] 对于刚才记者提到的有关措施问题,主要从四个方面解决:第一,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合理地确定各类土地的供应比例,加强土地与住房供应的衔接。第二,一定要加快普通商品住宅的建设,特别是要采取综合措施,增加中小型、中低价位的住房供应。第三,要进一步完善金融、信贷、土地、税收、销售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第四,要继续整顿房地产业的市场秩序,加强对各地的分类指导,特别是要稳住住房价格,建立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稳步发展的长效机制。 [15:48]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在“十一五”规划当中,确定的指标有哪些?这些指标分为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它们的实际意义在什么地方? [15:49] | [马凯] 《纲要》第三章描述了九个方面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全篇定量的指标一共有39个,其中最主要的指标是在第三章的专栏二,一共有22个指标。这22个指标非常有特点,反映经济增长的只有2个,反映经济结构的有4个,反映人口、资源、环境的有8个,反映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的有8个。指标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五个统筹”的要求。 [15:50] | [马凯] 在这个指标体系中,最主要的、最有代表性的是两方面的指标,就是温家宝总理昨天在大会上讲的,一个是经济增长速度,GDP年均要增长7.5%,这是一个反映产出的指标,就是经过5年的努力,综合实力能够达到什么程度,国民经济这块蛋糕能做多大。 [15:53] | [马凯] 第二方面的指标就是能源消耗和减排指标。这个指标反映了投入方面的情况,就是要衡量经济总量增长了,在资源和环境上付出了多大代价,代价是大还是小?我们不能因为今天增长了,明天要为今天的增长付出更大的代价,这样的增长就不是真实的增长,甚至可能是负增长。只有既考虑产出,又考虑投入,才能综合地看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15:55] | [马凯] 刚才我已经介绍了,把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是历次规划中的首次。所谓预期性指标,就是国家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来实现。政府干什么呢?政府就是要创造一个好的宏观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使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能够发挥得更好。约束性指标,就是在预期性指标基础上,强化了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责,是政府必须实现、必须完成的指标。 [15:57] | [马凯] 这种区分可以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的定位,有利于分清政府和市场的职责,有利于强化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共利益领域需要履行的职责,有利于规划的可操作性,也有利于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绩效考核和政绩考核体系。对政府必须履行职责的领域,比如说能源消耗要降低、污染排放要减少、耕地保有量不能突破、社会保障覆盖率要提高等属于政府职责的硬指标,必须进行考核,这样做可以避免盲目地追求GDP,简单地追求增长速度。 [16:00] |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 提起规划,经常会有人说“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请问在“十一五”期间,国家会采取哪些措施确保“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16:06] | [朱之鑫] 在《纲要》里,特意为这个问题设置了第十四篇,也就是规划的实施篇。在篇首有一个总的原则,就是要建立分类指导的规划实施机制,主要是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就像马凯同志所讲的,政府也要通过正确地履行职责,调控和引导社会资源,合理地配置公共资源来保证规划的实施。 [16:08] | [朱之鑫] 在这次规划的编制过程中,为了改变“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观念,应该说下了很大的工夫。特别是指标体系的设置、18个专栏,都使规划的实施有了“抓手”。对于主要是由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主要通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和社会政策等等,来建立一种利益导向的机制,引导市场的主体行为。 [16:10] | [朱之鑫] 第二,对于主要由政府来履行职责的领域,就要通过合理地配置公共资源、政府投资等,分解、落实需要完成的约束性指标。第三,在整个规划实施过程中,还要在规划实施的中期,对整个规划的实施进行中期评估,总结经验,改正规划实施中的一些缺点和问题,保证规划的实施。 [16:12]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请马主任给我们描述一下,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实施,老百姓能得到哪些实惠? [16:12] | [马凯] 我们在国务院领导下编制规划时,就有一个思想,要把规划编制成老百姓看得懂、能得到实惠的规划。规划努力瞄准这个方向,它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规划,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特别是要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各种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问题,基础和前提就是要经济发展。所以这个规划首先是一个发展的规划,是一个把国民经济蛋糕要做得更大的规划。 [16:14] | [马凯] 规划提出,到2010年,GDP总量要达到26.1万亿人民币,约折合为32000亿美元,人均GDP要超过2400美元,到时候我们的综合国力就更加强大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老百姓能得到哪些实惠呢?就是老百姓的钱袋子会更鼓一些,就业岗位会更多一些,生活质量会更高一些,人居环境会更好一些,一些特别困难的群众受到的关爱和支持力度会更大一些。 [16:16] | [马凯] 老百姓的钱袋子会更鼓一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2010年要达到13390元,农村人均居民纯收入要从去年的3255元提高到4150元。就业岗位会进一步增加,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500万人,农村转移劳动力4500万人。生活质量会更高一些,表现在方方面面,比如说吃,会吃得更好、更放心,因为农业将会生产出更多的生态、绿色、安全的食品。再比如说住,我们还将增加中小户型和中低价位的经济住房。 [16:18] | [马凯] 比如说行,铁路将新建17000公里,其中7000公里是高速铁路。农村公路,凡是具备条件的,通乡、通村的路都要建成油路,国家准备拿出1000亿元来修建农村公路。再比如说,精神生活会更加丰富,受教育的机会会更多,对于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五年努力,能够大大缓解。教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将迈出更大步伐。 [16:22] | [马凯] 医疗卫生体系将逐步健全。比如农村新型医疗卫生体系,去年覆盖面是23.5%,到2010年要达到80%,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加,要加大对农村医疗的支持。昨天温家宝总理也讲到,现在的新型农村医疗卫生体系是农民自己拿10块钱,地方政府拿10块钱,中央政府拿10块钱,从今年开始,地方和中央政府各增加10块钱,我相信将来还会继续增加。 [16:23] | [马凯] 人居环境会更好一些,主要是污染物减排将降低10%,森林覆盖率将提高到20%,使我们能够呼吸到更多的新鲜空气。同时加大力度,在“十一五”期间再解决1亿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去年拿了20亿元国债资金,今年准备再拿40亿元,先解决2000万人,五年解决1亿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16:25] | [马凯] 一些特别困难和有特殊情况的群体,他们将得到政府和社会更多的关爱。比如贫困人口要进一步减少,城镇养老保险、最低生活费标准将会随着经济的增长逐步提高,农村的“低保”制度也会逐步完善。在《纲要》中专门有一节,还提出了扶持残疾人事业的措施。 [16:26] | [马凯] 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前景是光明的,是诱人的,但是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问题、矛盾还很多。要实现这些目标,还要靠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艰苦奋斗、扎实工作。正如温家宝总理昨天所说的,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16:27] | [曹卫洲] 记者招待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光临。 [16:28] | [新华网、中国政府网报道] 本次直播到此结束,谢谢各位网友关注。 [16: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