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国际 港澳 台湾 财经 法治 社会 纪检 体育 科技 军事 文娱 图片 视频 论坛 博客 微博
新华网 > > 正文

"秦俑之父"袁仲一:"考古不是挖宝,我们不能做历史的罪人"

2015年06月07日 08:23:55 来源: 文汇报

袁仲一 “秦俑之父”的百味人生

耄耋之年的袁仲一,聊起秦始皇陵兵马俑,仍是一脸的兴奋。 驻陕记者 韩宏 摄

1974年,袁仲一在兵马俑一号坑发掘现场。(资料照片)

  一把铲,一条绳,探幽寻秘骊山陵,朝朝暮暮情。腰如弓,铲声声,奇珍异宝一宗宗。谁知精血凝?

  石滩杨,荒漠漠,秦皇御军八千多,寰宇俱惊愕。人似潮,车如梭,五湖四海秦俑热。夜长人在何?

  ——《长相思》(袁仲一)

  “《长相思》是写给所有为秦始皇陵、兵马俑做出贡献的考古工作者,并对已仙逝的老考古队员表示怀念。”现年83岁的袁仲一精神矍铄,时不时从身后的书柜里翻出一两本书来展示自己的心得。

  谈起四十多年考古生涯中的点点滴滴,忆起秦始皇陵、兵马俑发掘及其研究的一幕幕,袁仲一眸中洋溢着兴奋。那一座座陪葬墓(坑)、那一尊尊兵马俑,在他眼里,就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活脱脱的生命——他与他们相濡以沫,度过了近半个世纪的春秋。

  袁老一再强调:“考古是集体劳动的成果”。这句话,他在采访中说了4次。“我作为考古队的一员,几十年来一直从事兵马俑的勘探、发掘和研究,收获颇丰。”

  袁仲一曾长期担任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2003年退休;陆续出版过几十部发掘报告和专著。有人总结,袁仲一这辈子做了四件事:除了兵马俑,还有秦始皇帝陵的考古、铜车马的发掘以及秦陶文的研究,正是这些为袁仲一赢得“秦俑之父”的美誉。

  陶俑曾被视作“怪物”打碎

  其实,袁仲一的第一份工作并不是考古。1950年,他考入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徐州市一小学任教。出于对历史研究的强烈兴趣,1956年7月,袁仲一成功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四年后,就读古代史专业的研究生。

  1964年,他主动响应国家号召,连续三次向党支部书记递交申请,要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自己。

  为什么一个江苏人,要从繁华的大上海跑到偏远的西北?

  “没来之前,我也觉得西北‘飞沙走石满穷塞’。来了才发觉,西安环境不错,没有南方的梅雨天。作为十三王朝的古都,地上地下有研究不完的宝贝,西安简直是考古工作者的天堂,放眼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风水宝地。”袁老说完,嘿嘿地笑。

  那个年代的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方向大致分为四大类:石器、殷周、秦汉和隋唐。袁仲一学的是古代史,对甲骨文、金文等颇有兴趣,也参加过唐墓的发掘,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堂叔李寿墓的发掘。

  1973年,当地农民灌溉田地时,李寿墓道塌陷被发现。袁仲一和队友屈鸿钧一起去了工地,见墓中壁画内容丰富,有农耕文化方面的资料,如马厩、磨坊,还有仪仗出行图、寺院、道观图等等。尤为特别的是,李寿石椁正面有扇双开门格式的小门,打开铁锁,人可以进去;还有罕见的龟形墓志,体积较大。

  “李寿墓令我们大开眼界,为此,我还写了两篇论文。”袁仲一对自己的考古“处女作”比较满意。

  1974年3月29日,临潼县西杨村,一些农民在打井时发现一些陶俑碎片。当时,没人知道这些碎片价值几何。

  “有的老太太,把它们供为‘瓦神爷’烧香叩拜;又有人说,那是‘十八罗汉’;还有人说,因为有了这些‘瘟神’,村里才这么穷。”在农村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袁仲一,觉得乡亲们特别可爱。20多天后,当地公社管水利的干部房树民跑去查看,认为不像“瓦神爷”,可能是文物,便向临潼县文化馆汇报。文化馆负责文物工作的赵康民,于4月26日让农民架着3辆平板车把这些碎片拖了回去,经过局部清理拼凑出2个陶俑。

  消息不胫而走。6月30日,中央批示:迅速采取措施,妥善保护文物。7月15日,陕西省组织考古队进驻西杨村,袁仲一任领队,同去的还有屈鸿钧、崔汉林、赵康民。

  “临潼发现有碎陶片,估计一周就挖完了。你们去,挖完后写个报告交给陕西省文化局。”袁仲一出发前,领导如是说。

  带着行军床、蚊帐和发掘工具,考古队员坐着解放牌汽车,上路了。当晚,在生产队粮库的院落里,他们驻扎在一棵大槐树下。

  第二天,考察现场;第三天,清理现场、照相,并对周围出土、散落在外的陶片进行调查、收集。例如,在村南边一条碎石路上,发现有很多陶片,光袁仲一一个人就捡了两袋;一农户的厕所院墙上有个陶俑的手臂;还有小学生交来一只陶俑的手;从废品站里收集到一些铜镞;在粮库内发现了50多块秦砖,“当地农民甚至把它们当作枕头来治疗高血压”。

  考古有套规程,先得确定边界,弄清坑有多大、坑边在哪。被散落的陶片激起了好奇心,袁仲一当即决定进行扩方挖掘,南北约24米、东西约14米,又出来陶俑三四十件。

  屈鸿钧惊呼:“还未见过没边的东西,得钻探吧。”于是,程学华、王玉清等考古队员被派来增援。

  经发掘,坑的范围越来越大。8月8日,考古队员和附近老农和万春聊天。和万春告知,自己10岁时,家父打水井挖出个“怪物”,就站在井壁上。一开始,井水充盈,后来越来越少,几天就空了。父亲怀疑是“怪物”喝光了井水,于是把“怪物”捞出来,吊树上,用大棒打碎了。

  考古队判断,和万春所说的“怪物”应该是完整的陶俑,于是顺着他所指的方位前往钻探。没想到,在地下4.5米深处,又发现了陶俑残片。而此处距东边正在发掘的部分约150米,二者相连,是座庞大的俑坑。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黄锐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40111553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