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永远在改进的路上——专访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张智
2016-09-15 22:41:23 来源: 新华社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酒泉9月15日电  题:永远在改进的路上——专访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张智

  新华社记者李国利、陈曦、王婷

  1979年,15岁的张智第一次乘火车从农村来到陕西阎良。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并乘坐火车,也开始听说了飞机和火箭。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这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第12次飞行,也是张智工作的第29个年头。

  自1999年起,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已成功将10艘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送入太空。如今,52岁的张智已成为这型“金牌火箭”的总设计师。

  “载人火箭更多强调的是安全性,也永远在改进的路上。”张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好的产品不可能一蹴而就”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一次有明确0.97可靠性和0.997安全性指标要求的运载火箭,有“神箭”之誉。

  2011年,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将天宫一号送入太空。专家评价:“火箭表现堪称完美!”

  但,张智和他的团队仍不满意,“一个好的产品不可能一蹴而就”。

  张智举例说,火箭上有些钢制螺栓之前采用的是镀锌和镀铬工艺,容易引起产品失效,这次天宫二号发射,采用了新的替代工艺,可以进一步增加可靠性。

  此外,原来火箭上的摄像装置,研制时间较早。通过改进,现在的摄像装置清晰度更高,传输也更加稳定。

  从表面上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比其他火箭增加了故障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但张智认为,“不是多了这两个系统就可以作为载人火箭的”。

  载人火箭关系航天员的生命安全,需要更多的安全性设计。理念的变化让张智认识到:“在设计的合理性方面,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

  “一度故障工作,二度故障安全”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刚刚起步。为了航天员的安全,火箭逃逸系统的研制工作同步展开。在资料有限、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研制工作举步维艰。

  “只清楚一些基本原理,实际操作很难。”当时,张智已是研制团队的一员。他和一群航天人历经坎坷、排除万难,研制出属于中国自己的逃逸系统,并在之后不断更新完善。

  如今,从设计的先进性看,我国的逃逸系统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张智仍觉得不够。

  29年的工作经验,让他对于载人火箭的发展看得更远,对安全的理解更深。

  “载人火箭的理想状态是一度故障工作,二度故障安全。”张智解释说,每次发射都有风险,但要把风险控制在底线之上。“出现一度故障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如果再有故障出现,就是二度故障,也能保证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

  张智说,这是航天人在载人航天工程中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标。

  “最怕的不是犯错,而是不敢想”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团队,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36岁。

  在张智看来,这是一种优势。“年轻人敢想,敢创新。”担心自己的思维僵化,52岁的张智很注意和年轻人沟通,希望从他们身上学习敢想敢干的精神。

  比如,封堵整流罩上一个小小的加工孔,通常的思维模式是从火箭外体作业,但这样的处理方式难以避免整流罩内出现多余物。一名年轻的设计师提出从内部封堵的解决方案,让张智觉得“很有新意”。

  张智说:“我最怕的不是年轻人犯错误,而是不敢想。”

  1998年,张智作为逃逸系统的副主任设计师,在参加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时,因为错误放置试验设备而导致工作延误。近30年过去了,这一幕不时在张智脑海中浮现,为自己敲响警钟。

  不犯同样的错误,但也不在犯错之后畏手畏脚,这是张智的心态。“或许正是由于这样的经历,让我一步步成长,走到现在的岗位。”

点击查看专题
点击查看专题

+1
【纠错】 责任编辑: 钱中兵
新闻评论
    亚投行迎来香港、加拿大等13个新成员
    亚投行迎来香港、加拿大等13个新成员
    直击空军学员夜间飞行训练
    直击空军学员夜间飞行训练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英国议会大厦附近发生袭击事件
    英国议会大厦附近发生袭击事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21119569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