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1月30日电(记者邹欣媛)寒风凛冽,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的山坳里,49岁的屈志刚和女儿又迎来“年关”。今年,他第一次不用冒着严寒、上坡下坡、往返多趟去挑水过年了,因为“好水”通到了家门口。
“以前过年就像过关,今年终于可以‘卸下担子’!”屈志刚所说的担子,是过年必备的挑水工具——扁担、水桶,用来将300米外的沟道水挑回家。
屈志刚一家所在的宁夏西海固地区,常年降雨稀少,在这里吃水用水成了一种体力活。每逢佳节尤其是过年,意味着家家户户要耗费更多的体力挑更多的水。
“以前过个年,启动洗衣机洗衣服、窗帘和被单是一项‘大工程’,我一天要挑5、6趟水,一趟挑两桶水大约30斤,把水挑回来还要澄一澄泥沙和杂质,才能让洗衣机一直转。”屈志刚说。
今年过年,屈志刚看着门前的水龙头长舒了一口气,打开水龙头一股股干净的自来水哗哗流淌,一会儿三五桶水就注满了洗衣机,现用现拎都来得及。
屈志刚说,自来水已经通了快半年,有时还是会不经意间“省水”。每到周末,女儿放学回家,屈志刚就会提前做饭洗菜,他会一手拿起水舀子,一手拿菜,冲一遍。冲完才想起来,现在用水方便了,再把菜放在水盆里多洗两遍。
不仅屈志刚过年不再“愁水”,西海固祖祖辈辈因水而困的村民们,也彻底告别了世代饮用沟道水、井水的生活。而这要归功于宁夏的“南水北调”——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全面通水。
这项工程是宁夏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受益人口最多的重大民生水利工程,2012年全面开工,2016年底正式通水,涉及水源和连通工程两大部分。工程从固原市泾源县泾河源头汛期富余水量截引取水,并将泾河引水、杨黄水、当地库井水联调,解决原州、西吉等4县区113.53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西吉县是固原市“最渴”的受水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由于没有充足的水源,不仅农户靠拉水度日,县城更是“闹水荒”。
2013年底,西吉县城12万余人成为宁夏“南水北调”的首批受益人群,度过了第一个“有水”的春节。
居住在县城较高处的马虎山老人清晰地记得,以往过年,全家人还要半夜齐上阵把盆盆罐罐存满水。
到今年——通水的第4个春节,老马家原来储水的大水箱早已成为“古董”,存水的“水桶阵”再未启用,涓涓细流带来的幸福,不断滋润着老百姓的心田。
-
金鸡欢啼盛世春——新春走基层记者走笔
在传统鸡年春节到来之际,新华社记者深入农村、铁路一线、棚户区、街道……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和一股喷薄向上的蓬勃力量,记者时时被感动着、鼓舞着!记者记录下了这些感人的故事和人物。8年前
-
在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新春心愿
新华社记者 罗鑫、徐博、凌军辉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基层是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8年前
-
全国劳模徐鸿:扎根基层要做飞翔的雄鹰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的劳模接连涌现,从 “铁人”王进喜到“两弹元勋”邓稼先,从“蓝领专家”孔祥瑞到“金牌工人”窦铁成等,他们的事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8年前
- @大学生 假期安全,你get到了吗?寒假4年前
- 3岁萌娃打110求助 超可爱对话曝光警察,电话,叔叔,父母,赣州市,联系,妈妈,一边,龙南县,讲故事4年前
- 【“飞阅”中国】“山沟沟”变身乡村治理示范村铁岭,柴家堡子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村屯绿化,生活垃圾治理4年前
- 藏在滇西板桥古镇里的“乌铜走银”云南,保山,乌铜走银4年前
- 一边湖一边海 福州这条高颜值公路通车了景观式滨海公路,通车,旅游打卡4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