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放到世界的聚光灯下,成为观察两会的一个渠道、解读中国的一个窗口。
2013年3月,新一届政府走马上任。四年来,四份政府工作报告,干货很多、创新不少,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今天,本版聚焦本届政府四年的工作报告,会内会外联动,请代表委员、专家学者盘点报告新词新语,解读改革发展的新举措新进展新动向,触摸中国的时代脉动。
——编 者
2014:改革是最大的红利→2015:新常态→201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数字经济
转型升级
化蛹成蝶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辜胜阻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改革是最大的红利”。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成为2014年深化改革和宏观调控的“当头炮”。
2014年,国务院各部门全年取消和下放246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评比达标表彰项目29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149项。简政放权极大地激发了微观主体活力。当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4%,新增就业不降反增,显示了改革的巨大威力和市场的无限潜力。与此同时,我国经济也呈现新发展态势,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时期。2015年,新常态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通过改造传统引擎和打造新引擎,使中国经济列车以中高速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中高”的观点。2015年,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升至50.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4%。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成为改革重点任务,每一项都是“硬骨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要着力加快培育新动能,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快速成长。2016年,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5万户,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当前中国网民数量已超过7亿,全球十大互联网公司中有4家是中国企业。报告还提出,网络提速降费要迈出更大步伐,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相信在未来,“互联网+”与数字经济,将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人民生活带来极大便利,让企业广泛受益、群众普遍受惠。
做好2017年政府工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条主线。勇往直前、闯关夺隘,我们就能实现转型升级、化蛹成蝶。
2014:权力清单→2015:自我革命→2016:互联网+政务服务→2017:清单管理制度
转变职能
动真碰硬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李君如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从四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新词中可以看出,这一届政府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方便之门,一以贯之。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权力清单”制度,力促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公示与众,把政府部门的权力晒在阳光下,防止政府乱作为、不作为等状况发生。2015年,报告提出“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给市场和社会留足空间,为公平竞争搭好舞台,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2016年简政放权大步迈进,取消165项国务院部门及其指定地方实施的审批事项,清理规范192项审批中介服务事项、220项职业资格许可认定事项。当年报告还提出“互联网+政务服务”,以期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实行清单管理制度”,这将进一步减少政府的自由裁量权,增加市场的自主选择权。
当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干部队伍的整体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纵观政府工作报告这些新词,国务院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这些自我革命、动真碰硬的新要求新举措,正在突破影响经济发展的体制“瓶颈”,正在破解干部乱作为、不作为的现实难题,必将有利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进步,有利于造福全体人民。
2014:基本公共文化服务→2015:学习型社会→2016:中国特色新型智库→2017: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文化强国
纵深推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 张抗抗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从这四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词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精神需求也随之提高,政府在这方面发挥了及时的引导和服务作用,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强国建设正在向纵深推进。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人们的文化权利,让更多人享受文化发展成果。2015年,“学习型社会”成为报告新词,比“全民阅读”更进一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以期 “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2016年,报告强调,“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这一新提法的背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迫切需要健全中国特色决策支撑体系,大力加强智库建设,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
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软实力。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旨在重塑中国文化自信,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为中国经济、外交和安全影响力的扩展提供更加有效的软保护、构筑更有利的软环境。在政府有力推动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将更稳健、足音将更强劲、影响将更深远,使我国尽快从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强国转变,不断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2014:民生底线→2015:民生保障网→2016: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2017:民生是为政之要
保障网络
越织越密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 郑功成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保障民生,成为本届政府工作的“重头戏”。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注重制度建设,兜住民生底线。其时,社会救助制度还不健全,部分困难群体因贫因病因教因灾等多种原因易陷入危机而无法摆脱。为最困难群体构建起健全的底线保障,成为当务之急。中央政府将此定为民生领域头等大事,并于当年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建立健全了针对困难群体的底线保障。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体现中央政府日益注重促进整个社会的公正,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老龄化、城镇化速度加快的时期,民生保障更需要全面、细化,更应当拓宽范围、提升水平。在此背景下,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推进越来越多的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这一年成效显著: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超过240万;棚户区住房改造60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380多万户。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民生是为政之要”。一个“要”字, 体现对民生的极度重视。这是将保障与改善民生视为政府的核心使命,同时也是中央政府的自我加压。可以期待,2017年将是民生得到更大程度保障和改善、全国人民更有获得感的一年。
2014:向污染宣战→2015:环境治理攻坚战→2016:环境保护督察→2017:蓝天保卫战
环境治理
攻坚克难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张云飞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国务院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本届政府工作的极其重要的位置,相继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向污染宣战”,显示出国家政府治理污染的决心和勇气,让人振奋,鼓舞人心。虽然我们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而污染是伴随发展产生的,但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铲除污染,绝对不走西方先发展、后治污的老路,要走治理污染促进发展的新路。2015年,报告提出“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体现了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中央政府当年明确具体指标要求,既保证了雾霾治理工作的连续性,又突出了环境治理的系统性。“环境保护督察”,首次写入2016年报告。这一年,中央环保督察组督察省级党委和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环境保护重大决策部署情况,解决和处理突出环境问题,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格责任追究等。2016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5.6%和4%,74个重点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9.1%。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响亮提出“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事实上,雾霾等环境污染问题的形成有其复杂的机理,加上社会和治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雾霾治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铁腕治理。
这些生态建设的新词,反映出本届政府环境治理的决心和行动一以贯之,力求向人民群众交出绿色合格答卷。
(记者刘学、张垚、李霞、柯仲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