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我国首次开展两类无人潜水器同时海底作业
2017-07-26 15:14:20 来源: 新华社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科学”号7月26日电(记者张旭东)搭乘“科学”号远洋综合科考船的“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与“探索”号自治式水下机器人,26日同时在南海北部下潜作业,这也是我国首次实现两类无人潜水器同时海底作业。

  26日凌晨1时左右,科考队员将“探索”号自治式水下机器人回收至甲板。它连续在水下工作了16个小时,进行了8个小时的地形扫描和8个小时的光学拍照,探测范围约8平方公里。

  科考队员不顾疲劳,紧接着进行了下一潜次的准备工作。6时40分,他们将“探索”号再次布放到海水中。“这次将基于上次的调查资料和数据,在一典型冷泉区进行光学拍照,工作时间约10小时,探测范围在一个600米×600米的区域。”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宏宇说。

  当日9时30分左右,科考队员将“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布放到水中。此次“发现”号的主要任务是搭载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拉曼光谱仪对冷泉进行探测,拉曼光谱仪是用于探测目标物成分的一种探测设备。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杜增丰介绍,这是国内首套用于深海冷泉和热液探测的探针式拉曼光谱仪,操作者利用“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上的机械手拿着探针,在海底灵活探测目标物。

  科考队员介绍,以前自治式水下机器人入水后,母船一直跟踪监视,不能再进行其它科考作业。随着我国国产自治式水下机器人可靠性大幅提升,现在已经不需要母船支撑保障,机器人根据规划自主完成探测作业并上浮,期间母船可同时利用其它装备开展作业,大幅提升作业效率。

  自治式水下机器人和遥控无人潜水器的区别是:自治式水下机器人无缆,调查范围较大;遥控无人潜水器则和母船之间有缆绳相连,可搭载作业设备较多,擅长开展精细调查和作业。

  “科学”号正在执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2017年南海综合考察航次,“探索”号是此专项下,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自主研制的自治式水下机器人,最大作业深度可达4500米。

+1
【纠错】 责任编辑: 张樵苏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浙江:冰洞避暑游
    浙江:冰洞避暑游
    盛夏消防练精兵
    盛夏消防练精兵
    情暖太行山区留守儿童
    情暖太行山区留守儿童
    “发现”号在南海采集到大量冷泉生物
    “发现”号在南海采集到大量冷泉生物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138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