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代表畅谈加快推进空军战略转型:空军就该“高大上”

2017-03-11 09:01:18 来源:法制日报

本报记者李开强(右一)采访军队人大代表刘文力、舒清友、张苇(从左至右)。徐小龙 摄

  2014年4月14日,习主席到空军机关调研时强调,要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全面加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加快建设一支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强大人民空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这,就是空军战略转型的目标。时隔近3年,空军战略转型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今天,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3名军队人大代表走进本报两会会客厅,围绕加快推进空军战略转型建言献策。

  高

  记 者:空军作为高科技军种,如何实现高起点再造?

  舒清友:新体制下的空军能否实现战斗力更大跃升,各级指战员读懂、吃透、适应好新体制,发挥好新体制优势,是首要和关键的一环。指挥员要懂得用先进的战争理念去研究作战问题、筹划作战行动。战斗员要熟练掌握、灵活运用手中武器,把先进武器装备的性能、用途发挥到极致,创新出更多更管用的战术战法。空军转型建设是一场大考,对于官兵而言,不断提升打赢本领,是备考的有效方法。对于组织而言,尽快打通新型高素质人才群体成长的快车道,是当务之急。

  刘文力:近年来,空军部队大力开展“双学”活动,涌现出一大批指挥、作战、技术和保障人才。但从我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看,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还相对短缺。我们立足自身想了很多办法,选派参谋人员到战区学习,开拓眼界、主动探索与其他军种联合作战中协同配合的方式方法;开办“参谋课堂”、创办内部学术刊物,搭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学习交流平台。我们的努力见到了成效,但自我培养的方式还是有局限性的,在此呼吁:希望出台适应时代发展的制度措施,加大力度鼓励军事人才成长、吸引高素质人才投身部队建设,搭建起人尽其才的平台。

  大

  记 者: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大手笔,来构建空天大格局?

  舒清友:推进空军转型建设,一定要看到发展趋势的前沿,甚至要对前沿前面的东西做出预判。目光远大,观念才不落后,方向才不偏离,空军转型建设才能又快又稳地向前推进。当今世界,武器装备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已经非常明显。未来的世界军事是什么样子?需要我们去研究判断。在此提出建议:把军事理论的建设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让军事理论专家和军队领导、作战部队之间的沟通交流渠道更加畅通。

  张 苇:我在一些论坛和会议上发现,空军有着各类高端人才,不少领导、专家和许多部队一线指战员对于武器装备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以及作战信息体系建设前沿军事问题研究很深很透。但我也发现,一些对战斗力有着重要影响的项目,没能很快立项建设。“看到”的下篇文章是“做到”。我建议,尽快建立军事科技项目立项的“绿色通道”机制,对于一些与战斗力建设紧密相关、影响重大的项目,优先论证、审批,尽快立项建设,提高科技工作对战斗力的贡献率,为空军战略转型建设打下厚实的科技基础。

  上

  记 者:怎样作为,我们才能在未来战场上得去、打得赢?

  张 苇:这些年来,空军很多成果已经转化成部队战斗力,但有的还没有很好地转化。在联合、体系的大背景下,空军转型成果要更快地转化为战斗力,离不开实战化的检验。空军“红剑”系列体系对抗演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另外,要把各种作战思想和方法放在全作战要素的高仿逼真战场中去打磨、推演、试验,有效促进理论、方法、装备和保障成果向战斗力转化。目前,我们的战争仿真体系还比较薄弱,建议加快这方面的建设。

  刘文力:空军战略转型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能打仗打胜仗。过去一年,我所在的部队执行了很多演习演练、外出驻训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部队在这些任务中得到了锤炼,应急反应能力、复杂战场环境下的作战能力进一步提升。无论改革怎么改、转型怎么转,部队练兵备战的思想不能弱化、行动不能迟缓,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关键时候上得去、打得赢!(本报记者 李开强)

点击查看专题
点击查看专题

[责任编辑: 刘笑冬 ]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091120608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