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 时政 | 地方 | 法治 | 悦读 | 副刊 | 国际 | 港澳 | 财经 | 体育 | 科技 | 图片 | 论坛 | 视频 | 微博 | ENGLISH
 
  黎介寿:用人才支撑起强军梦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是我国科学和工程技术界的最高学术称号,作为各自领域的资深专家和意见领袖的他们,也是实现中国梦和强军梦的领军人物。新华网和新华社军分社联合推出“两院院士谈强军”系列访谈。节目的第二期邀请到的嘉宾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全军普外科研究所所长黎介寿。  
黎介寿
黎介寿
黎介寿,湖南浏阳人,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
分享到:
 
 
谈强军
  黎介寿:经历过新旧社会对比信仰不可能不坚定
新旧中国的变化令黎介寿看在眼里,而中国在医学领域的迅速发展也让黎介寿惊喜不已。“解放初我当外科医生,设备简单,胆囊就已经是很大的手术了,现在国际上的一些先进设备我们都有,前沿的医疗技术我们也都掌握。”迈过风雨飘摇的旧中国,目睹了新国家的崭新风貌,黎介寿对共产党有着坚贞不渝的信仰。从1949年递交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到1979年加入党组织,30年间黎介寿先后写了27封入党申请书。“医生花很大的气力,救治的是一个人;而一个清明的政治,可以救治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黎介寿说, “只有经历过新旧社会对比,你才会明白为什么我们的信仰如此坚定。”[详细]
  院士黎介寿:军队医院口碑好源于人民军队根本宗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患者走进军队医院寻医问诊,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全军普外科研究所所长黎介寿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是军队医院拥有人才密集、技术过硬、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另一方面则源于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统计数据显示,军队医院每年诊治患者6800多万人次。“军队医院平时比较重视政治教育。军队医院本质上代表军队,所以对人民群众的亲和力稍高。”黎介寿说,“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要顺利一些。” 根据解放军总后卫生部的统计,近年来全军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80%的病区开展了责任制整体护理,伤病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上升到98%。[详细]
  军队院士:实现强军,人才比装备重要
黎介寿很欣赏目前军队培养人才的模式:委托大学培养国防生、积极吸纳大学生参军入伍。“拥有高素质人才是部队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作为中国军事医学的泰斗,黎介寿也非常注重对于人才的培养,他亲自培训了18900多名学生,18名弟子在国内一级学会担任常务理事以上学术职务,50多名学生在全国各大医院担任普外科主任。谈到实现强军的途径,黎介寿说,中国军队建立的初衷是为人民服务、保卫国家、维护世界和平,这是中国军队的指导思想。“有了这个指导思想,中国军队在面对困难时勇气就能升格,就能‘打胜仗’。时刻牢记这点是实现‘强军梦’的根本。”[详细]
  军医专家:预防非战斗减员比战伤救治更重要
作为战伤救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全军普外科研究所所长黎介寿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预防非战斗减员往往比战伤救治更重要。军事医学科学既包括战时、训练时对创伤的应急处理,也包括对非战斗减员等情况的预防。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人们常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认为防治非战斗减员也应放在前面。”黎介寿说,非战斗减员是指因为疾病、天气、食物等原因在没有进行战斗而造成的部队人员损失。[详细]
  院士谈强军:后方有医生是最好战斗动员
“军事医学对于‘能打仗、打胜仗’是非常重要的,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全军普外科研究所所长黎介寿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说,后方有医生,是最好的战斗动员。黎介寿表示,除了信仰、荣誉、仇恨等,完善的医疗水平也是战斗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曾这样动员:你们勇敢的作战,后面有白求恩医生在。”黎介寿说,“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你有战伤,后面有人给你救治。” 放眼世界,几乎每个国家军队的背后,都有一套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详细]
 
   
 
图片报道
   
 
往期回顾
   
 
中国战伤医疗救治的发展阶段
   
 
黎介寿院士重点科研成果
 
 
总策划: 刘声东 田舒斌
监制: 白林 曹智
编委: 曹国强 魏紫川 白林 罗毅 曹智 栾建强
主编: 杨新华 张宝印 汪东 袁韵 孙彦新
编辑制作: 王婷 杨雷 刘艳 李非 陈竞超 张治国 朱鹏 刘灵 王瑶 石乐乐 穆问春
新华网原创内容,欢迎转载或报道。 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