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电子报纸 草地周刊 调查观察 成风化人 新华观点 要 闻 新华关注 新华深读 新华体育 新华财经 新华国际 新华融媒 精彩专题 医卫健康 看天下
首页 >正文
来源:
咸宁新闻网

《民法典》筑牢中国自主民法学知识体系五重基石

2024-06-24 18:09:23 来源: 咸宁新闻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下称“民法典”)诞生于千年民族复兴征程中承前启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历史节点,宛犹一座巍然屹立于新时代法治建设恢弘历程中的伟岸丰碑。其不仅全面系统整合既往散落于各部的民事单行法律规范,更确立了调整民事活动的基准,为保障民事主体合法权益提供坚实制度保障。民法典的颁布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近趋臻善、日进于圆熟,同时意味着民法学的研究迈入系统化构建的崭新纪元。这部堪称中华法学发展进程中不朽丰碑的鸿篇巨著,为筑就新时代中国民法学体系奠定了五重基石,进而更坚立了我们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信心信念。

  一、谱系基石:融集中西法治文明大成典范编制体例

  经纬天地,品物流形。经千余年中华法律文明养育,至隋唐结成硕果,中华法系法典化成果具有完整性、体系性、逻辑性等本质特征。纵观古今中外,一部优秀的法典绝不应囿于机械地罗列民事法律规范。民法典开创性地突破西方国家“五编制”“六编制”的窠臼藩篱,增设人格权编,形成独树一帜的七编格局。

  将人格权编独立纳入民法典,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价值追求的直接体现,人格权独立成编等于宣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民权利重于泰山。将生命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益以专编的形式于民法典中予以确认和保护,不仅彰显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同时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制度优越性。从法哲学的视野考察,这是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法律领域的创造性运用,彰显道德高线与法律底线的交汇,折射出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道德内核。综上所述,民法典构建的七编格局不仅是中国法治建设的伟大成就,还为全球法学理论研究发展贡献了宝贵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标志着中国自主民法学知识体系在继受与借鉴、守正与创新的艰辛探索中找到了自己的方位与坐标。

  二、价值基石:闪耀人文光辉的立法理念

  以法治国,以德润民,法德相济,国泰民安。知识体系的构建必须以价值理念为引领,缺乏鲜明的价值追求,再精妙的知识架构也将如空中楼阁。民法典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丰碑,其价值体系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成,为构建中国自主民法学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的价值基础。

  首先,民法典将个人尊严、生命健康、人格权益作为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民事权利予以确认,彰显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仁爱情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理念完美契合。其次,民法典推崇诚实信用原则,倡导公平正义,在鼓励交易自由、激励创新创业的同时,明令禁止违背公序良俗、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平正义价值诉求完美呼应。最后,民法典倡导公序良俗,反对权利滥用,彰显了追求美好生活、共建和谐社会的人文情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标完美契合。

  综而言之,民法典熔古铸今,以雄浑纵横之笔锋,于法典中融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点睛之笔,淋漓尽致地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价值归依与人文关怀。民法典所确立的价值体系,必将树立国人尊生命、信诺言、行正义、筑和谐的世风,必将为中国自主民法学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必将引领中国民法学研究开创新局面。

  三、理念基石:树立保护人民权利的时代丰碑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民法典以民事权利为中心的私权制度体系为中国自主民法学知识体系奠定理念基石。首先,民法典全面确立以民事权利本位为核心的民法理念。民法总则以保护民事权益为立法宗旨,并确立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基本原则,由此构筑起民事活动的行为准则,形塑了权利体系的运行机理,此外总则编第五章以民事权利为名开设专章,这些原则性和技术性规范合彰民事权利居于民法典私权制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其次,以民事权利为轴心的立法思路贯穿民法典各分编。物权编奠基所有权,激活用益物权,为权利的归属与流转厘清边界;合同编尊重意思自治,强调契约拘束,让权利在适当范围内得以任意处分;人格权编彰显人格尊严,伸张人格权益,为权利提供全面保障;婚姻家庭编体现家庭成员地位平等,倡导婚姻自由与权利义务对等;继承编突出被继承人生前意愿,实现权利的隔世传承;侵权责任编则聚焦受害人救济,让权利获得善后保障。由此观之,由民事权利贯穿终始,民法典堪称名副其实的权利保障宣言书。

  五次启动,几代人念兹在兹的“民法典梦”。民法典构建的以民事权利为中心的私权制度体系内涵丰富、逻辑严密、体系完备。这一体系不仅完成了私法领域“权利体系”到“权利法典”的转变,更为中国自主民法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坚实的理念基石。

  四、时代基石:映照时代图景的鲜明烙印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任何一国的民法学理论,都必须立足本国的现实语境,回应时代发展的急迫诉求。否则,一切对民法学知识创新的高谈阔论,都将失却现实依傍、沦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民法典立足中国国情,总结实践经验,顺应时代发展,回应数字经济时代之问,体现了中国特色、实践特色与时代特色,为中国自主民法学知识体系奠定了时代基石头与社会基础。

  民法典根植于中国社会现实,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充分吸收和转化中华法律文明精华,同时肩负起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制度自信。其次,民法典体现了丰富的实践特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事活动和民事关系日趋复杂,司法实践也积累了大量经验。民法典广泛吸收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成果,回应现实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极强的实践品格。此外,民法典宣示了数据权益作为民事权益的属性;针对个人信息泄露这一全球性难题,在人格权编第六章专门予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进一步强化了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为呼应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将“绿色原则”纳入基本原则,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这些扎根时代沃土的制度创新,充分证明民法典内容立足时代前沿、把脉社会生活,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彰显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五、实践基石:沃壤丰厚的审判智慧结晶

  源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是知识的辩证发展规律。民法典贯彻实施中产生的大量鲜活案例是民法学研究的源头活水,为中国自主民法学知识体系奠定了实践基础。只有经过司法实践这个主战场的反复论证和检验,法理学说才能绽放夺目光彩,知识体系方能日臻完善。民法典实施必将带来海量的案件类型,法官对法条的解释论证将转化为哺育法理研究的养分,成为推进学术创新的试金石。

  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对民法典规定在个案中的具体适用,将提炼出可资借鉴的裁判规则。这些案例将是学者开展民法典理论研究的富矿。而学者对疑难复杂案件的评析批注,将升华出普适性的法理命题,丰富民法学的教义体系。司法者与学理者的良性互动,必将推动实务与理论相互滋养,从而为中国民法学知识体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为理论创新开拓广阔的实践空间。由此观之,以案释法实乃中国民法学知识图谱进一步丰富发展的沃壤。

  中国自主民法学知识体系的构建,非一朝一夕之功。在以民法典为指引的征程中,需要立法、司法、理论、实务各界群策群力、上下求索。惟汲取中华文明之精粹、扎根神州大地之沃壤、回应时代发展之呼唤,方能构建起根植本土、面向未来、独树一帜的民法学理论体系。在这波澜壮阔的伟业中,新时代民法学人必当不负使命、不辱其职,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争做大道之行者,让所思所悟化为甘霖,浇灌出中国民法学知识之树常青葱郁。如此,方可不负民法典赋予我们的时代重托,不负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责任编辑: 史梦佳
关键词: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79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