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字
[新华网、中国政府网现场报道]2011年3月8日10时,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三楼大厅举行记者会,主题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国政协委员郑新立、宋晓梧、邵鸿、吴明江、于炼出席并回答记者的提问。新华网、中国政府网全程直播此次记者会,敬请关注! [2011-03-08 09:11:40]
[新华网、中国政府网现场报道]新华网、中国政府网的直播工作人员已经在现场准备就绪。 [2011-03-08 09:12:29]
[新华网、中国政府网现场报道]“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记者会委员简介: [2011-03-08 09:40:50]
[新华网、中国政府网现场报道]郑新立简介:1945年2月生,河南唐河人,中共党员。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经济组副处级干部、正处级调研员、经济组副组长,国家信息中心副总经济师,国家计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政策法规司司长、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等职。 [2011-03-08 09:44:09]
[新华网、中国政府网现场报道]邵鸿简介:1957年11月生,辽宁营口人,九三学社成员。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曾任南昌大学历史系讲师、副教授、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历史系主任、研究生处处长,副校长,九三学社中央常委、江西省主委,九三学社中央专职副主席,江西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曾出版《商品经济和战国社会变迁》等专著,发表了多篇论文。曾获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西省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著二等奖。 [2011-03-08 09:44:39]
[新华网、中国政府网现场报道]宋晓梧简介:1947年12月生,天津市人,中共党员。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研究员。曾任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兼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党组成员兼秘书长、机关党委书记、宏观体制司司长,国家体改委分配和社会保障司司长兼国务院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国劳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劳动部国际劳工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劳动学会顾问,中国医疗保险学会顾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顾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暨南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经济50人成员,中国社保30人成员。 [2011-03-08 09:46:15]
[新华网、中国政府网现场报道]吴明江简介:1945年6月生,江苏人,中共党员。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原专职副会长。曾任西藏波密扎木人民医院外科医师,天津医科大学教师,北京协和医院副处长、主任、副院长,卫生部医政司司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秘书长等职。 [2011-03-08 09:47:30]
[新华网、中国政府网现场报道]于炼简介:1962年11月出生,山东即墨人,致公党成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高级工程师。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董事长、总裁,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是中国致公党中央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团中央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七届、八届、九届副会长;中国青年建筑房地产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建企业联合会会长;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副会长。 [2011-03-08 09:48:31]
[主持人 王胜洪]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记者会现在开始,我代表大会秘书处向所有中外记者表示欢迎。 [2011-03-08 10:03:11]
[王胜洪]今天是“三八”妇女节,祝各位女记者和女工作人员节日愉快。 [2011-03-08 10:03:56]
[王胜洪]本次记者会的主题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保障和改善民生”,现在我向各位介绍出席今天记者会的各位委员: [2011-03-08 10:06:20]
[王胜洪]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郑新立;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专制副主席邵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吴明江;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于炼。现在开始提问。 [2011-03-08 10:06:39]
[新华社记者]我的问题给邵鸿委员,有两个问题,我国目前义务教育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在这五年里义务教育质量要显著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要达到13%,您认为怎么实现这个目标,尤其是怎么更好地解决义务教育不公平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关于学术腐败,我们知道您对学术腐败是深恶痛绝的,频繁出现这种现象,您觉得应该如何来遏制呢? [2011-03-08 10:10:47]
[邵鸿]谢谢你的提问。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义务教育是教育的基础,从党和国家来讲,对义务教育的发展还是非常重视的,大家都听了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在城乡免费实行了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经费完全纳入政府财政性的保障。可以说是义务教育在体制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变革。 [2011-03-08 10:11:26]
[邵鸿]同时大家可以注意到,在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除了免费教育以外,在义务教育方面政府还出台了很多措施,像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绩效工资、国家助学金、1200万寄宿生的生活补助、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危房改造、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等等。 [2011-03-08 10:11:46]
[邵鸿]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我们确实也看到,现在在义务教育阶段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在一个区域内好的学校和比较薄弱的学校之间,义务教育的均衡确实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现在上学不难,但是上好学,满足人民群众义务教育的需要上确实有很大的差距。 [2011-03-08 10:12:19]
[邵鸿]在“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里面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里都可以看到,对于解决好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国家还是非常重视的。我注意到教育部的原部长有两句话说得很到位,他说“义务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而义务教育的均衡问题又是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在“十二五”规划的草案里还是在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里都有很多具体的措施。 [2011-03-08 10:14:51]
[邵鸿]我个人作为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组的咨询委员,近期和我们组里的其他咨询专家跑了国内其他地方,了解了义务教育发展情况,各地开展了很多这方面的试点,应该说有很多很好的做法,进展是很好的。我个人感觉当前有四个方面工作是解决义务教育均衡方面需要抓的。 [2011-03-08 10:16:56]
[邵鸿]第一,要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基本标准。解决均衡问题,不是说把好的学校变差来均衡,而是要把差的学校变好来均衡。现在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一个很重要的是把基本的学校标准提高,让最差的学校都能在硬件和软件上达到一个标准,这是应该着重做好的一件事情。 [2011-03-08 10:18:03]
[邵鸿]第二,应该着重解决好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落后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待遇问题,相比于城市里的择校问题、农民工子弟入学的问题,可能这个问题在更广大的区域中问题更大,更应该优先加以解决。 [2011-03-08 10:18:24]
[邵鸿]第三,要努力加强薄弱地区、薄弱学校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水平。 [2011-03-08 10:18:49]
[邵鸿]第四,在区域内如何整合资源,让区域内好的学校能够在师资、管理,包括硬件方面能够很好地指导、带动落后学校共同进步。这四条是我在调研中感到比较突出的问题。 [2011-03-08 10:18:59]
[邵鸿]关于第二个问题,学术腐败问题。我们在报纸上看到那么多曝光的事件就证明了这一点。高校的学术腐败有四方面的因素:第一,在行政化的背景下,高校的学术权力和学术精神应该是有所失落的。 [2011-03-08 10:19:54]
[邵鸿]第二,很多高校普遍实行了以年度刚性指标、数量化的考核办法,这些办法的实施有它可取的地方,但也有弊端,其中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教师急功近利的倾向。 [2011-03-08 10:20:11]
[邵鸿]第三,近些年来,我国无论是教育科研方面,在经费投入上有了很大的增长,各项目、经费,还有各种表彰,都拥有巨大的物质利益,在这种巨大的物质诱惑而我们管理又没有跟上的话,对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行为起到刺激的作用。 [2011-03-08 10:20:25]
[邵鸿]第四,缺乏良好的学术评价的环境和纠错机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很多人抄袭剽窃,白纸黑字、铁证如山,但是无论别人怎么说,我自岿然不动。如果是物质产品的假冒伪劣,损害的是人们的健康或者损害物质方面需要的满足。这种精神产品的假冒伪劣,损害的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以学术腐败的问题必须很好地加以解决。 [2011-03-08 10:21:07]
[邵鸿]我个人感到要解决这个问题也有四个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要按照我们国家教育规划发展纲要里面所讲的,推动大学体制的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建立学术的权利和地位,尊师重教,这是解决这方面问题的基本前提; [2011-03-08 10:21:51]
[邵鸿]二是要像教育部所说得那样,对学术腐败现象零容忍,采取严厉的措施,一票否决,绝不姑息; [2011-03-08 10:22:05]
[邵鸿]三是要加强学校学术委员会的地位,促进、鼓励、支持开展学术讨论。另外,还必须构建科学的成果评价机制。我记得曾经有一批学者提出一个建议,我个人认为这个建议是好的,就是要成立国家学术纪律的有关组织,专门负责查处这方面的事情,用这种机制来保证防止学术腐败。 [2011-03-08 10:22:34]
[邵鸿]四是要改变很多学校都很习惯的刚性的、数量化的年度业绩考核的方式,创造一种宽松的学术研讨环境。我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比较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谢谢! [2011-03-08 10:22:46]
[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我的问题提给郑新立委员,想请问您的是,按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需要加强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在您看来,在“十二五”期间扩大消费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领域?另外,应该怎样处理好个人消费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消费两者间的关系?谢谢。 [2011-03-08 10:23:06]
[郑新立]“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会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而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首要任务。这五年我们扩大消费的重点应当放在什么地方呢? [2011-03-08 10:24:00]
[郑新立]我认为主要有几点:一是我们在处理个人消费与公共消费的关系上,要把扩大公共服务的消费放在重要地位;二是在处理生存性消费和发展性消费的关系上,应该把发展性消费放在重要地位;三是在吃、穿、用的消费和改善住、行条件的消费上,我们应当把消费的重点放在改善住和行的条件上。  [2011-03-08 10:24:16]
[郑新立]第一个重点,之所以要把公共服务的消费放在重要地位,因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们在个人消费品领域总体上来说已经处于供过于求和供求平衡的状态了。但是在公共服务领域,总体上是供给不足,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交通,城市的供水、供电、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生态环境等等,总体上是供给不足。 [2011-03-08 10:25:04]
[郑新立]供给不足的原因是改革滞后,这些领域主要是靠政府财政来投入,财政投入不足就造成了供给不足。现在个人好不容易买车了,因为道路拥堵,所以不得不限行。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要通过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通过特许经营权等办法,把社会资金引入到公共服务品的供给上来,包括城市中地铁、学校、医院的修建等等,要允许民间资金的进入。 [2011-03-08 10:25:23]
[郑新立]比如给一些城市特许经营权和特殊政策,使得它投入这些公共产品能够回收自己的投资,这样就能够形成一个机制,通过引入社会资金和政府的投入结合起来,来加快公共产品的供给,解决公共产品短缺的问题。在“十二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里面充分体现了这样一个要求。  [2011-03-08 10:25:34]
[郑新立]第二个重点,在生存消费和发展消费的关系上,我们现在处于生存性消费向发展性消费升级的阶段。因此,提高居民个人的文化科学素质和身体素质,这方面的发展性消费应该放在第一位。现在我们都吃饱穿暖了,现在主要是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通过发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发展文化事业,使我们国民的素质得到大的提升。所以要在这些方面加大投入,重点扩大我们在这方面的消费。  [2011-03-08 10:26:05]
[郑新立]第三个重点,在吃、穿、用的消费和住、行的消费上,通过抽样调查,问老百姓最需要的是什么?回答最多的第一是买房子,改善居住环境,第二是买汽车,出去方便一些。未来一个较长时期,住房和汽车仍然是我们两大消费热点,要培育这两大消费热点,创造好的消费环境。 [2011-03-08 10:27:01]
[郑新立]我想能够把这三大关系处理好,把我们“十二五”期间的消费重点培育好,按照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讲的,形成一个内生性增长的发展道路。谢谢。  [2011-03-08 10:27:10]
[人民日报记者]我想问宋晓梧委员,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我们知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关系到不同区域之间,同时也关系到不同群体之间利益的调整,这也是我国“十二五”时期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我想问您,您认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大力度?谢谢。 [2011-03-08 10:31:21]
[宋晓梧]刚才郑新立委员已经谈到了,在消费方面,公共消费和个人消费的关系。在公共消费里还有一个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是由政府出资或者自己去办,或者是购买服务,这些都是需要政府出资的。“十二五”规划纲要里提出,改善人民生活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同时提出要做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当然这是一个方向了,这对于全体人民合理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具有重大意义。 [2011-03-08 10:32:01]
[宋晓梧]关于均等化的问题,刚才这位记者问我有什么建议和想法。简单的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对基本公共服务总量上要加大投入;第二,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在结构上要进行调整;第三,在结构调整的时候必须对相关的涉及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些体制进行改革,对机制进行完善。 [2011-03-08 10:32:24]
[宋晓梧]我先讲第一个问题,我们要搞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首要的条件就是要有充足的投入,如果投入不足,覆盖面都达不到。在“十二五”期间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有较大的提高,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0年,在教育、卫生、社保、住房、文化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比2009年增长了19.9%,整个“十一五”期间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方面有很大的进步。 [2011-03-08 10:32:58]
[宋晓梧]但是从我们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几个主要指标来看,再进一步加大投入总量的空间还是有的,根据2008年的一个资料,我们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这几个方面的投入占GDP的比重与全世界相比,比3000美元以下的国家还低13个百分点,比3000-6000美元的国家平均要低24个百分点。当然,2010年我们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现在看来,总量投入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2011-03-08 10:33:50]
[宋晓梧]“十二五”规划纲要里和财政部关于2011年预算的一些计划里已经做了规定,比如,在2011年,教育、社保方面的投入增长幅度都高于16%,在保障性住房方面的投入也将近15%,我们可以比较一下,这都远高于2011年我们对GDP的预期增长只有8%,总量投入加大了。 [2011-03-08 10:35:02]
[宋晓梧]如果在这种投入的情况下,“十二五”期间保持这样的增长幅度的话,对于我们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对于财政体制从投资型转向公共服务型,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解决我们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经济腿长、社会腿短”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2011-03-08 10:35:11]
[宋晓梧]第二,不仅要有总量的投入,也要有结构的调整。也是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在一些领域有逆向转移的倾向,所谓逆向转移就是经过一次分配收入有差距,经过二次分配没有缩小一次分配的差距,反而扩大了差距,这个倾向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都有所体现,这样的例子有很多。那就说明我们在结构上要进行调整,所以在总量投入加大的情况下,要侧重向农村倾斜,侧重向老、少、边、穷、后发地区倾斜,侧重向困难地区倾向。 [2011-03-08 10:36:02]
[宋晓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方向至少应该做到不扩大一次分配的差距,缩小二次分配的差距,这个在“十一五”期间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比如我们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提到,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有所缩小,但是这个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2011-03-08 10:36:16]
[宋晓梧]第三,进行相关体制的改革、完善相关机制。如果说总量投入跟机制体制关系还不是太密切的话,结构的调整就要考虑到机制和体制的变化。举一个例子,比如要调整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之间差距的话,就涉及到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的关系。我们现在基本上是,中央出政策,地方买单,各地分灶吃饭,发展水平越高,那么基本服务水平也越高,这样就加大了不同区域之间的差距。 [2011-03-08 10:37:36]
[宋晓梧]对这个问题,就应该合理的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合理调整中央和地方财力分配关系,逐步把基本公共服务的事权适当集中到中央,由中央来统筹平衡各地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并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2011-03-08 10:38:09]
[宋晓梧]关于城市和乡区之间的不平等也有体制的问题,比如农村原来没有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现在开始有了,但是标准和城市是两套社会保障体系。过去我们在规划上,城市的规划和农村的规划也是不协调的,现在要把它协调起来,这里面就有对这些机制和体制问题怎么处理好,有的已经有很大的进步,比如现在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和城市居民的医疗保险,在一些地方把这个制度统一起来了。当然这些试点就说明这是需要进行体制和制度上的设计才能把结构调整好。 [2011-03-08 10:38:19]
[宋晓梧]还有不同群体之间在基本社会保障方面、制度调整方面,我也举个例子。像企业职工退休金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之间,由于是两套体制,所以衔接相当困难,在一个时期内造成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过低。 [2011-03-08 10:40:38]
[宋晓梧]从2005年开始,中央连续七年提高了企业的养老保险待遇,但是仍然能听到企业职工和企业退休人员还有很大的意见。如果说这两个体制能够统一,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了。现在“十二五”纲要里和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现在提出来的是,要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正常增长机制。 [2011-03-08 10:41:09]
[宋晓梧]但是我们可以想一想,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也要增长,这两个待遇如果不平衡,它还会产生很多矛盾。在中国,我们是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去我们国有企业的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国有企业的比重也占得相当大,搞不好攀比还会存在。 [2011-03-08 10:41:33]
[宋晓梧]我个人作为政协委员提一个建议,能不能够把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不要分开设立了,就把企业的和机关事业单位的统一建立一个制度,这样就可以减少很多现在不必要的矛盾和攀比。这方面国际上是有先例的,像美国在1984年,日本在1986年,最近还有一些欧洲国家,都把公务员的养老保险制度和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统一起来了,现在看来效果比较好。 [2011-03-08 10:41:44]
[宋晓梧]概括说,对于刚才提的这个问题就是,总量加大投入、结构进行调整,同时深化相关体制改革。谢谢! [2011-03-08 10:42:06]
[中国新闻社和中国新闻网记者]有一个问题想请问吴明江委员,在“十一五”期间,我们看到我国的医疗保障事业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是我们也看到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似乎依然存在,在基层医疗事业中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您认为在“十二五”时期,在这些方面应该如何改进和加强呢?另外,大家都很关心公立医疗机构的改革,您认为公立医疗机构改革的难点在哪呢? [2011-03-08 10:42:36]
[吴明江]你提的这个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因为看病难、看病贵也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也是大家议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大家都看得非常清楚,最近媒体报道也很多。 [2011-03-08 10:44:12]
[吴明江]应该看到我们国家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巨大的阶段性成绩,最近报道最多的一个,我是非常赞成的,就是在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基础上,我们又扩展到了城镇的居民,特别要说的是,推进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把这三项制度加在一块,现在覆盖的人群超过了12亿,具体的数字还要经过相关部门核实,有的是94%,有的是96%,但是这个事大家是认同的。但是想想,看病贵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有更多的保障支撑,大家都会欢迎。  [2011-03-08 10:44:41]
[吴明江]我想说的是,随着保障制度筹资水平、受益水平的提升,个人的负担比重就会逐步降低。如果我们按照现在有些领导讲话提到的,进一步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十二五”期间个人的负担能够降到30%左右的话,我想“看病贵”就会得到很大的缓解。如果我们再建立医疗救助制度,我想对贫困人群来讲,这是一个莫大的福音。 [2011-03-08 10:45:18]
[吴明江]第二,我们在公共卫生基本服务体系的建设上、在公共卫生基本的服务的均等化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疫苗种类覆盖范围扩大,覆盖面增加了,像麻疹疫苗的接种,也就是我们整个民族防病能力要提升,我们疫情的监测、监控和相关的应对措施,包括信息的收集和队伍的建设明显增强。不发生疫情,大家都高兴,维持我们正常的社会生活。应该看到在控制疫情或者防控疫情的过程当中,我们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这是一个很巨大的成绩。 [2011-03-08 10:45:49]
[吴明江]第三,“十一五”期间我们加强了以农村为重点的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加强了社区卫生机构的建设,实际上社区卫生机构的建设这个概念不仅仅是在城市,在相当部分的农村也在推进。房屋、设备、人员的待遇都有所改善。 [2011-03-08 10:47:48]
[吴明江]“看病难”是因为都往大医院集中,很重要的就是我们基层医院的建设需要加强,“十一五”期间在这方面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我为什么说它是阶段性的,大家不言而喻,不管是保障制度也好、公共卫生领域也好、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建设也好,都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2011-03-08 10:48:17]
[吴明江]刚才您提到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问题。我们在调研过程当中,觉得服务能力的建设是最重要的,没有老百姓的信任,他还是要往大医院跑。所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人员的能力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调整我们医疗服务体系结构的一个重大举措。 [2011-03-08 10:48:38]
[吴明江]中央提出要“保基本 强基层 建机制”,“强基层”最关键的资源建设就是人的能力资源建设,所以我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是希望能够加大对基层人员的培训,加大学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在职教育,不断地使基层的医疗机构得到比较高素质人员的补充。这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提出了“全科医学”的概念,提出了健康促进、健康管理的理念,这跟我们多少年以前的“有了病看病”的概念不一样。 [2011-03-08 10:49:05]
[吴明江]二是基层要留得住人才,不能总是从农村向城市流,从西部向东部流,孔雀东南飞,那不行。基层医疗急救要留得住人才,要建立适合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的评价制度、人员的激励制度和生活保障、社会保障的相关政策。如果没有这样一些制度的保障,他去了以后还是会走的。 [2011-03-08 10:49:49]
[吴明江]三是具体措施上,比如建立一些大中型医疗机构和国家CDC系统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协作关系。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支持、双向转诊和人员培训。再比如,要鼓励大中型医疗机构的人员到基层去工作的相关政策,包括离退休人员能不能到基层去工作、开私人诊所等等。我们还提出,能不能修改我们的执业医师法,因为我们当年制定执业医师法的时候还没有提出“全科医师”的概念,在《执业医师法》修订的过程中可以明确出全科医师的资质、明确退休机制,这样可以保证人员的质量。 [2011-03-08 10:52:18]
[吴明江]当然,所有这些工作大家都会听到需要有相关的经济政策的支持,而且还是一个长期的、稳定的支持。把我们的常见病、多发病经过系统治疗以后,康复以后的病人能够回到社区去,缓解看病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不仅仅缓解了“看病难”,更重要的是,如果在基层把健康促进、健康管理、家庭医生更多的服务于社区、服务于家庭、服务于生活,对提升我们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可能还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我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 [2011-03-08 10:52:33]
[吴明江]第二个问题,公立医院的改革确实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实事求是讲,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公立医院改革难在哪?我们也琢磨了很长时间,政府办的公立医院是体现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它也是基本医疗服务供给的主力军。但是大家想一想,一个公立医院,它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非营利性经济运行的经济实体。 [2011-03-08 10:53:42]
[吴明江]我很坦率地说,我个人的看法,目前我们的公立医院既延续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又在用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我们在这个领域的一些同行也在说,叫做“公家开店、自主经营”。这种模式也许在企业是可以的,但是在社会公益性机构,尤其是在医院这样的机构,它必然带来弱化公益性,所以它的难点在哪呢?既要保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又能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真正的、规范的进行治疗。看上去很好理解,但是实际上调整、改革很难。所以我个人认为,公立医疗机构的改革既有宏观层面上的问题,也有微观层面上的问题。 [2011-03-08 10:54:29]
[吴明江]宏观层面上的问题,比如,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规划、公立医疗机构的布局,如何保证相关区域的老百姓都能得到公立医院的服务,这里有一个发展问题。公立医疗机构的管理结构问题,“管办分开”这句话大家都在报纸上看得很多了,“政事分开”大家都觉得应该这样,但是如何改变现在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确实需要很好的来研究。 [2011-03-08 10:57:45]
[吴明江]如何来明确公立医院的补偿政策,改变“以药补医”这样一些诸多非议的传统做法。建立符合医疗保险制度的支付制度,现在大家都是按项目收费,如何来和我们的医疗保险很好的协同,建立一个新的支付制度;如何来建立符合人民公众,又符合医学规律的职业的评价制度等等,所以宏观层面上改革的内容很多。 [2011-03-08 10:57:55]
[吴明江]在微观层面上如何进一步规范管理、规范运营,这也是一个需要改进的问题。“十一五”期间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成立医管局来探索管办分离的问题、政事分开的问题,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应用,零差率销售,调整医院的补偿政策。还有一些地方也在推进医师的多地点执业等等。 [2011-03-08 10:59:10]
[吴明江]在微观层面上,做的改进服务的工作、保障医疗安全的一些措施也很多,比如临床路径的推进、电子病历的建设、预约挂号、分时段就诊等等,我觉得整个这些探索做了很多努力,到现在为止,我个人的看法是,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2011-03-08 10:59:27]
[吴明江]前不久总书记在政协的一个联组会上特别提到,争取“十二五”期间能有突破性的进展。在这方面我们的建议是什么呢?能够不断的总结我们改革的经验,同时结合这样一些重大的改革措施,能够真正落实“十二五”规划当中提出的,大家看一下“十二五”规划里面已经明确提出了改革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偿政策和支付制度,建立现代医院的管理制度,所以能够在这些问题上有新的突破,取得积极进展。谢谢。 [2011-03-08 10:59:44]
[中国日报和中国日报网记者]请问于炼委员,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大保障房的建设力度,并且对今年保障房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我们也注意到保障房建设确实面临着土地、资金等方面的困难。我想请问于委员,您认为有什么化解之道?另外,您认为保障房集中的大力推出对房地产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谢谢。 [2011-03-08 11:00:02]
[于炼]今天是“三八”妇女节,首先祝你节日快乐。 [2011-03-08 11:00:33]
[于炼]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中国保障性住房的现状。毫无疑问,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房的建设,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是一个最为重视的历史阶段。尽管如此,我们所面对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第一个现状,我们去年是保障房开发力度最大的一年,尽管590万套的任务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370万套,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的保障房覆盖率还不到8%,说明什么呢?我们还有92%的被保障的空间依然存在。即便是“十二五”期间我们能如愿完成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我们的保障覆盖率也仍然局限在20%。 [2011-03-08 11:01:23]
[于炼]第二个现状,现在保障房的品种问题,可以说在全国各地各异,但是概括起来大体有两种,一种是租,一种是售。“售”的方面存在安居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等。“租”的方面有公租房和廉租房,这两者的区别是,公租房面对的是中等偏下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而廉价房针对的是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我在去年两会的时候,首次提出是不是还加上一个“零租房”,针对特困群众能不能零房租。 [2011-03-08 11:03:00]
[于炼]针对这几种产品,目前我们政策的倾向是哪一种呢?“十二五”规划明确表述,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并逐步使其成为保障房的主体。我想这是对的,我们要重视一个现实,截止现在,我们的自有住房率已经达到80%,租赁住房率居然不到20%,这个比例和发达国家相比,自有和租赁他们的比例大约是各占50%。 [2011-03-08 11:05:28]
[于炼]所以我们在今后发展的历程中,产业调整的历程中可能逐步使租赁住房率的增幅要高于自有住房率的增幅。早在120年前,恩格斯针对德国工业革命时期一些工人没有房住的时候,他写了一篇《住房论》,他说“真正的住房问题得到解决有赖于健全的房屋租赁市场”,这是一个基本现状。 [2011-03-08 11:05:41]
[于炼]第三个基本现状,就是我们的实施主体。现在可以说范围内没有统一,但是大体上都是由各地政府的建委或者类似部门来直接操盘,或者是由他们委托,或者是选定一个或者几个企业进行直接运作。但是,全国范围内的这种选择和委托的标准也没有统一。 [2011-03-08 11:07:13]
[于炼]第四个现状,我们现在保障房的分配信息系统没有和商品房的销售系统进行联网,比如在北京,可能既在天通苑有房,又在某一别墅区有房。 [2011-03-08 11:07:45]
[于炼]另外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面对这个困难有什么化解之道。总理表述了一个决心,我想“决心”两个字就是最大的化解之道,我们在坚定决心的前提下,是否可以把保障房建设由现在的政府任务向产业化转变?打造一个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阳光透明产业,我想可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化解之道。 [2011-03-08 11:08:41]
[于炼]比如我们产业化之后,把现在所面临的土地优先供应问题、财政资金比例问题、产品统一问题、小区配套问题、社会资金参与的规则问题等等,甚至包括分配和退出机制问题,都可以以产业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所以说保障房作为一个产业进行打造或许是你所提出问题的化解之道。 [2011-03-08 11:08:53]
[于炼]最后一个问题,您提的这个问题比较敏感,保障房的推出是否对房地产有影响。这个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保障房的大量推出对房地产业的发展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从长期看,它可能对房地产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对房地产产业的理性有序地发展能起到好处,或者说能对房地产产业更具有抵抗力、生命力。 [2011-03-08 11:09:53]
[于炼]对住房问题不能忽略三个需求,一是人民群众基本居住需求;二是人们对住房的改善和提高的需求;三是人们对住房的投资需求。在我国现在基本的经济客观实际情况下,显然我们的工作重点、当务之急解决的是第一种需求,也就是民生问题,就是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一方面我们不能以牺牲房地产产业为代价,去禁止和限制第二种、第三种需求;我们也不能不顾及民生的急迫性或优先或者重点考虑第二种需求和第三种需求。 [2011-03-08 11:10:34]
[于炼]我认为民生文化是保障房的灵魂,保障房一定属于民生问题,而房地产属于经济问题,我们保障民生绝不意味着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反过来,只有经济发展了,保证民生、改善民生才能落到实处。所以我建议要把房地产产业和保障房产业作为两个不同的产业,分别打造、健康发展、同步前进,这样或许是你提的问题的一个最好的答案。谢谢你。  [2011-03-08 11:10:44]
[北京电视台记者]我这个问题想请教郑新立委员,“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未来五年要将居民消费率提高2%-3%,而最近我们也注意到有媒体报道说,您认为“十二五”期间提高居民消费2%-3%的目标太保守了,您觉得应该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五年提高10%,甚至如果政策得力的话,五年后可以提高到50%,请问您是如何做出这样判断的?关键是,您觉得如何做到让老百姓真正有钱花,而且敢花钱? [2011-03-08 11:11:42]
[郑新立]感谢你的提问。去年我在全国政协的提案里提了一个“双提高”的提案,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使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例由现在的43%提高到53%,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把居民消费率由现在的35%提高到50%,提高15个百分点。 [2011-03-08 11:13:44]
[郑新立]我这个提案和国家发改委收入分配司对我这个提案的答复意见都在媒体上公布了,我觉得“两会”传达的信息,包括“十二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就如何增加居民收入和提高居民消费率传递了大量的信息,加大了这方面的力度。我认为按照现在这个方向努力下去,用五年的时间使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例和居民消费率分别提高10-15个百分点是有信心的,我觉得是可以做到的。 [2011-03-08 11:14:06]
[郑新立]特别是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了“双同步”的政策,要使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同步,使我们工资的增长速度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同步。“双同步”的战略在我们国家分配制度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2011-03-08 11:16:43]
[郑新立]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一贯的政策就是强调居民收入的增长不能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工资的增长不能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所以每年工资的增长速度比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低两、三个百分点,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比经济增长速度低两、三个百分点。30年累计下来,差距就越来越大了。使我们的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例由最高的时候,1985年的57%下降到43%,下降了17个百分点,使居民消费率由最高的1985年的53%下降到现在的35%,下降了17个百分点。 [2011-03-08 11:17:23]
[郑新立]所以我们用三到五年的努力,适应“双同步”的分配政策,有可能用三年的努力使我们这两个指标恢复到接近我们历史的最高水平,也只有达到了这样一个水平,我们转变发展方式,走内生性的增长道路才能够提供保障,特别是“十二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增加就业,通过增加就业来增加居民收入。 [2011-03-08 11:17:33]
[郑新立]另外,提出对提高职工的工资要建立三个机制、两个标准,三个机制即工资提高的集体协商机制、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工资支付的保障机制;两个标准,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扶贫的标准。这三个机制、两个标准如果建立起来了,就能保证老百姓收入有一个较快的增长,老百姓口袋里的钱会增加得快一些。 [2011-03-08 11:18:31]
[郑新立]三是提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民现在有7亿人,今年我们财政支出里面拿出将近1万亿用于“三农”的支出,可以说财政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了。但是真正要增加农民收入,根本的措施还在于农业的现代化,通过农业的现代化让我们农村的劳动力更多的、更快的转移到二、三产业,我们现在农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十点几,而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比例的46%。,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只有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6,在这种差距下让农民富起来是很难做到的。 [2011-03-08 11:19:02]
[郑新立]所以要通过农业的现代化,要通过创造新的农业投资主体,包括家庭农场、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把社会资金引入到农业现代化里,加快农业现代化,把更多的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来分享二、三产业的利润和工资,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我想这个措施在我们“两会”信息里也体现得很充分。 [2011-03-08 11:19:17]
[郑新立]最后,完善社保体系。通过完善社保体系,我们把钱更多的用于消费,现在我们的储蓄率47.7%,储蓄干什么呢?一个是防老,一个是防病,还有一个是攒钱供子女上学,如果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起来了,我们这个钱就可以拿出来消费。 [2011-03-08 11:20:14]
[郑新立]美国人均GDP4万多美元了,储蓄率长期是负的,最近这几年才转成正的。我们人均GDP才4000美元,我们储蓄率40%多,形成了两个极端。我们社会保障的建立就让老百姓放心大胆的消费。所以“两会”传递的信息,这四个方面的措施将会让我们老百姓口袋越来越鼓,可以放心大胆的消费。因此,我对未来五年居民消费率的提高保持一个非常乐观的态度。谢谢! [2011-03-08 11:20:25]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记者]我有两个问题,一个问宋委员,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只有解决了就业问题,才能维持社会的和谐。近两年,农民工的“招工难”和大学生的“就业难”并存的现象,大家已经很多的关注了。在我们调查当中,发现这“两难”的存在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的对接不是很好,也就是说基层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还没有完善,您认为有哪些好的办法能把基层的就业公共服务建立好?另外一个问题问给邵委员的,因为我知道九三学社非常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今年我们国家非常关注中小企业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又是吸收就业的一个主体,但是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在融资、市场准入和劳动关系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帮扶中小企业建立更好的服务平台呢?谢谢。 [2011-03-08 11:20:48]
[王胜洪]请两位委员简要回答。 [2011-03-08 11:21:07]
[宋晓梧]刚才这位记者提的关于就业优先的原则,这次在“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了明确,把就业放到优先的地位,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个人长期研究劳动经济,对于就业的问题很早就提出来,应该把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去年在政协的会上我也提出过,就业在近期应该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但是她说的是一个具体问题,关于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难,造成的原因是很多的,但是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就业服务方面。 [2011-03-08 11:21:37]
[宋晓梧]有两个方面需要做,一是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建设,这方面已经在“十二五”规划纲要里作为公共服务的一个重点列了出来。这方面国外的一些经验也说明,可以很好的解决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现在确实有很多企业需要人,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他所需要的人,在其他劳动场所找不到工作。 [2011-03-08 11:22:03]
[宋晓梧]再有一个,应该大力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我看到在“十二五”规划纲要里写到了,要扩大政府财政对于推进农民中等免费教育的进程,这对缓解农民工就业难是有很大的促进。 [2011-03-08 11:22:39]
[宋晓梧]大学生就业难就不是简单的信息结构的问题,和收入分配有关系,现在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会有很大的难度,大学生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主要集中在公务员,主要集中在垄断行业去寻求就业,这样使他们的就业门路大大缩小了,要调整这个结构可能还是要从整体上来考虑。应该说大学生们上网去查找工作,这个职业信息问题不是太大,和农民工的问题不太一样。我就简要回答这些。  [2011-03-08 11:22:51]
[邵鸿]作为政协委员,我们个人比较关心的还是文化教育方面的问题,对于经济方面的问题我不是太熟悉。但是我们九三学社中央多年来在参政议政方面一直是非常重视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问题,多年都有提案,包括今年,我们仍然有这方面的提案。就我个人来说,要搞好中小企业是不是有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注意。 [2011-03-08 11:23:34]
[邵鸿]第一,其实我们在八、九年前,我们国家已经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的法律。怎么样落实好这项法律,真正实施好这项法律,是一个基本的前提。首先对中小企业的地位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重视。中小企业和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比起来,它的个头、它的税率,它在经济中单个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是比较小的。但是总体来看,它在国民经济当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就业方面,能够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所以,对于中型企业,特别是民营的中型企业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扶持。 [2011-03-08 11:24:04]
[邵鸿]第二,还是要降低税负,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 [2011-03-08 11:24:23]
[邵鸿]第三,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根据我们的调研,现在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是,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的支持,所以怎么样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是我们当前亟待破解的一个难题。 [2011-03-08 11:24:47]
[邵鸿]第四,还应该着重支持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这也是我们目前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我就简单说这些。谢谢! [2011-03-08 11:25:06]
[人民政协报记者]我想请问宋晓梧委员,我国已经进入了“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关于“十二五”期间我国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将会有哪些具体措施呢?谢谢。 [2011-03-08 11:25:33]
[宋晓梧]我觉得这个问题刚才郑新立委员也提到了一些,比如集体协商机制、最低工资保障机制、工资增长机制已经提到了,我们“十二五”规划对收入分配体制提的比较明确,一个就是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再一个是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2011-03-08 11:26:05]
[宋晓梧]对这个问题当然有一些争论,特别是关于在初次分配中政府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呢,我觉得这是应该值得重视的问题。是不是过多的用行政的手段制定一些指标体系,用行政手段层层去落实工资问题呢?我觉得还要考虑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作用。 [2011-03-08 11:26:36]
[宋晓梧]在这方面可能有这么几个问题要解决,政府工作报告、“十二五”规划纲要里面都涉及到了,我也是看了《纲要》和学习了《政府工作报告》以后,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重视:一是要解决农民工工资过低的问题;二是要解决现在一些垄断性国有企业行业方面工资差距过大的问题;三是要严格执行各项劳动的法律法规,确保工人的权益得到保障;四是进一步发挥工会在集体协商中的作用,这对于平衡劳资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目前我们存在的劳动报酬跟资本收益比例有点失衡,协调这个关系也是很重要的。 [2011-03-08 11:26:54]
[宋晓梧]二次分配方面,就是我刚才谈到的,着力点是扭转基本公共服务或者说是社会保障方面逆向转移的问题,至少要把这个趋势在“十二五”期间抑制住,逐步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方向弥补一次分配已经造成的收入差距,由二次分配来弥补。这方面像税收、社会保障都有很多工作可以做,中央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上明确提出来了,倾向于更多的照顾农村,照顾困难地区、照顾困难群体,比如我们对于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对于工矿、林区、棚户区的改造,加大对贫困群体的救济,这些方面在“十二五”规划纲要里都有提到。谢谢。 [2011-03-08 11:27:08]
[王胜洪]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记者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2011-03-08 11:27:27]
[新华网、中国政府网现场报道]直播结束,谢谢关注! [2011-03-08 11: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