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契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国可以利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历史机遇,从产生国际合作新理念和新模式,实现高效设施互联互通,提供新的国际货币,建立新型国际金融组织等几个方面增加全球公共物品的供给。
中国是“一带一路”战略倡议国,人民币国际化将直接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的资金融通,对实现其他“四通”、深化区域经济合作起到关键作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提高区域内最频繁使用的本币比例,能够有效防范区域内金融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加快区域内贸易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有最大规模外汇储备和较高的居民储蓄率,随着中国资本账户逐步开放,人民币离岸市场快速发展,可以为沿线各国企业和机构提供充足的人民币流动性,缓解贸易融资困难,促进区域各国之间的贸易发展。人民币作为贸易计价货币越来越得到国际经贸活动的认可,有利于降低各国对华贸易成本,便利贸易结算,同时规避双边贸易使用第三方货币的风险。
“一带一路”建设的货币战略要从四个方面寻求重点突破。一是利用沿线国家对华大宗商品贸易的重要地位,以及中国在金融机构和期货市场方面的优越条件,积极推动沿线大宗商品实现人民币计价结算,建议优先考虑铝矿石、铁矿石和煤的进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44亿人口,21万亿美元的GDP规模,分别占到了全球人口的63%和经济总量的29%。这些国家和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也超过了1万亿美元,占到了中国外贸总额的四分之一。特别是食品、能源、农业原材料和金属等大宗商品占有重要地位。如果中国经济能保持7%的平均增长速度,按照当前中国进出口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来看,预计到2015年底全球贸易中人民币结算的份额会达到3.4%,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出口的大宗原材料和能源有一半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那么全球贸易中人民币计价结算的份额会提升到7.05%。
二是利用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经验和资金动员上的能力,大力促成人民币成为沿线基础设施融资的关键货币,特别是在政府援助、政策性贷款、混合贷款和基础设施债券发行中应当更多使用人民币。中国拥有比较高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比较高的储蓄率,有条件成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融资体系的组织者和重要的资金供应方。
三是利用产业园区在贸易创新、产业集聚等方面的特有优势,在园区规划和建设中积极引导人民币的使用。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如果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经济走廊建设当中,建设具有特色的产业园区,将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占比从目前的13%提高到30%,未来10年的总投资将会超过1.6万亿美元。
四是利用沿线各国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地理优势和文化优势,大力支持电子商务的人民币计价和跨境支付。2014年全国使用跨境电子商务的外贸企业已经超过1380万家,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额为4.2万亿人民币,占进出口总额的15.9%。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本文为作者在近日举办的“2015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发布会上发言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