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精神疾病,往往采取回避态度而非积极应对,处理方式常为隔离,特别是将一些严重的精神病患者永久隔离。有些患者因无家可归、没有依靠,只能长期住在医院。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歧视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康复,而且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道德提升。全社会必须正视这一问题,并通过有针对性的科学的社会治理工作,逐步消除对精神疾病的歧视。
当前社会上对精神疾病存在歧视,究其原因,一是某些人囿于偏见,认为患者在道德方面有污点,从而在言行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侵犯精神疾病患者的尊严。二是社会关心、关怀的氛围和机制还不健全,使大多精神疾病患者很难真正融入社会,一旦有人患精神疾病,其生活空间便急剧缩小至家庭和医院两点一线之间,患者即便康复依然面临教育、就业、婚姻等诸多困境。面对人数不少的这一特殊社会群体,有的职能部门应对举措不力,相应社会管理制度和机制有待完善。有的媒体对待精神疾病患者没有发挥应有的舆论引导功能,而是通过歪曲的报道吸引眼球。某些记者会将一些未经医学诊断且行为失常的新闻当事人推测为精神疾病患者,给他们贴上标签,“疑似精神病”的新闻标题屡屡见诸媒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们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
医学尤其是社会医学已经充分说明,精神疾病患者并不比健康人更具危险性,他们某些怪异的举动是因为思维、情绪、行为等方面发生了异常,这些异常源于大脑功能的紊乱,与其他器官的病变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是可治疗、可治愈的。社会的歧视反倒增加了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负担,而且还会加速社会道德风尚建设的“短板”效应。
解决精神疾病患者歧视这一社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制度和机制。具体而言,主要有:
完善法律保障制度。我国已经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如《劳动法》规定精神疾病患者在康复之后教育和就业权益应受到保护,同时一些地方性法规也相继颁布,比如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的《精神卫生条例》都明确指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限制精神疾病患者的人身自由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法律法规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和有效执行。下一步应在严格执行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保护精神疾病患者的法律法规体系。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制定《反歧视法》,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保障制度,切实维护精神疾病患者的正当权益。
健全社会管理机制。在精神疾病患者回归和融入社会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实现对患者的精准帮扶。随着社会监护网络的建构和社会整体关注系统的完善,精神病患者治疗将不再主要依赖家庭一元,而是家庭监护、社区治疗和社会关怀相结合,从而将患者重新嵌入社会关系网络的监护和关怀当中,防止脱嵌和越轨行为的发生。通过建档立卡,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及恢复情况做详细登记并与治疗医院建立长期合作,保证他们在患病时得到专业的治疗与护理,在病愈之后得到后续的扶持。要定人定点,实现社区的网格化管理,实行责任到人、落实到人,相关部门要掌握精神病患的实时动态,给予长期固定的帮扶。要一人一策,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社会支持方案,利用社会支持系统提供精神疾病患者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提高个体的满足感、成就感,使其增强自尊、恢复自信,减少负面情绪,整体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精神障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疾病负担,一旦患病,其患者和家庭在面临来自社会的歧视的心理压力的同时,还会陷入人力物力财力等多层困境。社会成员要用理解、同情、和谐的理念去包容精神疾病患者,切实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心理负担。同时,以各种可行方式分担他们及其家庭的负担,促使他们在症状缓解之后快速回归社会。政府应加大精神病防治康复经费投入及救助,尤其应当加大对农村精神病患者和贫困精神病患者的救助力度。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十部门制定的《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提出,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这一“兜底”制度不仅是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庭的福音,也是全社会的福利。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中,职业康复也是一种较成熟的心理社会治疗方案,它可以使处在恢复阶段的精神疾病患者通过有关机构获取和维持职业,并在该机构得到技能培训,在获得收入的同时增强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生活质量,激发内在潜力,从而更好地贡献社会。
各类媒体要担负起舆论引导责任。联合国艾滋病项目执行主席彼得·派特博士曾经说过:“当涉及艾滋病时,记者的影响比医生的影响更大。”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精神疾病。记者对他们的报道不能只停留在猎奇的层面上,不能片面夸张精神疾病患者的失控行为,要多向全社会宣传和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公众的精神卫生意识,多采访医学界的专家学者,获取更可靠更科学的信息,通过积极引导、主动宣传,使人们正确认识精神疾病,走出偏见的误区。在舆论的引导下,引导全社会加大对精神疾病患者群体的关注力度,同时,促使全社会关爱精神疾病患者的道德境界不断提升。
(作者:邱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前11个月 河北国企利润同比增长83河北国企利润同比增长83.2%科技人工智能2016-12-24 12
-
前11个科技人工智能2016-12-24 12
-
前11个月 河北国企利润同比增长83河北国企利润同比增长83河北国企利润同比增长83河北国企利润同比增长83.2%科技人工智能2016-12-24 12
-
共享单车正流行,国外如何鼓励绿色出行?
2017-03-23 08:38:47
-
大学生就业难是缺岗位还是缺自我定位?
2017-03-23 08:20:38
-
勤俭节约是美德,“光盘行动”经验大分享
2017-03-23 08:45:32
-
借"精准扶贫"逼寡妇发生性关系?该彻查
2017-03-23 10:08:58
-
动心了吗?国家鼓励事业单位这类人兼职创业
2017-03-23 1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