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2月1日电 题:乡愁故地话乡愁
新华社记者胡旭
杜甫是最早将“乡愁”二字入诗的名家之一,其流徙蜀地之时更是多次借诗抒怀畅叙乡愁。巧合的是,因一首《乡愁》被大众熟知的现代诗人余光中也曾在四川寓居数年。在今天的成都杜甫草堂,一块全文刻下《乡愁》的石碑,不仅串联起两位诗人跨越千年的思乡愁绪,更让每一个驻足于此的游人心生感慨。
梁立志来自广东佛山,几年前大学毕业留在成都并定居于此,今年春节因为妻子有孕在身不方便回老家,他的父母专门到成都过年。大年初三,小夫妻陪着二老游园草堂、赏梅祈福,石碑上的“乡愁”二字勾起了他的回忆。
“我的乡愁就是一口母亲酿的米酒!”梁立志说,母亲是客家人,每到春节都会自己动手酿一坛米酒,一家人都喝,有时还会分给左邻右舍。这次母亲来成都特地捎来一瓶,“刚进门就被我开了来尝,香得很。”在他眼里,妈妈酿的米酒就是家的味道,杯酒解千愁。
而对于在国外求学的李雪芮来说,回到成都的第一件事就是吃火锅。“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吃一顿。”李雪芮调侃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在国外最想念的就是麻辣火锅,还有一家人围在一起热气腾腾的氛围。
李雪芮从小就经常到杜甫草堂玩耍,特别是节日期间草堂丰富的文化活动,吸引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接受熏陶。她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这块刻着《乡愁》的石碑,直到今年从国外回来过春节,和家人一起重游故地才发现。“漂泊的人才会这么敏感。”她说。
实际上,这块石碑为余光中2006年到草堂祭拜“诗圣”杜甫时所立。两位诗人在蜀地都是游子,杜甫就曾在成都作诗“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但这里又都是两人颠沛辗转中长居的故地,余光中甚至能说一口流利的四川话,颇有渊源。
每逢春节,在人们兜兜转转奔向农村、田野寻找乡音、乡情之时,留在城市的人,来到浣花溪畔杜甫草堂这块凝聚千年乡愁的石碑旁,都会触动内心深处最柔弱也最幸福的思乡之情。
-
前11个月 河北国企利润同比增长83河北国企利润同比增长83.2%科技人工智能2016-12-24 12
-
前11个科技人工智能2016-12-24 12
-
前11个月 河北国企利润同比增长83河北国企利润同比增长83河北国企利润同比增长83河北国企利润同比增长83.2%科技人工智能2016-12-24 12
-
共享单车正流行,国外如何鼓励绿色出行?
2017-03-23 08:38:47
-
大学生就业难是缺岗位还是缺自我定位?
2017-03-23 08:20:38
-
勤俭节约是美德,“光盘行动”经验大分享
2017-03-23 08:45:32
-
借"精准扶贫"逼寡妇发生性关系?该彻查
2017-03-23 10:08:58
-
动心了吗?国家鼓励事业单位这类人兼职创业
2017-03-23 1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