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走出隧道里的“地铁夜行侠”
2017-04-29 20:43:39 来源: 新华社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网杭州4月29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魏一骏)墙上的时钟已接近28日凌晨零时,杭州地铁一号线东端的下沙江滨站在结束末班车的运营后,逐渐变得冷清,行人寥寥。

  “把工具再检查一下,别落下什么。”强鹏向同事叮嘱。车站控制室旁一间约10平米的值班室内,4个年轻人分别开始整理装备,做着正式上岗前的准备工作。

  5年前从兰州交通大学铁道信号专业毕业后,强鹏从西北家乡远赴杭城江南。27岁的他历经段场班组、跟车调试等工作岗位,如今已是杭港地铁基建维修部信号通信维修轨旁工班工长。

  “我们的工作简单说来,就是维护和检修地铁的信号系统。它好比‘神经中枢’,对列车运行的安全和高效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强鹏介绍,信号系统中包含了机械设备、电路设备、通讯设备等,“这是个既要体力,又要有很高技术含量的工作。”

  完成了工作前安全会议等流程,零时39分,当晚排班的3名维修技术员梅满、金波、李国椿,在强鹏的带领下进入隧道——今晚的工作内容是对2802号道岔进行检修。

  “道岔决定了列车的走向,轨道旁的转辙机正是决定道岔转换的关键设备。”强鹏说,除此之外,每个小细节也不能忽视。

  来到距站台百余米之遥的2802号道岔,李国椿将一件件工具从包中取出,规整地排列在地上,重约30斤的工具包里,光是扳手就有四种。

  对道岔关键部位的螺丝进行紧固后,4人开始集中协同检修。强鹏介绍,判断道岔运行正常与否,主要通过密贴度和转辙机的转换力参数。如果这些参数超出正常范围,将会影响行车安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列车脱轨。

  距离地面十几米的地下,只有照明灯的白光和信号灯的蓝光照亮这方幽闭的空间。偶有一两个其他工组的检修员路过,但彼此只是专注于各自的工作,甚至没有会面便擦肩而过。

  当晚测试仪器显示的转辙机推力参数虽然一直在正常范围内,但离设备最佳状态还差了几百牛。四人时而各司其职,共同配合完成道岔转换的操作,时而聚在一起讨论参数的变化,提出各自的想法,再一次进行调整,如此往复。

  “咔哒”“咔哒”……重复的一次次道岔锁定声回荡在空旷的隧道中。

  “这看着是个机械的活,实际更需要的是经验。”强鹏说,要熟悉设备的原理,才能理解它的表现。

  经过十几次的调试,转辙机的推力参数终于被调校到标准值,当晚的检修工作结束。收拾设备走回值班室的路上,4人还在讨论着参数的变化。刚进隧道时的白手套早已沾满油污,“有时紧固完60颗螺丝,可能一双手套一个班就磨破了。”李国椿说。

  回到值班室已是2时27分,4个平均年龄26岁左右的年轻人,卸下了工作时的紧张和严肃,与隧道中的不苟言笑判若两人。“我常常和朋友开玩笑,我的工作基本见不到阳光,在这样的环境里必须自己调解心情。我们几个同事也像兄弟一样。”金波说。

  在这个重要的折返站,全年24小时都需要有人值班,当晚留在值班室的是李国椿和金波。与同事告别后,梅满搭强鹏的车回住处,而强鹏到家则还需要半个小时。

  “我们早就习惯了这样的作息时间。工作对我们的意义,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强鹏说,看着每天清晨早班车准时开出,夜晚末班车顺利结束运营,便是他和同事最大的心愿。

+1
【纠错】 责任编辑: 张倩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中国“天空之镜”青海茶卡盐湖开园纳客
    中国“天空之镜”青海茶卡盐湖开园纳客
    80后白领趣绘成都 每天一幅
    80后白领趣绘成都 每天一幅
    15位川菜大师集体炫技“川字号” 美食惊艳不输“米其林”
    15位川菜大师集体炫技“川字号” 美食惊艳不输“米其林”
    西班牙斗牛士英姿
    西班牙斗牛士英姿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19112089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