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7月15日电 题:“靖宇”有传人——寻找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的印记
新华社记者曾涛、陈曦
长白山西麓积雪消融,化成的涓涓细流,汇入松花江。松花江源头之一的靖宇县,因此有了“矿泉城”之称。
相比这称号,其县名本身更具影响力——“靖宇”。
漫步在县城街道,抑或是农舍学校,处处都是“靖宇”的印记。
靖宇县政府办公楼四楼最东侧的办公室里,一位国字脸短头发的中年男子正在一个号码一个号码地拨打着电话。
他叫马继民,杨靖宇将军的嫡孙。他所联系的人,是东北抗日联军将领的后代们。马继民想邀请他们作为顾问,成立东北抗日联军文化研究会。
关于东北抗联的研究工作,马继民是从2005年开始的。然而,关于自己的爷爷杨靖宇将军和东北抗联的过往历史,马继民关注了很多年。
小时候,马继民并不理解何为英雄,对从未见过的爷爷也没有任何概念。
时光的长河向前奔流,浸润着这个孩子懵懂的心灵。马继民慢慢长大,对爷爷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他终于明白,自己的爷爷就是那个化名杨靖宇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
在马继民的家里,一块桦树皮成了传家宝。这是1958年杨靖宇将军殉国18年后的安葬仪式上东北抗联老战士交给马继民父母的。老战士说,杨靖宇将军当年最后关头就是吃着桦树皮跟敌人战斗的,希望他的后人永远不要忘记。
12年前,在郑州铁路局物资供应总段工作的马继民,又多了一个身份——靖宇县县长助理(现改为靖宇县顾问)。
一个身份意味着一份荣誉,更意味着一份责任。磐石、通化、江源、本溪、桓仁、抚松……马继民沿着当年爷爷抗日的线路,一遍一遍走访调研,把东南满的抗日遗址都跑遍了。
来到爷爷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马继民找到了更多记忆与历史的重合点,为他研究东北抗联文化、宣传东北抗联精神、推广靖宇红色旅游增加了无穷的灵感与动力。
他当名誉校长、做编外辅导员,到学校、进社区、跑部队,和大家共同回顾东北抗联的历史,一起学习英雄前辈们的抗日精神。
红色电视剧拍摄、东北抗联教育基地……马继民的案头,工作计划列得满满当当。“爷爷的一生都在为革命为人民作奉献,还献出了生命,我作为他的后代,要循着他革命的步伐,在弘扬抗联精神的道路上奋斗下去。”
东北抗日联军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李立斌,因为共同的事业和追求,和马继民成了挚友。
李立斌的老家是与靖宇县一江之隔的抚松县。小时候,他听了不少“杨司令”的故事。大学毕业分配时,李立斌毫不犹豫地在申请表中填报了靖宇县。来到靖宇县,李立斌感觉与英雄更加拉近了距离,开始系统、深入地进行杨靖宇事迹研究。
李立斌沿着当年杨靖宇将军战斗的路线,一站一站找线索,四处寻找抗联老战士,听他们回忆抗日岁月。东北三省,涉及抗日联军的县、村,李立斌走了个遍:“连跟着我一起的司机都成了抗联研究‘专家’了。”
在靖宇县,四处都是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地方:靖宇镇、靖宇村、靖宇大街、靖宇路、靖宇宾馆、靖宇学校、靖宇支队……
曾经在北京上大学的佟鑫告诉记者,他们出门在外介绍自己,不说自己是吉林人、白山人,直接说是“靖宇人”:“这是一个自豪的称谓。”
每个“靖宇人”,心灵深处都有一个属于杨靖宇将军的地方。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靖宇县的年轻人称呼杨靖宇将军,除了用“英雄”之外,更多的是叫“爷爷”。“觉得亲切,就像杨靖宇将军没有远离一样。”
在杨靖宇小学,德育副校长于学慧告诉记者,他们把弘扬靖宇精神摆在突出位置,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事迹、会讲杨靖宇将军的战斗故事、会唱《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
东北抗联的前辈们虽已远去,但革命的火把越烧越旺,一批批青年正沿着先辈的足迹前仆后继。
2016年,30名靖宇籍青年戴上大红花,参军来到了有“杨靖宇支队”之称的陆军某旅。这支部队前身为杨靖宇将军领导组建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一部。
英雄城的青年来到英雄的部队,当上了英雄的兵。
在靖宇县这片深深烙下杨靖宇将军印记的土地上,靖宇精神和抗联精神正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努力前行。
-
靖宇县唱响扶贫“四部曲”
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壮大扶贫产业规模,努力巩固好已形成的扶贫产业发展基础,积极拓展新的扶贫产业和产业覆盖面,今年,靖宇县上下牢固树立脱贫攻坚“一号工程”意识,不断提升扶贫产业发展层次和空间,引领各项扶贫产业实现突破。2017-04-26 07:41:10
-
相亲鄙视链和寒门的奋斗
2017-07-14 14:53:18
-
当心太阳镜伤了孩子眼睛
2017-07-14 13:25:34
-
周年不快乐,特雷莎·梅从风光无限到仕途坎坷
2017-07-14 08:48:27
-
七大妙招不怕蚊虫叮咬!
2017-07-14 13:25:34
-
是什么改变了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
2017-07-14 08:4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