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数”说内蒙古:换个姿势看发展
2017-08-08 09:24:59 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7日电(记者张丽娜 魏婧宇 王靖)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年,内蒙古的发展波澜壮阔,草原儿女从“零”起步艰苦创业、顽强拼搏,书写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和谐、人民幸福的壮美华章,数字为证。

  ——“由5.4亿到1.86万亿”。自治区成立伊始,地区生产总值仅有近5.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更是低至96元。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6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4069元,居全国第六位。同时,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自治区成立之初的71.1∶11.3∶17.6演进为8.8∶48.7∶42.5,实现了由农牧业为主向一、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8月1日,呼和浩特玉泉区大数据应用产业基地的工作人员通过平板设备展示城市博物馆AR体验墙。新华社发 丁根厚 摄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紧抓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政策机遇,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成为令各省区市刮目相看的一匹“黑马”。2002至2009年,内蒙古GDP增速连续8年摘得全国桂冠,被外界称作“内蒙古现象”。

  如今,内蒙古煤制油、煤制气等现代煤化工产业领跑全国,以包钢稀土钢板冷轧工程为代表的一批传统工业升级项目建成投产;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形成集群……“全区正朝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和支柱产业多元化阔步前进。”内蒙古经信委主任王秉军说。

  ——“由35到75”。自治区成立前,人均寿命不到35岁。70年来,内蒙古卫生与健康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目前预期寿命已提高到75.8岁。

  7月5日,60岁的牧民哈斯朝鲁在阿巴嘎旗“哈乐穆吉”养老中心测量血压。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那时候缺医少药,小婴儿很难保住,好多牧民因此没有孩子。”今年94岁,曾任内蒙古卫生厅厅长的云曙碧回忆说。当年,时任自治区政府主席乌兰夫提出了“人畜两旺”的工作方针,初步建立了内蒙古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婴儿死亡率由自治区成立前的430‰降至目前的5.34‰,孕产妇死亡率由自治区成立前的1600/10万降至18.27/10万。

  91岁的李昆是乌兰浩特人,尽管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谈吐清晰。他说,现在再不用为传染病提心吊胆,家门口就能方便看病,牧区百姓有“小药箱”,住院费用一半多都能报销,社区里还有供老人锻炼和休闲的器材、棋牌。

  ——“由22万到370万”。70年来,内蒙古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治区成立之前,全区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没有1所大学,各类在校生总数22万余人。到2016年末,全区在校生突破370万人,各类高校50余所,在校大学生43.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大学生11.4万人。

  7月4日,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蒙古族幼儿园的孩子正在练习蒙古族特色舞蹈。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内蒙古教育厅厅长侯元介绍,几十年来,内蒙古大力支持民族教育发展,在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安排。目前,全区各级各类少数民族在校生达到102.6万人,占比27.4%,高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蒙古族聚居地区已基本普及学前蒙汉“双语”教育;蒙古族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87.06%。

  ——“由7.73%到21.03%”。无边的大草原,巍巍的兴安岭……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令人神往。自治区成立之初,全区有林地面积1.37亿亩,森林覆盖率仅为7.73%。经过70年的生态建设,森林面积增加到3.73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03%,草原总面积达到13.2亿亩,草原植被盖度达到44%。

  2016年,内蒙古草原植被平均盖度达到44%,基本恢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最好水平。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现在通辽市境内的好些绿地,在过去都是漫无边际的黄沙。想想都觉得很怕人,那时刮个3级风都不能张嘴说话,一张嘴就得吃满嘴的沙子。”在中国最大沙地——科尔沁沙地,从事林业工作26年的乌旦塔拉林场护林员银山感慨地说,“但现在的情形完全不一样了,随着草地和林子的增多,不仅沙尘暴的威力大大减弱,过去不见了的狐狸、狍子等动物也逐渐多起来了。”目前,科尔沁沙地已完成二分之一的治理任务,而我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治理率已达25%,实现了“沙逼人退”到“人逼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仰视蓝天,俯瞰绿野,新鲜空气作伴,细微之处的获得感来得真真切切。

  ——“由600万到55.6万”。为吃喝犯愁、为看病犯愁、为孩子上学犯愁……20世纪80年代初,内蒙古农牧区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有600万人,贫困发生率为67%。改革开放以来,全区范围内迅速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上下打响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截至2016年底,全区贫困人口减少到55.6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1%,各族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的梦想越来越近。

  “日子总算过好了!”兴安盟葛根庙镇农民钟淑霞夫妇现在只要想起自家大棚里的葡萄,总是喜悦得合不拢嘴。兴安盟根据贫困户需要,启动了含产业发展、易地搬迁、政府兜底三大类,畜禽养殖、农产品种植等58个项目的“菜单式扶贫”。钟淑霞夫妇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点”了特色种植的菜单。他们在产业园的大棚种植水果蔬菜,自家土地流转出去,农闲时在产业园打工,一年能挣14000多元,预计今年能脱贫摘帽。

  ——“由0到33”。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民族团结一直是内蒙古的优良传统。从1984年开始,内蒙古已坚持33年每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共召开8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成百上千的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和个人受到国务院和自治区表彰。目前,全区拥有19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有1/8以上的家庭是多民族混合家庭。民族团结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已深深融入内蒙古各民族的血脉。

  2月20日,蒙古族牧民和汉族医生在蒙古包内拉家常。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乌兰浩特市三合村是一个以朝鲜族为主,朝鲜族、汉族、满族、蒙古族四个民族和睦共处的多民族聚居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四个民族互帮互助,共同繁荣进步:朝鲜族群众把自己多年种植水稻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满、汉、蒙古族群众;蒙古族、满族群众也把自己积累多年的养殖技术传授给朝鲜族群众;汉族群众同样把自己经商做买卖的“绝活”教给其他民族。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三合村就已被国务院授予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内蒙古广大干部群众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奋勇前进,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必将更加壮美亮丽。

点击查看专题
点击查看专题

+1
【纠错】 责任编辑: 刘琼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王峥夺得世锦赛女子链球银牌
    王峥夺得世锦赛女子链球银牌
    立秋日的“七彩祥云”
    立秋日的“七彩祥云”
    晒“秋”
    晒“秋”
    济南潮汐车道“拉链车”上路
    济南潮汐车道“拉链车”上路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17112144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