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个年轻人
“小郭书记,地你就占去修路吧。我这一辈子没走过好路,不能再让子孙们受罪。地没了,我就放羊去!”
山里,村民们平平淡淡过日子,年复一年守着枣树讨营生。山外,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精准扶贫全面铺开。
2015年,中组部等部门部署选派“第一书记”住村扎根,帮扶村民摘穷帽、拔穷根。
2015年8月,临汾市委组织部选派的“第一书记”郭若桥来到奇奇里。这个出生于1989年的小伙子,在上海读的大学,在那里上了班,后来回到老家临汾。
“白白净净的,一看就是没干过啥活!”接他到村的大学生村干部郭强心说,“窑洞里没水没电只有跳蚤,能待上一周就不错了。”
同为“80后”的郭强比郭若桥大两岁,土生土长的奇奇里村人。他大学毕业后回来当了村官,一干就是7年。“没事多晒晒被子,要不容易长毛!”帮郭若桥收拾窑洞时,郭强再三提醒说。
面对年轻的“第一书记”,全村人开始都不以为然。令村民没想到的是,一脸娃娃气的郭若桥,东家走走,西家看看,大爷大娘地叫个不停,村里人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年轻后生。
进村后,郭若桥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卖枣难。为了卖枣,郭若桥带着村干部郭强等人,上北京、下成都,抢摊位、拉顾客,硬是把村里积压的枣全卖了出去。
天天往外跑不是办法。为了帮村民早日告别“鼻梁路”,郭若桥东奔西走,给村子争取了一条7.3公里的旅游公路项目。不过,1公里的入村路只能村里自己修,没有任何补偿。
片刻的兴奋后,大家陷入沉默。刘宁富家被占的地最多,有2亩多。“路不好走,儿媳妇和小孙孙都不愿回村。可地和枣树是咱庄户人家的命根子,没了以后可咋活?”老刘说胸口发慌,悄悄离开了。
转身不见了老刘,郭若桥心里咯噔一下。几天前跟老刘提过这事,当时他就一脸不高兴。“老刘性子倔,不会想不开吧。”郭若桥和几个人赶忙去找。
找到老刘时,他正蹲在山坡上,远远望去像根木桩。他低着头,一口接一口地抽烟,脚下一堆烟头。郭若桥在老刘旁蹲了下来,张了几次嘴,却不知如何开口。
一阵静默后,老刘深吸了一口烟,扔掉手里的烟头,缓缓抬起了头,眼睛红红的。“小郭书记,地你就占去修路吧。我这一辈子没走过好路,不能再让子孙们受罪。地没了,我就放羊去!”老刘一个字一个字地说道。
这句话的分量,郭若桥明白。放弃补偿,等于白扔了几万块钱,这可顶得上老刘一家忙活好几年。
当晚,村委会窑洞里人头攒动,吞云吐雾中大家热烈地讨论着。“无论如何都要修路!路修好了,大家才有希望!”
刘宁富、冯金宁、杨爱生等23户村民,在“一致同意不赔偿”的承诺书上郑重地按下了手印。两串鲜红的手印,是老百姓最神圣最坚定的心愿表达。
变化,或许就是从这一晚开始的。
-
“考研热”真相:唯学历问题造成的
2017-12-29 08:49:29
-
叶兴庆: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抓好三个关键
2017-12-29 08:49:29
-
征集丨2018"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
2017-12-15 09:39:47
-
医院回应医生微博“晒回扣”:恶作剧 已处分
2017-12-28 11:22:34
-
机动车新规明年1月1日实施,有标准都变了!
2017-12-28 11: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