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记者 曹滢
也许是为了在“大气十条”收官之前再考验我们一下,在新年钟声敲响前的几十个小时,今冬最重最快的一场雾霾,来了。
12月28日,华北黄淮等地迎来霾天气过程。晚18时,北京市发布空气重污染蓝色预警,污染范围为2017年冬季之最。
(图片截自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官网)
吸一口熟悉的味道,恍然想起去年冬天那一次次令人深陷、“无法自拔”的重污染,才发现,这个冬天,晴朗的天空已与我们朝夕相伴。去年“抢购”的空气净化器和防霾口罩,也落上一层灰。
以北京为例,这个城市11月份PM2.5平均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4%,达到每立方米46微克,是5年来11月份的最低数值。12月前21天中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达7天,重污染仅1天。环保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28日说,今年1-11月大气监测数据显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PM2.5分别比2013年下降38.2%、31.7%、25.6%。其中北京市PM2.5浓度接近60微克/立方米。
2017年12月22日,蓝天下的北京天坛。
2017年12月20日,蓝天下的北京CBD中心区。
污染天气也不是没有过。11月4日,华北地区部分城市启动了一次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由于相关地区在联防联动和应急机制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精准治理,相互联动,影响降低,持续也短,在人们的记忆中似乎没有留下什么痕迹,雾霾就已挥别。
治污是否已到拐点?这样的论断显然还为时过早。但不可否认的是,2017年冬天这场雾霾,比以往时候都要来得晚。
燃煤、机动车、工业生产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PM2.5重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供暖大约新增加30%以上的污染排放量。解决冬季清洁供暖问题,被视为治污的一个“硬骨头”。
这一年,污染治理的力度前所未有,制度出台密集,监管尺度愈发严格。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拿出总理预备费来支持雾霾形成机理的研究,“谁攻克,谁重奖”。
4月,环保部派出5600人,启动为期一年的“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
8月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发布。方案提出“任务型问责”“结果性型问责”等严厉办法,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
针对冬季燃煤治理难点,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上“2+26”城市划定了“禁煤区”,提出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全面加强散煤治理。环保部对山西临汾、北京大兴、天津北辰、河北石家庄赵县等地进行约谈后,这些地方环境质量快速改善。
唇齿相依,壮士断腕。散煤治理、“散乱污”治理和工业减排取得明显成效,反映在数据上,也看在人们眼中。
2016年10月14日,北京市区被雾霾笼罩。当日早晨,北京市能见度在1公里左右,局部地区能见度不足500米。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过去十年干的活儿,现在几年就干完了。”12月初,北京市环保局总工程师于建华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5年来,我们治霾努力有目共睹,减排成效也是有数据佐证。我们要做的,就是一微克一微克去拼,把人的努力做到极致。”
不能不提的,是从今年春天起大范围高效推行的“煤改气”“煤改电”。这个庞大的能源结构改革工程涉及工业生产中燃料的升级换代,也关系到普通老百姓生火做饭、取暖过冬。一年来,“2+26”城市完成了电代煤、气代煤改造394.3万户,(其中各地计划外主动多改造的有79.5万户),替代散煤1000多万吨,淘汰燃煤小锅炉4.4万台、淘汰小锅炉等散煤燃烧设施10多万个,这一系列举措为清洁空气做出重大贡献。
今年年初的二氧化硫浓度“爆表”事件后,山西临汾市制定了更为严格的“特别排放限值”。图为燃煤小锅炉取缔回收场。临汾这一年,不容易。
然而治霾一直在负重前行。我们不能忘记入冬之后曾因“气荒”而供暖受限的那些学校、村庄、城镇,不能忘记在冬日早晨的“阳光”中上课的孩子,不能忘记那曾因“气短”而求助告急的医院,也不能忘记那些经济形势刚刚回暖、却必须为保障民用而让路停产的企业……
清洁供暖是民生工程,也是系统工程。在实现全体中国人“共同富裕”之前,庞大的中国内部发展阶段与水平有着深刻差距。清洁空气的需求与落后省份、广大农村之间,必然有着漫长而痛苦的博弈和妥协。而中国的前进,正是由这一个个“跬步”拼接而成,日行千里,迎回了我们共同的蓝天。
2017年11月30日,初冬的北京颐和园西堤景色宜人。
十九大报告把污染防治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加大节能力度和考核,调整运输结构。
这是一场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是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必须跨越的关口,能否跨过去,关系到我国能否顺利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关系到中华大地上每个人的幸福感、获得感。
打赢这场蓝天保卫战,还需要全力以赴、久久为功,需要我们有清醒的认识,必要的耐心。
本次霾(2017年12月28日-30日)过程减弱消散预报图。(稿件内图片来源:新华社、中国天气网、视觉中国)
预计30日起随着冷空气赶到,雾和霾将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弱消散。随着冷空气南下,好天气将和2018年一起走进中国。
-
2017,致我们无处不在的小幸运
2017-12-29 22:46:05
-
征集丨2018"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
2017-12-15 09:39:47
-
2017,你的小目标实现了吗?
2017-12-29 10:57:34
-
元旦去哪儿?1.35亿人次出游南下北上成主流
2017-12-29 10:57:34
-
"艺考热"持续的背后:是否能做高考的"捷径"?
2017-12-29 10:5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