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30年、50年,或者100年后,当后人书写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时,什么会是最重要的话题?”在美国麦卡莱斯特学院经济学家蒂莫西·泰勒看来,不是美国的预算赤字、税收、医保,也不会是欧盟的欧元危机,甚至也不是已经被大书特书的全球化,而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可能将由中国的惊人崛起而决定。”
◆ 让2018年成为开启中国新时代“强国之路”的精彩元年
2018:中国时代喷薄而出
“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回首刚刚过去的2017年,就世界而论,是大动荡、大分流、大变革的一年。而对中国而言,这一年最精准的描绘,无疑是十九大报告篇末部分这段话对东方大国风采神姿所作的精彩勾勒。
之所以有如此反差鲜明的对照,正是在2017年,被英国《金融时报》称为“改变全球局势的大事”、被新加坡《联合早报》断言“将影响地区及世界政治经济未来走向”、被美国《纽约时报》认为“对中共、对中国、对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被英国广播公司描述为“站在世界地图前”的中共十九大的召开。
这次世界政党史上第一次被西方媒体称之“世界性大会”的全球最大执政党代表大会,为中国人民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提出了完整具实的“复兴方略”,也为世界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为全球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人类进入历史发展新阶段的道路选择贡献了中国智慧。
尤其是,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日本NHK称,“没有它,中国就无法变强”;选举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美国《华盛顿邮报》称,必定会在未来数年内“让中国和整个世界变得更好”。
2016年12月10日,美国麦卡莱斯特学院经济学家、《经济展望》杂志主编蒂莫西·泰勒在以《中国崛起:一个国家的财富》为题撰写的文章中设问,“在30年、50年,或者100年后,当后人书写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时,什么会是最重要的话题?”在他看来,不是美国的预算赤字、税收、医保,也不会是欧盟的欧元危机,甚至也不是已经被大书特书的全球化,而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可能将由中国的惊人崛起而决定。”
纵观整个世界历史,唯有中国文明在数千年的颠沛中不绝若线。然而,早在18世纪,一些西方启蒙思想家,就对这种自豪感表示过轻蔑,并对中国文明的历史延续性给出过他们的“解释”:古代中国的文明能够长期存在,不过是因为没有遭遇过强健文明或民族的攻击。
现在,当我们打开十九大报告,满怀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道路的坚定信心,整装齐发走进2018年,就会又一次深刻体会到,正是中国如此与众不同,世界才会打开全新的想象,并激发出新的希望。
2018年“做多中国”
2017年岁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三个定语标志了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这意味着,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必将继续自己的“高光时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其他领域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条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六个方面系统总结了五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变:
一是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年均增长7.1%,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
二是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供求平衡;
三是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经济更具活力和韧性;
四是对外开放深入发展,倡导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五是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
六是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成效明显。
几乎与此同时,诸多国际研究机构对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予以积极评价。2017年12月19日,世界银行发布最新《中国经济简报》,将2017年中国经济预计增长速度从6.7%上调至6.8%。此前联合国发布《2018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预测,2017年全球经济将创2011年以来最快增速,其中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三分之一。
世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李伟乔就此评论,中国经济保持增长韧性,改革势头增强。因此,2017年中国在多条战线都取得了成功,尤其是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速度加快,促进了经济再平衡。该行高级经济学家米丽莎认为,有利的经济条件为2018年中国进一步减少宏观经济风险和深化改革提供了一个大好时机,可以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最先感受到新时代“春潮”的中国外贸,已经交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成绩单。2017年12月28日,商务部发言人高峰介绍说,2017年前11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额达到了25.1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6%。按照美元计算是37032亿美元,同比增长12%。按照这个速度,如果不出现特殊的情况,预计2017年我国的外贸进出口额将再次突破4万亿美元。
外贸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高峰具体分析说,近几年来,我们在外贸领域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外贸企业的劳动效率、资本效率、资源环境效率等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产品的品种、质量、档次正在向中高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总体上说,我国的外贸进出口正在由高速增长的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发展的潜力正逐步得到释放。
从外部环境来说,目前各方普遍看好2018年全球的经济增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18年世界经济预计增长3.7%,比2017年预计的世界经济增速要快0.1个百分点。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增速将达到4.0%,高于最近五年也就是2013~2017年平均增速3.4%的水平,超过世界经济增速。
站在五年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所奠定的基础上,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对未来给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预测分析,“从2010年到2015年的漫长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市场已经在自发地出清,再叠加2016年到2017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能的去化、转型的进展,超出市场想象,只不过市场预期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悲观记忆中。”
他判断,2016年到2018年,经过连续三年的L型探底,中国经济将逐步改变市场预期。“随着新的一轮产能周期的启动、新的一轮库存周期的叠加以及房地产调控对经济的影响接近尾声,2019年中国经济可能会突破L型的一横向上。这意味着所有经济的空头必会在2018年下半年翻多。”
事实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给出了重大方向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强烈预示着,中国新一轮发展大潮正在天际线深处奔流涌动。
信息革命“大爆炸”前夜
“从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只能看到中国经济的一面,就像一张老年人的心电图,起伏越来越低,直到最后变成一条平行线。但当你打开这条平行线后面的产业结构来看增长曲线,你会发现一个年轻小伙子的心脏,心潮澎湃,强劲搏动。”
采访中,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指着PPT上分化剧烈的经济数据曲线,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中国经济现在就是一幅分裂的画卷,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从工业产业增速看,电子产品、计算机、通讯产品等新兴产业都处在15%左右的高速增长,而钢铁、水泥、重化工、矿业等传统行业处在3%左右的低速甚至负增长。从消费领域看,中国网上消费增速35%,网下消费增速只有5%~6%。所以,合在一起就是一条10%的平行线。如果不看结构,什么变化也看不出来。
在刘煜辉眼中,过去五年,随着决策层大力倡导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中国经济“年轻的一面”日益青春勃发,“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的创生、新业务的迭代,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2017年,美国投资银行高盛公司认为,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时代,AI、智能物流和电动汽车等科技迅猛发展,中国民众未来的生活方式可能重塑,这也可能会对全球资本市场的投资方向产生重大影响。
为此,高盛公司从18个中国新兴行业中选出了50只股票,其中49%是科技,21%对应的是消费升级,金融只占7%,称之为“新漂亮50指数”。数据结果有些惊人,代表“新的中国”的这些公司,很早就把2015年股市泡沫的高点甩在身后,表现极为强劲。
受此鼓舞,高盛公司又做了一个研究,把中国的新经济分成四块:新兴工业、互联网、消费升级、健康产业。结果显示,互联网的发展增速在30%以上,新兴工业、健康产业、消费升级板块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这暗示着,当今中国,正处于信息技术革命全面渗透和深度应用大爆炸的前夜,大量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正在凝聚中国新一轮创新发展大潮的全方位新动能。
刘煜辉认为,过去五年,我国所做的“最大而且最富战略远见的基础设施投资”,就是把13亿多人用一张巨大的信息网络有效地连接在一起,人和人的连接、人和物的连接、物和物的连接……万物联通已经把信息化的中国演化成了浩瀚的“数据海洋”。
“传统产业依托的是土地和资本,经济转型、新业态创生依托的是数据,这是新兴经济和传统经济一大区别。”在刘煜辉看来,目前日益活跃的中国信息技术革命的创新浪潮,正在把越来越多的资本和人才卷进了中国的“数据海洋”中,这一巨大变革悄然增强了中国经济的韧性,改变了中国经济的结构,而且这个过程还在不断加快。
现在全球经济G2的竞争格局基本上已成历史的定格。其他都会是追赶者。为什么?刘煜辉说,就是因为技术革命,未来是互联网的数字经济,所以全球经济竞争格局定格在中美两个互联网经济大国。“目前,中美科创巨头各竞风流之势已经形成,美国的‘GAFA’——Google、Apple、Facebook、Amazon,对位中国的‘BATX’——百度、阿里、腾讯和小米。”
这些科创巨头渗入数十个不同新产业,早已超越了互联网平台之类的概念,形成了几乎可以无限延伸、没有边界的超级“商业生态系统”,从基于位置的本地服务、数字医疗、无人驾驶、智能交通,到互联网金融、新零售、新娱乐、智能硬体、芯片研发均有大量资本布局……它们打破网络和现实的边界,活跃于线上线下的各种场景;它们跨越软硬体边界,为消费者提供从出生到死亡的全生命流程的服务。
刘煜辉告诉本刊记者,互联网革命正塑造着中国经济的韧性,中国国运绵长有着坚实的微观基础,“信息革命、互联网经济是中国战略机遇的风口,目前在中国正在上演的一切,是为中国实现2035年登上世界之巅、2049年复兴民族荣光做准备。”
千年文明的现代化塑造
人类发展史上,战略机遇对每个国家和民众都是公平的。在世界发展前景仍然雾满拦江、混沌难开的境况下,对于中国亿万民众和市场经济主体而言,2018年最大的不同,就是一人、一家、一企、一国、一民族的命运,都因为党的十九大,有了前指三十余年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新征程的明确航向。
“无论是干革命还是搞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直是我党的实际目标和最大动力。”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潘维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当下中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怎样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在党的十九大上为中国人民呈上了一部精心谋划的顶层设计。
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明确要求,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战略安排,不仅使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路线图、时间表更加清晰,而且意味着原定的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将提前15年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则充实提升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在潘维看来,我国上上下下理解的“现代化”一直是“民富国强”,“但我国的现代化不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而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不是少数人的现代化,而是广大人民的现代化,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复兴方略”,中国的前途和中国人民的命运,正在铺展出“玉宇澄清万里埃”的广阔明丽图景。
站在2018年中国经济强烈期待蓄势待发的新起点,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在采访中为《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作出了对中国发展分三个时点的分析研判:
2020年:登上人类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新高度。
从现在到2020年,我国既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也处于习近平主席在越南岘港APEC会议上所指出的世界经济上升期。
预期未来三年,中国经济增速将稳定在6%~7%的增长平台,2020年中国GDP大约在15万亿美元,人均大致达到世界人均GDP的平均水平,我国的人口和GDP的全球占比都在约18%。
这不仅是中国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时点,也意味着,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将使五百年来人类享受到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人口实现翻番的大变局,届时我国接近OECD国家的入门门槛。
2035年:回归舞台中心的国度。
2035年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节点。那么2035年具有怎样的意义?首先是十九大提出的2035年目标,将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整整提前了15年。同时,2035年我国的GDP大约在30万亿美元,和美国持平或略大于美国。我国GDP的全球占比约为25%,人均GDP的世界排位将在50名以内、即大致相当于目前中东欧国家的排位。
从2035年到2050年,我国GDP的全球占比处于25%~40%的常态区间。这是我国经济能力在秦汉到1840年于世界经济体系里的水平。中国有能力引领东亚成为与北美及欧洲比肩的重要区域。
自二战以来,只有前苏联和日本曾接近过美国GDP的70%,此后他们与美国的差距逐渐拉大。2035年可能是自二战之后,中国从经济规模和竞争能力方面,全方位向美国迫近乃至持平的关键时点。
2050年:伟大复兴的文明强国。
中国会从“三期叠加”中逐渐摆脱出来,从通过新常态“怎么看”中国经济,走向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改”中国经济,再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道路的长远战略,中国经济从高速走向高质量增长势不可挡。
到2050年前后,我国GDP大约在60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GDP的全球占比将超过1/3。而二战之后到60年代的美国,其GDP占比大约是全球的40%。
钟伟慨言,“可以说,随着中国梦的梦想成真,2050年中国将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彼时中国和美国的差异在于,美国是一种百年强权,而中国是一种千年文明。”
新时代强国征程的思想指南
新世纪以来,世界前所未有地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国际力量格局和全球竞争态势正在日新月异地演变,呈现出陆海大构造般的激烈冲撞。
这就是,资本主义文明显出褪色之态,全球发展重心正从西方转向东方,南方国家开始从政治觉醒扩展到经济觉醒、发展觉醒乃至制度觉醒、思想觉醒。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十八大以后,我国全方位的成就和历史性的变革就证明了这一真理。人们已然注意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十九大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
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大局,把握规律;
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决扫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相机抉择,开准药方,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
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产生深远影响;
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以七个坚持为核心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五年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更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命运和人类发展前途肩负历史担当的思想指南,和驾海掣鲸战胜风险困难的思想武器。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中,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田应奎将之解读为“走向2049年经济治理现代化核心思想”。在他看来,走向2049年,中国经济治理现代化面临三大议题:一是如何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水平;二是如何不断提高国民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共享水平;三是如何不断提高国家经济制度的公平和效率水平。
在此基础上,要完成三大战略任务:
在生产层面、总量供给的意义上,要高质量、高效能地解决好经济发展中的总量、结构、质量、效益问题;
在分配层面、需求决定的意义上,要高质量、高效能地解决好国民分配中的工资、利润、税收、社保问题;
在制度层面、行为规则的意义上,要高质量、高效能地解决好经济制度中的公平、效率、法治、科学问题。
田应奎认为,所有这些都能在以七个坚持为核心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和克难攻坚的突破口。这其中,他认为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起点越高,难度越大,任务越艰巨,也意味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矛盾和困难越来越多、风险和挑战越来越多,阻力和压力会越来越大。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特别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必然对现有国际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一些国家不愿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千方百计进行防范、阻挠和遏制。
如何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在识变、应变、求变中急起直追?如何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如何在参与全球治理中扩大话语权、规则制定权,坚定捍卫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可见,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复兴,须臾不能离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须臾不能没有一个世界上最强大政党的领航开路。
在田应奎看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政治宗旨。其核心理念与思想,就是一切经济建设与发展,一切经济治理与改革,都要以人民为中心,都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以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为发展评判标准。
具体讲,就是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现代市场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建设中发展社会主义,坚持经济市场主义与经济社会主义相结合,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更高程度的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的有机结合。这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认识上的重大创新,也是世界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史上一大历史性飞跃。
采访最后,潘维给《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指出了一个细节,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指出本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篇报告的结尾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语自《礼记·礼运》,其后文字为“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一直延续到今天,也必会在新时代注入新内涵,铸就新辉煌,在潘维看来,从2018年开始,这些都会随着发展变得越来越具象。(刊于《瞭望》2018年第1期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王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