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年贺词的风格及特点
2018-01-12 14:41:22 来源: 新华网 提示:全文字,阅读需要分钟
关注学习进行时
微博
Qzone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一八年新年贺词。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文秀

  2017年12月31日,习近平发表了他就任国家主席以来的第5次新年贺词。每一次的新年贺词都备受国人乃至世人的期待和关注,都深受大家的欢迎和热议,每一次的新年贺词都瞬间被刷屏,思想广为传播,金句成了热词。

  习近平5次新年贺词言简意赅、意到即止,短小精悍、亮点纷呈,它既体现了习近平一贯的语言风格和领导风格,又折射出习近平一年来的所思所虑、所言所行和所悟所盼,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彩篇章和重要段落。分析和观察习近平新年贺词的风格及特点,是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窗口。

  纵观习近平5次新年贺词,在内容和形式、思想和文风上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风格,呈现出鲜明特点。

  一是既盘点大事件,又梳理小事情。年终岁末是回首过去、瞻望未来的重要时间节点,自然免不了要回顾总结,但是在有限的篇幅中又不可能长篇大论,如数家珍般一一道来,只能拣重点、挑亮点地说。习近平新年贺词往往会把一年来标志性大事件作一盘点,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科技、军事、民生等方面,晒亮点、讲重点,报大帐、讲大事,列数据、举事例。然而,除了讲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高大上”大事件之外,他又会从一个小口子切入,讲几件代表性的小事情。比如,2018年新年贺词提到了四个地方的群众来信;2017年新年贺词讲到“老百姓异地办理身份证不用来回奔波了,一些长期无户口的人可以登记户口了,很多群众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等;2015年新年贺词说道“马航MH370航班失踪”等。宏观微观、大事小情的有机融合,让新年贺词既有高度、又有温度。

  二是既贯穿不变的主题主线,又侧重不同的年份特点。高质量高水平的讲话也好,文章也罢,都有它鲜明的主题主线,中心思想突出。习近平每次新年贺词都紧扣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站在时代前列、贯穿时代主题,都扎根中国大地、贴近现实生活、呼应百姓期盼、契合社会心理。在5次新年贺词中,“人民”是一以贯之的主题。“人民”一直是习近平新年贺词当中的高频词。5次新年贺词中,一共提到60次,其中2014年9次,2015年16次,2016年11次,2017年10次;2018年的新年贺词,更是以人民开篇,又以人民落脚,通篇以人民立题,“人民”一词出现14次,这与十九大报告中两百多次提到人民一脉相承。重要的不仅仅在于次数,而在于赋予“人民”这一词语的内涵不断丰富。2014年人民是追梦者,2015年是支持者,2016年是付出者、收获者,2017年是奋斗者、实践者,2018年是共同完成者、创造者和共享者。这足以见得“人民”二字在习近平心中的位置和分量,更足以诠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经典誓言。人民情怀已经浸透于字里行间、深沉而绵长。特别是,由人民这一主题而延伸出来的扶贫、脱贫、民生等话题几乎年年都讲,成了习近平主席的无限牵挂,念念不忘。既有不变的主题,又有不同的侧重和表述。在“人民”这一主题词下,“改革、发展、反腐、奋斗、落实”成了关键词,频频出现在不同的年份贺词中,其中5次新年贺词里28次提及“改革”,而强调“改革、发展、反腐、奋斗、落实”正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是既阐释执政理念,又表达殷殷期望。站在新年的门槛上,过去“怎么看”、往后“怎么干”,这是一个阐发执政理念、释放政策信号、描绘未来蓝图、寄托殷切希望的时间节点。习近平新年贺词年年有新话,篇篇有金句,这是大家一个强烈的感受。2014年的新年贺词,他提出“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成功总是属于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人们”;2015年的新年贺词,他强调“我们要继续努力,把人民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集思广益用好机遇,众志成城应对挑战,立行立改破解难题,奋发有为进行创新”;2016年的新年贺词,他感触“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表示“让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2017年的新年贺词,他号召“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2018年的新年贺词,他表示我们的一切工作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他还鲜明提出“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广大干部要“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等等。这些金句不仅仅是语言出彩,富有表现力,更重要的是生动体现了习近平治国理政一以贯之的重要思想,同时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现实要求,是广大党员干部前行的灯塔和思想指南,也成了广大群众的言行遵循。特别是,作为党的十九大之后的首份新年贺词,更是传递出习近平不忘初心、求真务实、改革到底的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充满了语言的感染力和思想的穿透力。

  四是既讲大白话,又说知心话。习近平语言风格一个很鲜明的特点在于善于用群众语言,讲大白话,而且善于用聊天式、谈心式的语气直抵人心,习近平新年贺词又一次诠释并展现了这一风格特点。每一次新年贺词开场白都特别口语化、“接地气”,一上来便娓娓道来,比如,2015年的新年贺词开头便是“时间过得真快,2014年就要过去了,2015年正在向我们走来。”比如,2016年新年贺词开头也是“再过几个小时,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朴实、真切、平和、自然、可亲之风扑面而来,没有架子,从未“高冷”,不唱高调,一下子拉近了与普通人的距离,大家都深切地感受到,每一次新年贺词都那么暖人心、“接地气”,以“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达”沁人心脾、润人心田。习近平新年贺词常常都是从百姓视角出发去说话,放下身段,可谓“大人物说普通话”,就像唠家常一样,好比在促膝谈心、围炉夜话。2018新年贺词中,他的那句“我了解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方面的事情,大家有许多收获,也有不少操心事、烦心事”,就如同在和普通老百姓炕头盘腿而坐,掰着指头算账唠嗑,画面感跃然而出。值得注意的是,“蛮拼的”“点赞”“朋友圈”等等这样一些网络语言也时不时出现在贺词里,成了每一次新年贺词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五是既传播“中国声音”,又传递“中国温度”。新年贺词不仅仅是说给国人听的,同时也是说给世人听的。在岁序更替的日子里,世界需要聆听“中国声音”,不同肤色渴望“中国温度”,习近平每一次新年贺词都会有一段话说给世界听。正如习近平所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2014年,他深情地呼吁大家“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同发展”,而且“相互理解、互相帮助”,“把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建设成为共同的美好家园”;2015年,他又大声“呼唤和平”;2016年,他衷心希望“多一份平和,多一份合作,变对抗为合作,化干戈为玉帛”;2017年,他又吐露心声“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2018年,他又“有话要说”,表示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纵观他的“一路喊话”,传递出清晰而坚定的信息,那就是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中国有责任、愿担当、在行动、做贡献。“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习近平新年贺词让世人看到了“大国有大国的样子”,感受到了春风化雨般的“中国温度”。

  六是既抒家国情怀,又展人格魅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习近平新年贺词一如既往流淌着他对人民的爱、对国家的情,既怀有为民造福的深厚感情,又激荡着精忠报国、以身许党许国的赤子情怀,体现了大国领袖的博大胸襟。在他的贺词里,往往有“老人们”“孩子们”的身影,特别是常常有“困难群众”“贫困地区”的牵挂,5次贺词有4次都专门谈到扶贫脱贫,说到困难群众,话里话外、字里行间让“困难群众”“贫困人口”心灵充满温暖。“无情未必真豪杰。”在习近平新年贺词里,还3次提及一些“深感痛惜”“深感痛心”“令人悲伤”的灾害事故,表达怀念、悲悯和体恤,送去满满的人文关怀,让百姓充满温暖,让世界充满爱。值得一提的是,习近平主席发表新年贺词时,座椅后书架上的书和照片成了他新年贺词的一个延伸。书的变化折射出习近平不断阅读新书、思考新的问题,而一幅幅变与不变的照片,让我们看到了习近平“心系百姓,心系边防战士,既关心大家,又照顾小家”的家国情怀和人格魅力。在2018年新年贺词里,还出现了与往年不一样的一个新变化,既有一年来“我们”做了什么,又有“我”做了什么,还表达了“我”的一些感受和感悟。称谓主体的拓展和变化,更加拉近了领袖和百姓的距离,变得更亲切更亲近,更暖心更贴心,领袖的人格魅力光芒四射。

  新年贺词好比年夜饭里的一道主菜、大菜,让众人品味,而且品出其中的味道。新年贺词既是“风向标”“宣言书”,又是“动员令”“出征号”。习近平新年贺词以其特有的风格和特点,让国人世人读出它深邃的思想和深远的意义。

【纠错】 责任编辑: 王子晖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22112225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