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 题:接连破纪录,单月100亿元票房能否成就“世界电影高地”?
新华社记者史竞男、许晓青、白瀛
“史上最强春节档”揭开中国电影开年大幕。刚刚过去的2月份,票房达101.4亿元刷新月度纪录。短短两个多月内,《芳华》《无问西东》《唐人街探案2》《红海行动》等几部不同类型的国产影片接连成为“爆款”,甚至“一票难求”。
全国两会开幕在即,电影发展也成为不少即将与会的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自去年3月1日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一年来,电影市场空前活跃,观众满意度不断提升。相关代表委员认为,我国正处于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关键期,除了做大市场,还要提升核心竞争力。
电影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
今年春节期间,电影市场的一连串纪录被逐一打破——全球单一市场单日票房纪录、单日观影人次纪录、周末票房纪录……7天票房57.23亿元,国产片占比99.66%,超过1.4亿人次走进影院。
9914家影院、53824块银幕、年产票房超过500亿元……中国电影市场规模稳居世界第二,银幕总数全球第一。“预计到2020年,中国电影市场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说,中国将有可能成为继好莱坞之后新的世界电影制作中心,对世界电影资源的集聚效应将更强,对世界电影文化多样性的贡献将更大。
业界人士认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井喷式”繁荣,得益于“人口红利”,也得益于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实施。随着市场环境持续向好,更要看到这个市场的整体成熟度仍不充分,从全产业链角度看,票房支撑产业发展的占比过重,而相关的版权贸易、衍生品开发、主题娱乐及休闲度假消费等仍待大力挖潜。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编剧王丽萍建议,市场容量不断增大,要进一步探索产业链更加完整、要素更加齐全的发展模式,覆盖创作、生产、制作、发行、衍生品开发销售等各环节。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曹可凡说:“与迪士尼、环球等影视娱乐综合体相比,中国电影产业链的中后端开发,还缺乏‘长尾效应’,有待提升全行业的服务品质,追求高质量发展。”
电影工业化水平能否更上层楼?
去年夏天,《战狼2》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56.8亿元票房成绩比年度亚军《速度与激情8》的票房多出两倍。
业内分析,《战狼2》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具有可以媲美好莱坞大片的电影工业水准。
曾几何时,好莱坞成熟的工业体系让中国电影难以望其项背,然而近年来,中国电影发展不断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高新技术运用和工业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电影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
全国政协委员、导演尹力认为,电影是高工业规格、高技术支撑的艺术产品,过去中国电影强调教化和艺术功能,对于电影的工业性、商业性、科技性没有充分重视。
以好莱坞电影为先导的电影工业革命,引领了世界电影新的发展趋势和潮流。新西兰维塔技术、美国工业光魔技术以及迪士尼工作室、欧美各技术实验室,将最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电影的工业成果和技术优势,为电影的故事叙述和艺术表达插上了新的翅膀……
加速中国电影工业的现代化进程,让中国电影大国与先进的工业和技术能力相匹配,真正以实力发展成为电影强国。这一观点,成为不少代表委员的共识。
电影的核心竞争力怎样打造?
正在热映的国产大片《红海行动》靠口碑拉动票房“逆袭”,“自来水效应”再次印证“内容为王”的市场铁律。
业界不少人士认为,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一年来,法律条文从“纸面”落到“地面”,不仅激发了市场活力,也让电影回归到“品质至上”的良性发展轨道上。
尹力委员说,电影能否构建文化软实力、形成世界影响力,关键还要看能否表达出一个国家文化的灵魂。“中国电影应该将镜头对准广袤富饶的大地上13亿多人民正上演着的波澜壮阔的活剧。”
据了解,2018年是电影创作质量加强年,相关部门将着力提升电影创作质量,更多推出反映现实主义精神、具有艺术思考和人文情怀的精品力作,满足观众新期待。
“尊重创作规律、继承优良传统、保持专业态度、发扬工匠精神,只有每个环节、每个工种都做到位并不断提升,中国电影才能真正赢得核心竞争力。”张宏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