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嵩宇:引领技术创新的“金牌工人”

2018-03-09 15:25:45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题:齐嵩宇:引领技术创新的“金牌工人”

  新华社记者姜潇、孟含琪

  “我是一名来自一线的工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让我感到很振奋!”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齐嵩宇对记者说。

  今年44岁的齐嵩宇,是中国一汽红旗工厂技术处的一名外网维修工人,身材壮硕,声音洪亮,谈起技术滔滔不绝。

  从1994年参加工作至今,齐嵩宇一直扎根在车间一线。从一名普通工人到岗位能手,再到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今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如何从技术工人变身成“创新能手”?齐嵩宇坦言,是一次工作失误转变了他的人生。2002年,在焊接车间由于一次操作失误,齐嵩宇负责的汽车因出现4个点漏焊而被罚。这让一向业务精细的齐嵩宇感到憋屈和不甘。

  “虽然漏焊是一项世界性的技术和质量管理难题,但当时我就想,能不能研发出一种监控设备,改变这种单纯靠人眼来检查的传统方法。”一个大胆的想法在齐嵩宇的脑海中闪现。

  经过无数轮调试,几个月后,一种新型的漏焊监控仪——“电子漏焊监控器”被齐嵩宇“搞”了出来。2004年,齐嵩宇有了自己的第一项国家专利,还一举拿下2004年度的首届全国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这项发明,让前来参观考察的日本汽车公司代表赞不绝口,此后,来自国内外的参观团一波波地来“取经”。

  在技术创新领域小试牛刀后,让从小热爱电子的齐嵩宇更加痴迷了。他“泡”图书馆、去大学“进修”,“充电”理论知识。而车间永远是齐嵩宇坚守的阵地和舞台。在一次次反复操作、求证、探索中,他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

  一次,在清华大学组织的“全国工业工程应用案例大赛”中,齐嵩宇的演讲带来许多实际工作中的新情况,令在场的教授和专家们耳目一新,纷纷到台下找齐嵩宇交流。

  多年来,齐嵩宇立足岗位,不断开拓创新,为企业创收,更为自己赢得了荣誉。他的“电阻点焊工艺质量自动监控技术”实现了焊点质量“零缺陷”和“零索赔”。这一成果在一汽成功应用后,累计创造价值7646万余元,并在2011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他研发的“小型刀具随型自动修磨机”通过实施电极修锉刀片磨修再利用项目,每年为公司节约采购成本210多万元。2015年,齐嵩宇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成名”后的齐嵩宇,不断地收到来自大学、企业甚至国外的工作邀请,更好的待遇、更高的平台,但都被他一一谢绝了。

  “车间现场是我的根,技术创新更不能离开一线。”齐嵩宇告诉记者,“现在每天我仍坚持下车间,能在一线破解生产技术的各项难题,是我最大的成就感。”

  谈及培养接班人,齐嵩宇有些焦虑:技术工人由于待遇和社会认可度相对较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这个岗位上待不住、沉不下。人大会上,他提出通过完善技能鉴定机制、提高一线工人工资薪酬的建议,希望提升高技能人才地位,从而留住更多年轻人。

  齐嵩宇认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始终离不开一线职工的双手。在制造强国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迫切需要更多的“金牌工人”,破解技术创新“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在车间之外,齐嵩宇还是汽车产业高等专科导师,每个学期为大约200名学生教授特种焊接等专业技能,每年指导15名学生的毕业论文。

  “我想让更多一线工人明白,维修工不是维换工,要潜心钻研自己的技术领域,做个有思想有研究的技术能手。”齐嵩宇说。

[责任编辑: 尹世杰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66112251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