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记者汪军)“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3000多元,增加到2017年的11200元,村集体经济从一张白纸到312万元。”当了16年村支书的“左二牛”每次接受采访时,总喜欢用数据带给记者最直观的感受。
左二牛,大名左文学,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党总支书记,村民们都喜欢喊他的小名“左二牛”。塘约村过去是二类贫困村。一个3000多村民的村庄,有贫困人口640多人。青壮年多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和孩子。
“人散了,地荒了,村民穷,村子弱。”过去的塘约村,着实让左文学头疼。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4年6月至7月,塘约村经历两次百年不遇的洪灾,洪水过后一片狼藉,家家户户损失惨重。自然灾害把这个贫困村逼到没有退路,左文学只能带领村民背水一战。
这一年,脱贫攻坚吹响集结号,建档立卡深入开展。摸清家底,抓住短板,左文学带领村民将土地资源“统起来”,走“村社一体、合股联营、抱团取暖”的发展方式。
对于“村社一体”,村支两委干部商议:把塘约村办成一个合作社,把村民土地全部“统起来”,由合作社统一经营。“你家种两亩水稻,我家种三亩玉米,他家种五亩洋芋,单打独斗,大家都没有好的出路。”左文学说。
家家户户进行土地确权,然后将土地入股到合作社。根据入股土地质量,按每亩300元至700元不等分级估价,将资源盘活。当时,塘约村近30%的土地撂荒,听说家中土地入股有收益,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选择回到村里。
“土地成片规划,产业规模发展,外出进厂的、搞建筑的、开车的陆陆续续回来,我感觉希望来了。”左文学的话语中,至今还流露着当初那股兴奋劲儿。
有愿意返乡创业的,村里帮忙出点子、找资金,为他们消除后顾之忧。村里还专门盖了房子并装修一新,给那些创业失败的村民一个“港湾”。“退一万步来说,即便创业失败无家可归,村里至少可以让他们有尊严地活着。”村干部这样想。
为加快塘约村脱贫,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用240万元建设通村通组公路6.5公里,180万元支持蔬菜、食用菌等产业发展。当时间进入2016年,塘约村实现了整村脱贫。
为了规范村民日常行为,让大家拧成一股绳,左文学带领大家制订村规“红九条”:凡不参加公共事业建设者,乱办酒席铺张浪费者……不享受相关政策。
郭清平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没有上班门路,家中经济条件差,一家人住在石板搭盖起来的房子里,年久失修一到雨天便四处漏雨。去年底,妻子开始在村里的电子厂上班,一个月有1600元收入,他自己当护林员每个月有800元,平时在合作社也可以做工。现在,郭清平一家住进了新房。
村委会副主任丁振桐感慨:“通过政府的一系列支持和改革,塘约村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
对于塘约村的未来,左文学又有了“三步走”新规划:2018年在稳定一产基础上,拓展蔬菜深加工;到2019年,利用森林资源和温泉开发搞好第三产业;到2020年,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智慧塘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