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 题:工匠刘钟俊:人有本领,就有价值
新华社记者郑明达、陈国洲
在外务工20多年,刘钟俊始终认准一个道理:只要有真本事,以工匠精神用心打磨每一件作品,无论做哪行,都有自己的价值,都能活出精气神。
今年42岁的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劳务班组长刘钟俊,是重庆长寿区渡舟镇菩提村村民。在外务工20多年,一手干净漂亮的木工活,一直是他的骄傲。
12岁那年,刘钟俊开始拜师学木工。“最开始每天和师兄抬着两米多长的锯子练习锯木头。”刘钟俊说,为了保持平衡,身材矮小的他要站在板凳上,每天需要锯完15平方米的木板,才能休息。
随着刘钟俊的技艺不断精进,便开始跟师父去工地干活。“最开始的几年只能打下手。”刘钟俊说,那时自己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劲儿。
机会终于来了。由于工期调整,工地上的木工活人手紧缺,刘钟俊自告奋勇,加班加点,终于达到了师父一天的工作量,并且全都合格!那一刻,他内心激动,那一天,他正式出师。
在外务工几十年,刘钟俊曾先后获得过重庆市“十佳农民工”、重庆市劳模等称号,由他搭建的模板几乎没有出现过变形,混凝土梁柱光滑平稳,误差几乎为零。刘钟俊始终坚信,只要本领过硬,不管从事的是哪行哪业,都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作为一名来自农民工群体的连任代表,刘钟俊多年来一直关注这一群体的诉求。此次参会,他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建议。他认为,在国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要提升产业工人技术培训的有效性。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让真正有经验、有技术的能工巧匠参与培训指导,同时,加大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让培训学校的器材、设备、场地与产业工人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钢筋工能把钢筋扎出花来,测量工用眼一看预估的数据与仪器测量结果八九不离十……产业工人都希望靠自己的本领吃饭。”刘钟俊说,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产业工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让产业工人工作有技能、有价值,才能有越来越多的人沉下心钻研技术,成为大国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