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如期举行
围观展览现场图↓↓↓
哇喔,原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兴趣的小伙伴还不少呢
近年来
随着精神文化生活的持续升温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展览会”类似的各式体验活动
非遗现场展演、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校园、非遗纪录片……
创意无限 趣味盎然
分分钟实现与非遗零距离接触
非遗已经离我们如此之近
你对它们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一个片段、一个瞬间、一个故事?
不妨一起梳理下非遗的最新动态
让你快速对它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01
高颜值!
四川省泸州市的传统工艺油纸伞
苏作花轿
国家级非遗深泽坠子戏保护成果展演举行
深泽坠子剧团演员和当地学生同台演出
与其他表演者在现场展示技艺
02
高规格!
“湖湘风华·盛放东欧”湖南-波兰非遗交流周
9位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手工艺品
吸引了当地很多参观者
“人类非遗·中华经典”——2018龙泉青瓷巡展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亮相。
河北省沙河市塔子峪村及周边村庄的801名织女同时飞梭织布
展示河北省级“非遗”项目——沙河四匹缯布制作技艺(无人机拍摄)
03
接地气!
市民体验绘制潍坊风筝
一位小女孩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顾绣”针法
小朋友体验面人制作
04
重传承!
招子鼓艺人(中)为隆尧县滏阳中学学生教授招子鼓表演技巧
山东省枣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鲁南花馍”传承人王欣(中)
在家中向孩子们传授“鲁南花馍”制作技艺
非遗传承人张云萍(左)在教小朋友进行糖画创作
长兴县71岁的提线木偶艺人蒋晚宝在给孩子们表演提线木偶剧“哪吒闹海”
05
促发展
小竹编成增收致富大产业
“青神竹编”始于战国时期,历史悠久
近年通过传承与创新发展
发展成为有平面竹编、立体竹编和竹编套绘
三大类3000多种产品的庞大体系
不仅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更成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增收的大产业
据报道,四川省青神县总人口仅20万
但却有3.5万名从事竹编产业手艺人
其竹编产品销售网点遍布国内各大城市
并远销欧、美、澳以及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青神县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
从2012年开始
青神县开展竹编产业工人“千人培训”
以残疾群众、妇女、青年劳动者等为重点
开设艺术性与实用性皆备的瓷胎竹编、竹家具制作、竹包装、竹灯笼、平面竹编五大培训
目前已完成人才培训1万余人
截至2017年,青神县已建成现代竹林基地19万亩
竹产业总产值19.57亿元
农民人均从竹产业上获得收入达到2064元
竹编产品打入海内外市场直接销售收入突破2.6亿元
带动农民增收1.8亿元
借花灯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弥渡花灯是我国南北文化交流的结晶
明代汉族移民进入云南时达到高潮
北方民间艺术和江南吴歌小调相继传入弥渡
与本地彝族、白族先民土著文化兼容并蓄
又与当地山歌小调、方言土语相融合
形成了地域特色浓郁的弥渡花灯曲调和花灯歌舞
近年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整合项目,加大投入
构建“县、乡、村、组”四位一体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在县城中心区建成16000平方米的花灯广场百姓文艺舞台
在乡镇建成6个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乡镇文化站
配套建设7个共11500平方米的小广场
同时,建设村级活动场所766个
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全覆盖
为村民闹花灯搭好台
夯实阵地基础
弥渡县立足传统文化
聚焦脱贫攻坚
创作了一批花灯文艺作品
花灯表演增强了弥渡乡村的文化造血功能
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唐卡的“非遗”致富经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吐蕃时期
因唐卡色彩亮丽、图像庄严
具有高度的考古价值和艺术价值
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
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唐卡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报道,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是著名的唐卡发源地
境内的吾屯、郭麻日、年都乎等村
90%以上的家庭都从事唐卡绘制
依靠传承“非遗”脱贫致富
近年来,当地政府成立热贡艺术研究所
举办唐卡技艺大赛、热贡艺术节、国际射箭邀请赛
等一系列文化和艺术活动
为以唐卡为代表的热贡艺术打开知名度
并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设立热贡艺术创作展销窗口
你的认知有木有被刷新
是否想感慨一番:
原来非遗离我们这么近
原来非遗可以这么有内涵
原来非遗可以这么有活力
原来有这么多人在为非遗传承默默付出
…………
(文/冯文雅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