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被人需要的感觉很幸福”——部分地方激发群众共创共享美好生活的新实践扫描
2018-12-02 11:07:41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 题:“被人需要的感觉很幸福”——部分地方激发群众共创共享美好生活的新实践扫描

  新华社记者周颖、罗争光、萧永航

  经过40年改革开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

  如何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中共创美好生活?记者日前在全国多地基层采访发现,一些基层单位、组织,通过开展切合实际的一些新实践,把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聚集到共建共享上来,让人们在享受“被需要的感觉”中获得基层共建共享的收获感与幸福感。

  暖心帮扶让困难居民“反哺”社区工作

  广东中山市小榄镇居民李信坤家,今年迎来了一次“美丽大变身”。

  年逾50的李信坤,靠着电工手艺打零工养活一家四口人,日子过得不宽裕。家里房子漏雨的问题让他苦恼多年,特别是大雨天的晚上,他不得不和妻子轮流起身用盆接水,彻夜难眠。

  ​2018年,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实施“美丽大变身”——社区困难家居改造计划,政府和社会力量一起帮扶“夹心层”改造居住环境,让那些收入略高于低保标准,但自己又没有足够经济能力的人修缮房屋。

  李信坤成了“幸运儿”。记者日前走进李信坤的家中看到,房子客厅屋顶重新修缮,客厅的空间做了隔层。他笑着说:“再不用担心漏水了。”

  受到社区帮扶,李信坤也想“为大家做点事”。于是,他加入了社区志愿者队伍,利用自身所长,帮助大家干些安装电路等活儿。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记者了解到,仅中山市小榄镇就有注册志愿组织1471个,志愿活动参与者大多数是当地居民,他们发布公益活动18187个,一系列涉及妇幼家庭、老年残障、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难点痛点问题得到合力解决。

  远在四川绵阳市游仙区的韩家脊社区,同样的暖心故事也在上演。

  今年7月,韩家脊社区党委为了解决独居困难老人的就餐问题,邀约爱心企业入资办起了“爱心食堂”,不仅承担起社区为老服务、照顾孤老的责任,也让有心回报社区的“弱势群体”参与进来。

  刘春梅是该社区的低保户,曾经经营当地有名的“刘胖胖”米粉店,后因丈夫身体不好只能选择关店在家照顾家人,生活一直比较困难,受到社区的不少照顾。

  得知社区开办食堂,刘春梅第一时间报名志愿者。“过去受到社区和邻居的很多关照,现在有机会为大家做一点服务工作,被人需要的感觉很幸福。”

  “公心”建设让基层群众共创美好环境

  初冬的傍晚,记者走进中山市南区良都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一曲悠扬的《我和我的祖国》女高音从室内传来,寻声而去,记者在一间写着“老友记唱好K”的房间遇到了正在唱K的李燕娜。

  56岁的李燕娜退休之后,主要时间在带孙子,“但也想有点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2016年,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投入运营,乒乓球室、康复室、K歌房一应俱全,李燕娜和同伴们“有了第二个家”。

  “我们建成40多个服务平台,将文化服务、便民服务、公益服务相融合,为的就是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加丰富多彩。”中山市南区宣传文体服务中心副主任陈雪芬说。

  除了让老年人“老有所乐”,服务中心还注重激发老年人的创造活力,让他们“老有所为”。

  带领记者参观之际,陈雪芬从一个展示柜上拿出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手织花环、木艺品、立体花雕手摇扇……陈雪芬介绍,这些都是老年人的作品,大家组织义卖,用这些善款帮助社区内的困难群众。

  “通过激活群众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实现居民从被动式的参与转化成主动组织、策划社区文化活动,让社区更有活力。”陈雪芬说。

  在绵阳市的韩家脊社区,为了激发居民的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这里每三个月都会进行家风家训优秀作品评选,在广场、走廊进行实名展示,不仅打造了一个业主们的展示平台,还反过来促使居民践行家风家训的内容,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好风气。

  “连心”举措让外来人口融入本地生活

  在中山市三乡镇,有一支特殊的艺术团:完全由外来务工人员创建,成员也多为外来务工人员。

  这就是当地响当当的“三乡镇工人业余艺术团”。自2002年创办以来,这个艺术团作为一个政府支持、非营利性的民间团队,始终坚持为外来务工人员和当地群众搭建平台,同时也在当地开展巡回公益演出。

  记者日前在这个艺术团的排练场内看到,百余平方米的厅里,外来务工人员和当地村民一起正在排练各种节目,这边是舞蹈、那边是乐器、角落里还有响亮的快板。

  艺术团团长杨成告诉记者,团员们白天劳作在车间、地头,晚上集中排练,节假日到周边的村镇、工厂、社区演出,丰富工友村民文化生活,至今他们已免费为基层群众演出700多场。

  记者了解到,在非户籍人口占比达48%的中山市,工人艺术团只是促进新老中山人融合的众多举措之一。近年来,当地不断探索解决外来人口融入的难题,有2.75万名外来人员获得积分入户资格,9.1万多名外来人员子女获得积分入读公办学校资格,各镇区通过全民公益园建设,将服务延伸至村居和厂企……

  “中山正在通过多种渠道拓展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新途径,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基本公共服务由全民共享。”中山市委政法委群众工作科科长易剑说。

图集
+1
【纠错】 责任编辑: 徐宙超
“被人需要的感觉很幸福”——部分地方激发群众共创共享美好生活的新实践扫描-新华网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61123795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