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刘品彤)7日,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民盟吉林省委主委、吉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杨安娣做客新华网2018全国两会特别访谈,与网友在线交流。杨安娣表示,北京冬奥会就像催化剂,对于中国冰雪产业的发展,乃至经济结构的调整、新旧动能的转换,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只有当冰雪真正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才能说冰雪文化起到了引领作用。
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民盟中央常委、民盟吉林省委主委杨安娣做客新华网2018全国两会特别访谈。新华网 李相博摄
以下为访谈主要内容:
新华网:冬季冰雪、夏季避暑是吉林省旅游的两大特色品牌。随着平昌冬季奥运会闭幕,现在已经正式进入到了“北京冬奥时间”。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3亿人上冰雪”的目标,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冰雪运动当中去,您认为接下来吉林省将如何发展冰雪旅游产业,开启2022北京冬奥会以及“后奥运”时代?
杨安娣:我们发展冰雪产业不单单是冰雪旅游,您问的这个问题恰好道出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所具有的深远意义和影响。我觉得北京冬奥会就像一个催化剂,对于中国冰雪产业的发展,乃至经济结构的调整、新旧动能的转换,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尤为重要的是,我们抛开物质层面、硬件设施,从精神层面来说,它培育了冰雪意识和冰雪文化。我们总说文化,什么是文化?只有当冰雪真正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才说冰雪文化起到了引领作用。
2016年是吉林旅游的攻坚之年,我们率先打响了服务业攻坚的第一枪,攻坚是要有突破口的,以什么为突破口?我们瞄准了冰雪。2022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当时我们提出了一个口号“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顺应了势,把握了时。我们通过政策拉动、项目带动、产业联动、营销促动,经过两年的努力,吉林的冰雪在一些领域走在了全国前列。
首先讲政策拉动。吉林省的冰雪产业政策是全国首创,我们在2016年就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这个《意见》值得关注的地方在于它首次推出了冰雪产业的产业架构。我们当时有“3+X”的全产业链条的产业体系,以冰雪旅游为本体、以冰雪体育为基础、以冰雪文化为引领,这是三个核心产业。此外,还有一些相关的关联产业和支撑产业,比如冰雪商贸、冰雪制造、冰雪交通、智慧冰雪。并且我们提出了冰雪产业的发展目标,衡量产业发展得有目标体系,发展目标分为三大类,冰雪实力增强、冰雪人才富集、冰雪经济发展。现在来看,这个政策的效应正在不断释放。
第二,项目带动。我们之前说了吉林的旅游资源好,但资源再好,如果只是以资源的形态存在,是形不成生产力的,资源必须转化成产品,而好的产品依靠好的项目。经过这几年的摸索,我们对吉林省的资源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再认识、再挖掘、再定位,提炼出了一个产品符号,叫做“深度玩冰、厚度玩雪、暖度温泉、热度民宿”。围绕这个产品符号,推出了一批优质的、生态型的、环保型的高质量项目。现在主要打造四大“白色产品体系”,冰雪休闲度假、冰雪温泉养生、冰雪观光体验、冰雪民宿美食。到现在为止,滑雪、温泉、雾凇这三大产品已经成为游客消费热点。
第三,产业联动。不管是“旅游+”,还是“+旅游”,产业融合打造了前所未有的深度。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业态,不仅为旅游业自身的发展拓展了空间,也为其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动能。去年,国家冰雪旅游人才培训基地落户我省,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第四,营销促动。资源变成了产品,但产品还得形成品牌,形成了品牌才有市场号召力,而这个就需要宣传营销。这方面,我有两点非常深刻的体悟,旅游让媒体更丰富,媒体让旅游更精彩。特别是新媒体,旅游用美装点了网络空间,网络给旅游插上了翅膀,让它飞向了更辽阔的地方。第二点感悟,创新让营销更具灵气,营销通过创新更聚人气。旅游是一个创意产业,之所以吉林旅游今天能够在部分领域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始于创新、源于创意。
平昌冬奥会的闭幕式上播放了“北京8分钟”,在“北京8分钟”里,有三分之一的取景是在吉林完成的。当时看了这个短片,吉林旅游人欢欣鼓舞。为什么这么激动?事实上,这标志着吉林冰雪已经从特色资源转化为特色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另外一方面,它也证明了在发展冰雪产业上我们的判断是准确的,我们的路径是正确的,我们的措施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