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建红做客新华网2018全国两会特别访谈。新华网 杨濛摄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索炜)8日,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建红做客新华网2018全国两会特别访谈,与网友在线交流。罗建红表示,老百姓关注“双一流”建设,就是关注高校教育质量。同时,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改革也有助于“双一流”建设,有助于提高民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以下为访谈主要内容:
主持人:“双一流”建设为何会被举国上下寄予厚望?
罗建红:我国每年有40万学生选择到国外读大学,比例不小。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看这一现象。一方面,随着我国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出国留学可以给孩子多一条发展的路径。
另一个角度,从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看,说明我国本科教育的质量仍有提高的空间,需要加强建设更加多元和包容的人才培养机制。
老百姓需要更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供给,来满足让下一代接受更高质量高等教育的要求。这种质量不仅仅体现在学科水平上,也体现在培养人才的基本理念,大学的基础性设施等方面。应该说,老百姓关心“双一流”建设,更多是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关切。
此外,老百姓也希望我国高等教育在科技创新成果方面也是顶天立地的,能够提供更优质的科研创新成果,并转化为生产力,直接服务于经济发展、国防、医疗等。
老百姓还希望我们的大学在文化传承和引领上,有自己的“大家”,能够满足人民对自身文化、自信等的需求。大学的功能有许多,包括培养人才、开展教育、科技研究、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以及国际交流等。老百姓关注“双一流”建设,直观来看,是关心教育质量。综合来看,有多方面的期望。
主持人:怎样做才能提高目前民众对于教育的满意度呢?
罗建红:我在学校里面分管本科教育,我觉得在“双一流”的建设当中,我们要充分重视本科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使高等教育在本科教育层面更有活力,更能满足孩子们对本科教育的不同需求。现在在推动的高考制度改革,也是在保证公平性前提下,尽可能从更加科学的综合角度拓展对学生的教育和优良的评估。
现在国家下了很大的决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同步推动高考制度改革,用包括高考、学考,一流大学扩大自主招生比例等多种方式选拔人才,让整个社会一同参与到高等教育的改革里面来。
我认为,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第一关就是生源的选拔。生源选拔需要全社会达成一个共识才能实施,不单单靠高校本身。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高校的提升与经济发展相似,不仅要提高入学率、扩大规模,还要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体现其在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方面所作的综合贡献,老百姓才会满意。